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山海经》中记载,风神女英便是幽冥之神孟婆,她是尧帝的二女儿,也是舜帝的妻子。但民间也有传说,说孟婆乃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据《山海经》中记载,风神女英便是幽冥之神孟婆,她是尧帝的二女儿,也是舜帝的妻子。但民间也有传说,说孟婆乃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关于孟姜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为了让她拥有哭倒长城的神力,后世人在她的身世上,添加了神秘一笔。
战国末年,有位姓孟的员外,家中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就希望得到一个女儿,便跪拜在神龛前,求神明让他如愿以偿。
这一年的秋季,孟员外院中种的瓜,瓜藤爬到了姜家。两家邻居关系融洽,姜老爷便让人摘下结在自己家的瓜,送回了孟员外家。
孟员外十分欢喜,忙命人切开尝尝。谁知,刀刚落下,瓜“嘭”的一声裂开,里面竟躺着一个粉嫩白胖的小女娃,冲着众人“咯咯”直笑。
姜老爷听到了动静,赶紧跑来观看。看到女娃喜欢得不得了,想抱回家当女儿。孟员外则说:“我一心想要个女儿,每天诚心向神明祈祷。也许是神明眷顾我,所以就赐给了我一个女儿。”
姜老爷觉得有道理,便不再与他相争。两家商议之后,给女娃取了一个名字,叫孟姜女。虽养在孟家,却是两家的孩子。
不知不觉十六年过去,孟姜女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人美心善,还特别孝敬四位爹娘,是方圆十里八乡数得着的好女子,前来求亲的人,几乎要踏破门槛。
见女儿一天天长大,孟员外和姜老爷为了她的婚事操碎了心,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拖着没定亲。
这一天的傍晚,孟姜女在花园里游玩,忽然间墙后面藏着一个陌生人,以为是家中进了贼。正准备呼喊,那人从墙后走出来,朝她施礼道:“小生名叫范喜良,为了躲避官府抓劳役,这才翻墙进来,并非坏人,请姑娘不要害怕。”
孟姜女见他长得斯斯文文,便带他进了自家客厅,介绍给父母相识。
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孟员外见范喜良长得仪表堂堂,学识很渊博,实属难得一见的人才。便请来姜老爷,想让他掌掌眼,评估一下范喜良的品德如何?
一个时辰之后,两位老人都很满意,觉得范喜良配得上自己的女儿。经过孟姜女的同意,便定下了这门婚事。
可是新婚第三天,范喜良终究逃不脱劳役之苦,被差役抓住,送去修长城了。
一年之后,孟姜女始终不见丈夫回乡,便不顾家人劝阻,只身前往长城寻找。
一路上,她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问了多少人,这才打听到,自己的丈夫已经累死,还被埋在了长城底下。
起初她不相信,还是沿着长城寻找。后来遇到与范喜良同时被抓来的同村人,确定丈夫已经身故,这才接受现实。悲痛的仰天大哭,几次哭得晕死过去。
孟姜女的哭声,引发了连锁效应,那些劳工心中愤懑,陪着她一起哭,接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声响彻云霄。
谁都没想到,孟姜女硬生生将长城哭倒了四十里,露出了埋在下面的一堆堆白骨。
为了找到丈夫的骨骸,孟姜女刺破自己的手指,用滴血认亲的方式,终于从万人尸骨中,找到了范喜良。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孟姜女的魂魄并没有去地府报道,而是直接升到了天庭。因为她是风神女英的投胎转世,到世间修炼完毕,本该回归本体。但是她对范喜良的情感至深,依旧执念前世,便匆匆去了阴曹地府。
她找到阎王爷,说:“我夫君范喜良在何处?我想与他见一面,了却前世的思念之苦。”
“他已经投胎转世,即便你们再次相见,他也认不出来你是谁,你还是回去吧!”阎王爷好言相劝道。
孟姜女不死心,执意要留在阴间,等着范喜良的魂魄归来。
见她不愿离开,阎王爷无奈地摇头说:“我念你一片痴情,也想帮帮你,但你要答应我三个条件。一是,允许我改变你的容貌;二是,不得与范喜良相认;三是,成为冥界诸神中的一员,永远守在奈何桥边。”
孟姜女点头应允。转瞬间,她便由妙龄少女,化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守在了奈何桥边。
因为可怜世人疾苦,孟婆便用几味中药,加上忘川河里的水,再掺入亡魂生前的眼泪,熬制成了五味杂陈的孟婆汤,也叫忘情水。让喝下去的人,遗忘前世沉浮得失,以及爱恨情仇,了却心中牵挂,进入六道轮回,开始新的生活。
而孟婆每次见到范喜良的魂魄,总是爱恋地看一眼,并不多说一句话,递过去一碗忘情水。
阎王不解地问她:“你守在奈何桥前,不就是想让他回想起你们的过去吗?却为何不提醒他,次次都给他喝上一碗孟婆汤呢?”
孟婆笑而不答。也许在她看来,让心爱之人,想起那一段肝肠寸断的往事,不是爱,而是自私的伤害吧。能忘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和救赎呢?
小编写这些奇幻的民间传说,意在传承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劝人从善,弘扬传统美德,给读者增添乐趣,并非传播封建迷信,请理性解读,我们下期见。
来源:阿侃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