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复活的植物“老师”,给了人类一份生活指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13:15 3

摘要:在公园慢跑的人,左右张望;散步的人,走走停停。高校学生迎来了每年一度的赏花季,武汉大学的樱花、南京大学的玉兰、中山大学的杜鹃、天津大学的海棠……学生早已三三两两相约,将花的次第绽放,定格在屏幕中。

华南国家植物园区里休闲的市民。

人生有高处、低处,低处时,你绝望,但哪棵树遇到寒冬会绝望?它们有信心迎接春天。

整理 | 石悦欣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春分一过,树便耐不住性子了,在绿树成荫前,先把花叫醒。花微微舒展,人类便雀跃起来。


在公园慢跑的人,左右张望;散步的人,走走停停。高校学生迎来了每年一度的赏花季,武汉大学的樱花、南京大学的玉兰、中山大学的杜鹃、天津大学的海棠……学生早已三三两两相约,将花的次第绽放,定格在屏幕中。

上亿年的屹立、凋零和重生后,植物已经攒好了一肚子的生存智慧。

在当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便利,而人类的烦恼却似乎越来越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活出自己、如何避免内耗、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幸福……

当我们带着焦虑走进植物园,踏入植物的领地时,它们早已准备好了经过岁月沉淀的答案。

植物园是人类与植物之间的纽带,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杂志书《去植物园逛逛吧》是一本围绕“植物园”展开的治愈科普读物,介绍了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大特色植物园,是一份普通人或者植物爱好者该如何通过植物园获得亲近自然、疗愈身心体验的指南。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教授杜素娟、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寿海洋和作家、译者于是,在辰山植物园展开对谈,探讨在这个加速社会中,植物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以下内容节选自对谈。

寒冬的树从不绝望

●杜素娟:植物园是另一个生命的世界。我经常在走路时抬头看看树,我最喜欢樟树,枝干很美、很柔韧,但是又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生命状态,每一种植物也有对应的品格和生命状态。

●梁永安:进入植物园会让人的心情焕然一新,浑身充满脉动,有一种灌输到生命里的生长感。

我在云南怒江边的高黎贡山跟傣族一起劳动过两年,高黎贡山号称世界植物基因库,有着满山的映山红。
有一天晚上,昙花从晚上8点多一直开到12点,一朵朵地开,共72朵。我感觉生命就是这样,一生就灿烂那一刻。亚里士多德说,“植物是拥有基本营养的灵魂”;郑板桥说竹子,“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之前疑惑,竹子怎么能站起来,原来地上有多高,底下的根基就有多深,会成片地连在一起。反观当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应有自己的根。

●杜素娟:竹子长得高,在风雨中却非常柔韧,原因就是它的根系很大。生出根系,需要两个动力——生存的压力和探索的热情。

植物为了得到更多水分、养分,只能拼命往下扎,这是生存的动力。在向下的过程中,植物的根也在探索,土壤里有岩石沙粒,根系也能向下扎。有些年轻人的生活是被父母安排好的,没有顺着他们的热情、兴趣生长,走在他人安排好的轨道上,探索热情是很弱的。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既没有生存的压力,也没有探索热情的动力,根就会非常脆弱。
年轻人可以学习植物的生长智慧。人生有高处、低处,低处时,你绝望,但哪棵树遇到寒冬会绝望?掉光叶子、冬眠都是植物积蓄能量的方式,为了有信心迎接春天。树懂得什么季节做什么事。

●寿海洋:植物生存的土壤是非常关键的,就像辰山植物园在建园时,本来是水稻田,土很黏,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但为了尽快开园,赶工期,土没有更换,很多树种下去,前一两年还开花,后面就死了。有课题组研究它们的根,下面几乎没长,而是靠它本身的能量在消耗。随后,植物园向绿化局申请项目,花了几个亿和三五年的时间,整个园子的土几乎都更换了一遍。改良土壤后,樱花大道的树一年能长60厘米。

●梁永安:植物给人很大启发。南美洲有一种植物,当土壤干旱时,它把根收起,变成一个球,风吹到哪里,它就滚到哪里,直到它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寿海洋:辰山植物园的温室里有一株濒危植物叫百岁兰,寿命可达成百上千年,是全世界唯一不落叶的植物。前面的叶子不停地干枯,后面的叶子不停地生长,始终是两片叶子伴其一生。

昆明植物园扶荔宫温室群中的主体温室。

植物不抱怨

●杜素娟:当人类遇到不好的环境时,会抱怨、颓废。但植物在任何环境中都会生长,并锻炼出一种应对环境的能力。

●梁永安:植物是不抱怨的。

●于是:植物园分为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植物的流动性和生命力都很强。在多样性的环境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为自身汲取养分。植物之间也有竞争,它们的竞争同当代人的压力有什么关系?我们该怎么办?

