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状元25首《醒世诗》:初读平淡,再读惊艳,越读越心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13 06:04 1

摘要: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居士,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明代学者、心学家,官至翰林修撰,后归隐山林,精研理学与佛道。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居士,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明代学者、心学家,官至翰林修撰,后归隐山林,精研理学与佛道。

他出身官宦世家,26岁中状元,却因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被贬,后归隐山林,潜心研究王阳明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这组《醒世诗》创作于晚年时期。他目睹官场腐败(如嘉靖帝沉迷炼丹、严嵩父子专权),经历政治倾轧后看透功名虚妄,遂以地理考察与理学参悟为寄托。诗中“象简金鱼”“芒鞋竹杖”等意象,既暗喻仕途沉浮,又指向隐逸生活的自由。

其诗融合王阳明“心即理”思想与佛家空观,形成“以理入诗”的独特风格,既有劝世箴言的警醒,又有山水禅意的超脱。

醒世诗

其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赏析:

富贵如云烟,强求终是空。

开篇以反问破题,道尽世人对富贵的执念与徒劳。用“骑鹤上扬州”的典故,暗讽那些既想权倾朝野又想逍遥快活的虚妄幻想。用“十事九如梦”来拆解功名幻影,以“三平两满”勾勒知足常乐的智慧,最终在“看破循环理”中抵达豁达境界。“笑倚栏杆”的闲适姿态,恰是历经宦海沉浮后的从容。

全诗如一把利剑,剖开明代士人“学而优则仕”的集体焦虑,揭示“强求不如随缘”的生命真谛。

懂得自我满足才能收获快乐,心无挂碍便无忧愁。

其二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赏析:

“戈盾随身”喻半生陷于是非争斗,“闲非闲是”四字道尽官场是非漩涡。“一家饱暖千家怨”更刺破世俗功名的代价,“半世功名百世冤”更将功名批判推向历史高度。

从金戈铁马到烟霞漫游,既是空间转换,更是精神涅槃。尾联“云在青山月在天”的禅意收束,与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遥相呼应,展现中国文人“出儒入道”的精神轨迹。

全诗以对比手法,将官场沉浮与山林自在对举,道出淡泊的真谛。真正的修行应顺应自然,心境要如青山白云、明月高悬般自在。

其三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僧家说也么?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象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

赏析:

以“僧家说也么”的禅机设问,引出“知事少时烦恼少”的处世哲学。

烦恼多因知事多,是非总随交际密。锦衣玉食如风前烛,官位虚名似水上波,看似耀眼,转瞬即逝。

末句以“求得待如何”反问,犀利如棒喝:纵使耗尽心力争来富贵,终难逃一场空。

该诗语言质朴如白话,却字字戳中世人贪求的痛点。

其四

新命传宣墨未干,栉风沐雨上长安。

低头懒进三公府,跣足羞登万善坛。

闻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报恩难。

何如及早回头看,松柏青青耐岁寒。

赏析:

以“墨未干”的戏剧性场景开篇,写尽官场奔忙的疲态。

“低头懒进三公府”与“跣足羞登万善坛”的肢体语言,说明羞进权门、懒登虚坛,反透出对世俗礼法的疏离。后四句自省:受恩易,报恩难;持戒少,毁戒多。不如像松柏一样坚守本心,耐住岁月的清寒。

诗中“低头”“跣足”等词鲜活,勾画出一个倦于名利、向往清白的形象,刻画出知识分子的傲骨与清高。

其五

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语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

看破世情天理处,人生何用苦营谋。

赏析:

全诗如长者絮语,劝人守本分、少言语、莫多事。

采用否定句式构建哲学框架:“无烦恼”、“无益语”、“不干己事”层层剥离世俗枷锁。末句“人生何用苦营谋”如晨钟暮鼓,直击明代商品经济勃发下的人心浮躁。

诗中“花间露”、“水上沤”的比喻,既承袭汉乐府“人生如朝露”的慨叹,又融入佛家“诸行无常”的思辨,在浅白语言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叩问。既然看透世情天理,就会明白人生不必苦苦钻营。

该诗语言平实如谚语,道理却深似禅机。

其六

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

盖间茅屋牵萝补,开个柴门对水流。

得隐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

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淡墨山水画:墨迹淡处是闲云,留白多是自在天。

尘世烦扰一笔勾销,茅庐牵萝补漏,柴门正对流水,好一派自在。

那些追名逐利的喧嚣、斤斤计较的纠葛,在作者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

“盖茅屋”、“牵萝补”、“对水流”的生活画面,却藏着最珍贵的自由:不用看人脸色的闲,不必争输赢的静。

末句“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最是扎心:多少人拼尽全力争来的“成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倒不如像作者这样,转身投入山水的怀抱。

其实啊,心若安了,粗茶淡饭也胜珍馐;心若乱了,坐拥金山也难眠。

其七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

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多变换,贫贫富富有循环。

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赏析:

一句唠家常的劝诫,道尽了生活的真相:日子本来就是有得有失、有忙有闲的循环。

哪条溪流不是绕着石头转?哪座山不是堆着旧土新泥?

