摘要: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展现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科教学交流,信阳市春华学校教育集团小学部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学科公开课展示活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师齐上阵,以匠心设计赋能课堂,以多元互动点亮思维,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展现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科教学交流,信阳市春华学校教育集团小学部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学科公开课展示活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师齐上阵,以匠心设计赋能课堂,以多元互动点亮思维,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语文:诗韵飘香润童心
文竹老师执教的《静夜思》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由唐代李白所作,描绘了秋日夜晚,诗人做客他乡之时,仰头望月所感,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的思乡曲。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生动刻画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历来广为传诵。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文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紧扣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月亮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请学生扮演李白,表演望月思乡的情景,吟诵《静夜思》,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自然的达到熟读成诵。
二年级秦楠老师通过“看图猜古诗”趣味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秦老师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初读古诗、精读古诗、背诵古诗、吟唱古诗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在朗读指导方面,秦老师通过老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划节奏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品、品中悟,徜徉于古诗的意境之美,学生们兴趣盎然。精读古诗环节,秦老师抓住“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句,引导学⽣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描述了莲叶一望无际、荷花亭亭玉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绚丽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光,同时通过图文结合、嵌入视频等形式 ,带着学生进一步领略了西湖美景。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品味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文的魅力。
陈蕾老师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诗情入境,情感共鸣”为主线,带领三年级的孩子们走进王维笔下的重阳乡思。课堂上,陈老师通过“抓关键词品诗韵”——聚焦“独”“异”“倍”等字眼,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与佳节思亲的深切;结合生活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想象诗人亲人登高、插茱萸的画面,触发共情体验。配乐诵读环节,悠扬的旋律与诗句相融,学生沉浸于诗意的语言中,自然成诵。最后拓展《相思》《杂诗》等思乡诗,搭建古诗情感脉络,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孩子们不仅读懂了诗句,更在千年诗行中触摸到“家”的温度,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苏晓涵老师执教的《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古诗三首》的内容。《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高洁的品格。
苏老师着手新课标下对于古诗教学的要求,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古诗词文本的主要内容、人文主题等元素,引领学生在层层深人的教学环节中深入挖掘古诗词文本中的语言、审美和文化要素。
在教学中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充分朗读、以诗品诗、补充资料等方式,感悟了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了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了解作者以情取景、情景交融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许馨丹老师执教的古诗《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精心安排了各个环节,从引入到深入,再到巩固提升,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贴近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古诗的内涵,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不仅掌握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相关知识,还深入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数学:思维碰撞启智慧
吴杰老师执教的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能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明显。课堂伊始由春晚节目一名舞蹈演员手拿传统文化艺术的团扇导入,知道信息和问题之后,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现“4个人”这个信息是多余信息。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图并讲解图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欲。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画图,借助直观图清晰展现“部分与整体”的数量模型,让学生基于减法的意义,体会“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另一部分”这一数量关系,理解用减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道理。通过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视频,带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出示机器人排列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整个教学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戴雪霏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戴老师开篇用精美又有创意的纽扣画作品,不仅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唤醒了孩子们以往的数数经验。接着开展师生一起“数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数数的过程,做到手口对应,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认识了两位数,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感受自然数“添1”的本质。最后设置了同桌合作数小方块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十”在数数中的作用。
整个教学设计合理,过程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戴老师亲和力强,表扬语丰富,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刘婷婷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杨娟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通过呈现信阳美丽风景导入新课,激发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整节课层次分明,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小数的组成、读与写、通过生活中儿童乘车购票例子,探究怎样把1米3分米转换成只用“米”做单位,利用米尺,线段图将抽象的小数可视化,强化孩子对分数与小数关系的理解,最后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课堂踊跃着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许娟娟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她以生动有趣的投篮赛为切入口,引发学生思考人数不相等的两个队在比较成绩时,应该选择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会更加公平,在此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比较中感受到平均数的虚拟性和敏感性。本节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很好的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中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一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在课堂开始,李老师从古代和现代的建筑中抽象出三角形,通过学生画一画并观察作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出三角形的特点,并规范三角形的命名,渗透符号意识。再引导学生感知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动画演示“围成”,帮助孩子们理解三角形概念。李老师重点讲解了三角形的高和底这部分内容,首先让学生自学高和底的定义,找出关键词,然后教师讲解画高的方法,学生动手尝试画高。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李老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从唯一性和牢固性两个层次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姜瑞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姜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小组分到的物品,动手折一折、圈一圈,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唤醒学生原有经验,接着对比新旧联系与异同,引出单位“1”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经验进行精加工,揭示本质,归纳分数的意义。紧接着进行活动二,创造分数,感悟分数单位,让学生经历“分着分着就分出分数单位,数着数着就数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在活动中理解、感悟,优化、积累经验,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