●寿海洋:植物的竞争是无声无息的,但也可能是规模巨大且残酷的。比如香樟树会在空气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抑制一些生物的生长。它的落叶枯枝也会把化学物质渗透到土壤里,香樟树周边的杂草通常就会较少。香樟树会遮阴,常绿林下就很难长出其他植物,这也是一种竞争。

植物中也有绞杀现象。我们珍奇植物馆里有一种榕树,结的是无花果,果子较小,鸟吃了后会带着种子飞行,通过排泄的方式,把种子从一棵树转移到另一棵树,种子生根发芽,根向下生长出更多根,把树包住,随着根的生长,植株越长越大,里面那棵树的生长空间就越来越小,直至被绞杀,腐烂后会留下一个空洞。

●杜素娟:如果资源有限,竞争很激烈,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其实没有。毕竟我们不是植物界也不是动物界,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人为的社会制度,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具体而言,首先不要有幻想,不要期待没有竞争,只要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生物界一定会存在竞争。其次,在竞争中确立自我,要形成自己的生长理念,不断地进行自我和能力建设,正向自我生长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人类和植物原始性的东西不一样,人类社会因为竞争而充满活力、创造力,但不要每天想着怎么干掉对手,那就会让社会变得内耗、不安全,每个人都不舒适。

就像树一样,要跟其他植物争土地,但最终还是向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寿海洋:在自然界中,各种植物在水平、竖直、海拔上会有不同的生态位,所以人也要找到自己发展的优势或使命,在这个位置上把自己做到极致。

●于是:有一些树会管理自己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不开花。还有一些树会做身材管理,哪边多长或少长一点。我们从植物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生长方式?

●寿海洋:植物界会自然修枝,有一些枝条位置不大对,就会自然掉落。即使开了很多花、结了很多果,但是如果这一年养分不够,或者气候不行,就会自然落果,减少自己的负担。

植物可以结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做一些调整。西非有一种芦荟,因为它生长的地方水很少,植物体内盐分就高,长势不太好,它就把盐分转移到一根枝条中,枝条会逐渐脱落,过多的盐分自然也被去掉了。

●杜素娟:这个太聪明了,这是断舍离,争取是一种智慧,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人生也需要放弃。

●于是:这算不算“躺平”的方式?

●寿海洋:这应该算自我疗愈,“躺平”就算“摆烂”了。

经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育种后,野外回归到白马雪山的绿绒蒿。

●于是:有“躺平”就能活得很好的植物吗?

●寿海洋:“躺平”就被淘汰了,植物都很努力的。仙人球有一条条褶皱,在雨季时吸收水,把褶皱撑开,雨水少的时候,它就收起来。土壤里水分少,但它可以在清晨时,用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再收紧。

当然,植物也要休息。到了秋天,好多落叶树的叶片,叶柄的基部会形成离层,在离层提前形成时,伤口已经封存好里面的液体,停止进行交换,离层细胞死亡,叶子就脱落了。有些植物还会提升植物汁液的糖度,提高耐冻性,扛过冬天,第二年再苏醒。有一些植物会睡眠,比如花生,叶子会合拢。有研究发现,叶片合拢比张开时的温度要高1度左右,可以抵抗晚上的低温。

●梁永安:小时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夜来香,到了晚上会把花瓣收起来,牵牛花也一样,一个个都垂着头集体睡眠,清晨才会舒展开。结果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件长期的事,日子到了,集中结果。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们现在的节奏是希望天天都结果。

●杜素娟:仔细看植物的状态,我觉得人类是有些荒诞的,总是跟别人比。比如我们老是追问自己,怎么活才能做到最好,没有一个植物会这么想。比如仙人球,没有一个仙人球会想自己长成什么样最好。它只会想,长成什么样能让自己活下去,它没有离开最基本的“自我尊重”。