就像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与其焦虑“为什么是我”,不如接受“本来如此”。甜的苦的都是生活的滋味,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晴天撑伞,雨天赏荷,便是大智慧。

生活本就五味杂陈,太计较反而累,随遇而安,倒能品出别样滋味。

其八

独对青山一举觞,醒来歌舞醉来狂。

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催两鬓霜。

身后碑铭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

得些生意随时过,光景无多易散场。

赏析:

一个人端着酒杯,对着青山发呆,醒了就唱,醉了就狂,这才是活给自己的样子!

再多的钱也买不来长生,再显赫的碑铭也不过是块石头;人们像提线木偶一样,为名利、为别人的眼光忙前忙后,到底图个啥?人生不过三万天,与其当“傀儡”,不如活成自己的主角。

珍惜当下,活出真性情,比啥都强。毕竟,谁也留不住逝去的时光。

其九

得失荣枯总任天,机谋用尽枉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得过一日过一日,一日清闲一日仙。

赏析:

得失荣枯由天定,机关算尽也枉然。

“得失任天”四字,卸下千斤重担!纵有“蛇吞象”的贪心,难逃“螂捕蝉”的因果。再有权势也难长寿,再有钱财买不来子孙贤,机关算尽反误己。

富贵如沙砌塔,怎敌轮回六道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渡此身?

末句“一日清闲一日仙”,如清泉泻石:采菊东篱是仙,逗孙弄瓜也是仙。

罗洪先在此点化世人:其实修行不在别处,就在放下执念,活出本真。与其被欲望牵着跑,不如把每一个今天过成“仙的日子”。

其十

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赏析: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世俗的荒诞。

世间都在贪名逐利,怎比破衲道人的清闲?看似有吃有喝的“笼鸡”,实则离“汤锅”不远;反倒是“野鹤无粮”的修行者,“天地宽”的自在谁也抢不走。富贵如沙砌塔,怎敌轮回六道风?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名利,是清醒的头脑、干净的心。

与其在欲望里打滚,不如留几分力气,修一颗从容的魂。

其十一

自古为人欲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

事非干己皆休惹,理若亏心切莫为。

得胜胜中饶一着,因乖乖里放些痴。

聪明少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

赏析:

这首诗像一盘棋局中的点睛之笔,藏着处世的玲珑乖巧。

人生如棋,懂得进退方能持久。“得胜胜中饶一着”才是真高明:即便占尽优势,也要为未来留余地。锋芒太盛易折,藏拙守愚才是长久之道。

末句“来日阴晴未可知”,如暮鼓晨钟,道破世事无常的本质,今日留有余,明日方有转圜地。

得胜时让一步,顺境里装几分痴,聪明过了头,反成绊脚石;留几分余地,反倒走得稳。

其十二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赏析:

全诗如一部快节奏的人生纪录片:“急急忙忙”与“寒寒暖暖”的叠词,把追逐名利的狼狈刻画得入木三分。朝朝暮暮的奔波,换来的不过是“昧昧昏昏白了头”的结局,是非烦恼没个尽头。

最扎心的是“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真理明明近在咫尺,世人却偏要困在欲望的迷宫里打转。

其实啊,日子本来可以很简单,是欲望把它缠成乱麻。

停下来想想,到底要什么?别等老了,才觉一生都在瞎忙。

其十三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在困途。

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堪叹眼前亲族友,谁人肯济急时无。

赏析:

此诗堪称明代版《世态炎凉图》:“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对比,撕开人情虚伪的面纱。“时来易得金千两”的势利,“运去难赊酒半壶”的凉薄,构成一幅金钱至上的浮世绘。

末句“堪叹眼前亲族友”的叹息,道出利益面前血缘纽带的脆弱。

这种对世道人心的洞察,与《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癫狂形成跨时空对话。

世态虽如此,看透了,便少些失望,多些自勉。

其十四

别却家园出外游,当时冷眼看公侯。

文章盖世终归土,武略超群尽白头。

不如静坐蒲团上,莫惹凡间半点愁。

一日三餐充饱腹,得休休处且休休。

赏析:

诗中藏着一场震撼的生命对话:前半生“冷眼看公侯”的傲骨,终被“不如静坐蒲团上”的顿悟取代。

当“文章盖世”与“武略超群”都化作“尽白头”的徒劳,方知“一日三餐充饱腹”才是真修行。

末句“得休休处且休休”的禅意,与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异曲同工,展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图谱。