常东雪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这堂课常老师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活动的面广,活动过程中的思考也不断深入,学生通过“切一切”“数一数”了解了什么是“正方体”、“面”、“棱”和“顶点”。通过观察、比较、验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课件演示,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并很好地区别了特殊的长方体的特征,扎实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常老师在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立体图形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让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落地。所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游戏式的教学活动把“玩”这个核心教学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课堂上精妙绝伦的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更是把数学情感进行了升华,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徐守琴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在课堂开始,徐老师以震撼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导入,学生观看后谈感受,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引出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国旗里蕴含的知识。然后通过研究三面国旗的尺寸,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观察提问——计算比值——发现规律——得到比例——类比拓展”的过程。徐老师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法灵活,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也在无形之中落地生根。整个教学过程徐老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英语:情境互动趣满堂
朱玉梅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B部分Read and write一课。本课是一节读写课,朱老师以“以读促写,读写相结合”为设计理念,在学生写作之前,先进行阅读任务。读前通过“四季视频”导入,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境(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建立文本信息与学生已知经验的关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动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是直接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在阅读教学中,朱老师设置紧扣主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略读,细读,图片浏览和预测,获取文本信息,理解语篇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达成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读后写作环节,朱老师出示范文《My favourite season》,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让学生打开思路,基于所给的框架和语言提示,结合实际多维度来表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学生仿写后,朱老师让部分学生现场展示,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以实现教学评的统一。
朱琳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Read and write部分,属于小学英语第二学段“语言技能与阅读理解”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
朱老师结合《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理念,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多模态资源整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内涵,发展逻辑思维与文化品鉴能力。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分层阅读解构文本、戏剧化演绎深化理解,最终实现语言输出。通过图文结合理解日记内容并完成读后任务,突破文化隔阂感知戏剧魅力,以及运用一般过去时精准描述“糟糕却美好”的生活片段,在语言实践中实现迁移创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
艺体学科:活力绽放显个性
阚彬彬老师执教的美术课选自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以“夸张的脸”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五官、表情的典型特征,学习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结合中外经典艺术作品(如三星堆青铜人面像、尼日利亚木雕等)和现代明星漫画,帮助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多样性及其在增强艺术感染力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绘画能力,对人物面部结构有一定认知,但对夸张手法的系统性运用较为陌生。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对夸张、幽默的形象兴趣浓厚。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如视频、漫画)激发兴趣,并引导他们从熟悉的人物中发现特征,逐步掌握夸张的表现手法。
胡颖老师执教的《我的家在日喀则》选自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美丽家园》。这是一首藏族民歌,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西藏、走进日喀则,初步了解其主要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风格。教师通过节奏练习,图形谱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能够以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并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通过打击乐器双响筒、串铃为歌曲伴奏以及藏族舞蹈代表动作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培养了孩子们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的兴趣。
整节课将藏族文化融入唱、奏、舞多感官调动学生参与,实现了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学习这首歌曲不仅是掌握旋律与节奏,更是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
席岩老师执教的是《前滚翻》。首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喊数抱团”游戏,然后做六节徒手操。基本部分开始讲解、示范《前滚翻》动作要领、重难点及安全防护。学生开始练习,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和安全保护。接着进行一场障碍接力跑比赛(体能训练)。然后进行放松活动,再次重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收拾器材、小结下课。
李方方老师执教的科学课,本节日食课程以”现象激趣-模型解谜-实践验证-延伸思考”为主线,立足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优势,融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建立宇宙空间概念”的要求,通过多维度活动突破抽象认知难点。采用”三阶认知升级”模式:首先以2024年日食实拍视频创设震撼情境;其次运用改良版三球仪动态演示,通过可调节轨道装置直观展现日全食、日环食差异;最后组织”光影实验室”活动,让学生利用手电筒、乒乓球建立日食模型,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结合古代”天狗食日”传说,开展科学史讨论,渗透”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本课的重点活动是模拟日食的实验,引导学生画出当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所观察到的日食现象,然后对日食现象进行解释。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次公开课展示活动,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练兵场”,也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育并举”的成果缩影。未来,信阳市春华学校教育集团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助推器,深耕教学创新,赋能师生成长,为打造“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品质教育而不懈努力!(贾海燕 彭莉)
编辑:凯升融媒
来源:凯升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