作为人类,尊重自我,听到自己的需求,整合周边的环境,长成自己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存在“最好”,总是跟别人比,就算我追求最好和更好,也只能自己和自己比。

我们很多时候要道法自然,回归一下原始,再看一看自然界,它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你能够看到最原始最根本的东西。

●于是:有很多人特地到辰山植物园,跟一棵孤独的树打卡拍照。因为大家在那棵孤独的树身上找到了某种共鸣。

我去柬埔寨时,印象最深的是榕树的根,那些根和建筑之间的交融不是一种绞杀,而是变成看似绞杀的合体,有时候,它们会不知不觉塑造独特的美。我们一直在讲竞争,植物之间有合作吗?

●寿海洋: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尤其是一些比较稳定的群落中,相互依存和共生的关系有很多。比如,原产地在美国索诺兰沙漠的巨人柱,小的时候,它的根系不发达,有一种牧豆树跟它长在一起。牧豆树是小乔木,能在巨人柱小的时候为它遮阴,牧豆树根系的活动,能让整个地下水位提升一些,小的巨人柱就能吸收到水,长大后就会独立。牧豆树也因此被叫做保姆树。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相互帮助、依存的例 子。

等待也是一种力量

●于是:我有一次去北美洲,目之所及的山头几乎都被烧过,每一棵树都没有叶子,但是仍能在一片焦黑中看到一点点绿芽,就觉得太厉害了,这样都能活。

●寿海洋:植物的耐火性不一样,有很多植物,会等一场火。比如澳大利亚好多植物结果后,不释放种子,而是等一场火把所有竞争者烧掉。竞争者变成灰烬,变成它的养分,这时,它才开始播种。自然界中特定区域植物的更替也很重要,没有火,有些物种就会慢慢消失。

●于是:如果哪个年轻人处在人生低谷,告诉他可以守着种子,等待一场火。

●寿海洋:是的,种子的生命力太强了。有一句话叫千年的草籽。比如一幢大楼的土里就是一个种子库,几十年后,大楼被拆,拿掉水泥,植物很快就能长起来。比如有一种叫古莲的种子,几千年后从地层中挖出来,还可以发芽。

我再讲一个故事,有些竹子几十年不开花,一开花就是一大片。有一个较可信的说法是,竹子的种子很好吃,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爱吃,如果每年都结,很容易被吃完,所以它们会联合整个山头一起结果,多到动物吃不完,很大一部分就会留在土里发芽。据不完全统计,亿万年来,植物留下来的不到1%,99%都被淘汰掉了。

●于是:听了这么多植物的故事,来植物园只是拍照就太浪费了,完全可以学到很多让自己豁然开朗的人生哲学。

●杜素娟:听完这些植物的故事,我觉得好惭愧。人好像把事情搞复杂了,人活一辈子其实跟植物一样,就是为了活,而且是比较开心、舒服地活下去。

华南国家植物园区里休闲的市民。

Vista文曲星的幸福杂货铺

去植物园做些幸福的小事

观鸟
植物园中遍布各类生态系统,植物园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好的观鸟点。如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棕榈园就是一个“小鸟食堂”,鸟儿喜欢站在树上、落在树下吃果实。可以入门一本《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对鸟的外形有点印象,再细致观察。

看昆虫
植物园里的昆虫,可能比植物还多。只要不惊扰到昆虫,它们很容易被人观察。怕虫子的人,可以先从蝴蝶看起,继而进阶,不过,要小心毒虫哦!

找野花
除了人工种植外,树林下、草地上、灌木丛中,游客鲜少踏足之地,野花会悄然开放,有各种颜色和外形供人寻觅和观赏。

冥想
上海辰山植物园里藏着许多“冥想点”,在那里听鸟语、闻花香,让自己回归片刻宁静。

做标本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的标本馆,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在不同地图的相应位置,摆放着对应采集地的标本资料。可以自己带着工具,到植物园做标本。

“寻亲”
植物园里有很多家养植物的“亲戚”,甚至一些自己养不好的植物,在植物园都能肆意生长,找找养护贴士,把它们重新养一遍。

来源:Vista看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