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位于祖国的心脏地带,是关内通往东北的咽喉之地。虽然河北总面积只有18.88万平方公里,却是我国所有省份中,地形地貌最齐全的省份。
白石山
河北省,位于祖国的心脏地带,是关内通往东北的咽喉之地。虽然河北总面积只有18.88万平方公里,却是我国所有省份中,地形地貌最齐全的省份。
这里有坝上和围场高原,山地有贯穿南北的太行山,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遍布丘陵,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芦苇成片的白洋淀,还有曲折漫长的渤海海滨。
除了以上六大地貌以外,河北还有承德棒槌山和双塔山的丹霞地貌,保定狼牙山和邢台白云洞的喀斯特地貌,保定白石山的大理石峰林地貌,赞皇县嶂石岩的嶂石岩地貌。
塞罕坝望海楼
不仅如此,海拔高达2882米的小五台山,几乎常年积雪不化。保定怀来县官厅水库西南侧,还有一片叫做“天漠”的沙漠。河北省地形地貌之丰富,不胜枚举。
赞皇嶂石岩
那么,地形多变的河北各地,在旧社会都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些老照片,去大开一下眼界吧!
△1944年的石家庄大石桥。众所周知,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开通后,为了让石家庄两侧的行人车辆出行方便,于是在1907年,修建了这座大石桥。
△1901年,承德避暑山庄东侧的磬锤峰,又叫“棒槌山”,看上去就像一个从地底下生长出来的棒槌,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
照片中的这根大“棒槌”,由于拍摄地点比较远,看起来好像并不高,其实有38多米高。
△现在的承德棒槌山。
△1914年的承德双塔山,也是一处丹霞地貌,两座山峰紧挨着拔地而出,山上建有两座辽代的古塔。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关于双塔山的事情,他连连称奇,不知是何人,用什么方法,爬上去修的。
△现在的承德双塔山。
△1914年的秦皇岛山海关城楼,城楼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清晰可见,这座始建于1381年的万里长城第一关,看上去雄伟壮观。
△1888年的唐山火车站,李鸿章和一群人站在火车上,拍下了这张合影,他们脚下的这条铁路,是第一条我们自己建造的铁路。
△1925年,唐山境内的滦河。滦河水从山谷间蜿蜒流淌,河面上行驶着一艘艘木帆船,看上去好像三峡一样。
△1920年的唐山滦州古城,位于今天唐山市下辖的滦州县级市,当时的滦州古城,看上去保存的还很完好。
△1914年,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景色,照片中拍摄的,是避暑山庄澄湖中间的青莲岛,岛上的古树围绕着假山和古建筑群,看上去犹如瑶台仙境。
△1909年的承德木兰围场,山脚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皇家狩猎的场景。
△1920年的沧州铁狮子,当时的人们,还可以直接站在上面拍照玩耍。
△1940年的沧州铁狮子,四周都是苞米地,由于铁狮子脚下的地势低洼,大雨来临时,铁狮子的腿淹没在了水中,它张着大嘴,有气吞山河之势。
△1940年代,大雪过后的保定城墙,此时树木叶子早已落尽,北风呼啸,远望古城,慷慨悲歌。
△保定定州开元寺塔,是古代宋辽边境的第一高塔,站在塔顶,远处辽军的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之中。
△保定白洋淀的雁翎队队员,他们驾驶着小船,在长满芦苇的淀子里,和鬼子兵周璇,燕赵儿女,真是多慷慨悲歌之士。
△1937年的沧州钟鼓楼,此时沧州城已经沦陷,两层钟鼓楼上,站着许多鬼子兵。
钟鼓楼又叫闻远楼,位于当时的沧州古城里面。
△1931年拍摄的沧州水月寺,是当时的京南第一名刹,始建于后周时期(公元953年)。
△1910年,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里的水月观音,翘腿而坐,姿态万千,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
△1900年,石家庄正定县天宁寺内的凌霄塔,塔下的这只小狮子,造型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如今,凌霄塔还在,这只小狮子,也还在天宁寺内。
△1914年,石家庄正定县澄灵塔,位于灵济寺内,塔前的一位农人,正在奋力翻地,扬起阵阵尘土。
△1920年,邢台塔林的壮观景象。邢台塔林规模大时,有近千座塔,都是为附近开元寺和天宁寺内圆寂的僧人所立。
△清末的邯郸响堂山长乐市远眺,有名的响堂山石窟,就在这片小山坡上。
△响堂山石窟里的一尊佛陀造像,大耳垂肩,慈眉善目。
△1920年代的邢台清风楼,照片中的清风楼,建于公元1468年的明代,至今仍存,这座楼的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
△1936年的衡水老石桥,桥下的滏阳河上,一艘货船正从桥下通过。这座始建于1766年的7孔石桥,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然坐落在滏阳河上。
△1909年的张家口宣化古城城楼,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1940年,将要落成的保定唐县白求恩墓。
△1938年,保定涞源县的浮图峪长城上,八路军战士,正在与日军进行战斗。
△1945年,张家口光复后,中国守军排成长队,从张家口的大境门下,浩浩荡荡的走过。城门上面,“大好河山”四个毛笔大字,熠熠生辉。
这些旧时光里的河北各地老照片,就像时光的信使,把古老岁月里,燕赵大地的闪光点,一一定格,让我们隔着岁月的长河,依旧可以一睹那个时候的河北。
如今的河北,已经旧貌展新颜,燕赵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终于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来源:老照片拾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