人活一世,争来斗去图啥?就像花期再盛也会谢,不如在能安闲时,好好享那份清净。

其十五

看破红尘待若何,犹如新燕补旧窝。

到头辛苦还辛苦,一世奔波枉奔波。

积金万两空白首,争名夺利尽虚浮。

算起万般浑是梦,无如急早念弥陀。

赏析:

当你看穿人生如戏,方知及时清醒最珍贵。

红尘里挣扎,像新燕补旧窝,辛苦依旧,奔波枉然。积金万两也留不住白头,争名夺利全是虚浮。万般不过一场梦,不如早寻心安处。

这种对红尘的彻底解构,让人想起《红楼梦》“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终章。

看破方能放下,放下才得自在,心若不贪,处处都是自在。

其十六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赏析:

此诗似一柄青铜镜,照见帝王乞丐终归平等。

与其在名利场中患得患失,不如学那山间野鹤,饥食野果,渴饮清泉。

眼前纷纷扰扰的荣与辱,不如安分随缘。身贫少烦恼是清福,名重如山反招祸。淡饭能饱,锦衣哪能穿千年?末

句雷霆万钧:“生死最大”四字劈开浮华,任你金山玉海,难买阎王半日宽。

其实啊,人活一世,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安心多少。

其十七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

随高随低随时过,或长或短莫埋怨。

家富家贫休叹息,自无自有总由天。

平生衣食随缘过,才得清闲便是仙。

赏析: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掌控,而在于随遇而安的从容。

诗人直视“人生人死”的残酷,反劝人“随高随低莫埋怨”:潮涨潮落本自然。

家贫休叹,家富莫骄,自有天意掌帆。

最暖在末句:“清闲便是仙”,何须丹炉羽化?菜园摘瓜,槐荫听蝉,此刻即蓬莱。

罗洪先在此点破:神仙原是快活人。

生活本就有起伏,太较真累的是自己。

心宽了,路就宽;心顺了,事就顺,日子自然舒坦。

其十八

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

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

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

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不了为谁愁?

赏析:

追逐虚名者,终将沦为时间的尘埃。

为人不能总往前冲,名利英雄终有尽时。千种情化作千般恨,一分荣招来一分忧,红尘大厦竟是沙上雕楼,最终不过一土丘。

问问自己,到底为谁没完没了地愁?很多时候,放不下的不是事,是执念。

回头看看,或许能发现,很多愁都是自找的。

其十九

终日忙忙无了期,不如退步隐清居。

草衣遮体同绫缎,野菜充饥胜饱肥。

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理是非?

赏析:

慢下来,才懂生活本味;静下来,方知内心所求,清闲自在比啥都强。

整天忙得没尽头,不如退步隐居。

草衣胜绫罗因有松风绣纹,野菜赛珍馐因带山泉甘甜。

看世事如电闪,悟轮回似云飞,方知计较是非不如静听蛙鼓。

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功夫理是非?

他人争名夺利,你自荷锄种月,方寸之地已容宇宙。

其二十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

花落三春莺怨恨,菊开九月雁悲愁。

山林幽静多清乐,何必荣封万户侯?

赏析:

人生短暂,别太贪心。够用就好,自在就好,能享当下清福,便是最大的福气。

“石崇不享千年富”的典故,与“韩信空成十大谋”的史笔,构成强力对比,财富与智谋在永恒时空面前,皆如朝露。

谷园荒草诉说着永恒的真理,春莺泣花,秋雁悲菊,万物皆知时命不可违。

末句“何必万户侯”如云开见月:

山林幽静多快乐,何必求万户侯?你本来就是天地间最富足的蜉蝣。

其二十一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身看后头。

赏析:

此诗如一帖清醒剂,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万事由天”是教人放下执念的生存智慧,就像农人播种后静待天时,与其焦虑收成不如专注耕耘。

万事由天定,何必费尽心机?三餐饱足就该知足,一帆顺风便要停手。生事招事没尽头,害人终会害己。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看后路。

生活里,很多烦恼是争来的,退一步未必是输,让三分反倒心安,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其二十二

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道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

分外钱财汤泼雪,骗来田地水堆沙。

若将狡谲为生计,恰似朝开暮落花。

赏析:

世间最锋利的刀刃,往往藏在最温情的笑容背后。

人心毒如蛇,可天道像车轮转不停。

去年贪东邻的物,今日可能还到北舍。分外钱财如汤泼雪,骗来的地似水堆沙。靠狡诈过活,就像朝开暮落的花。

狡诈如昙花,灿烂即凋零。四百年前的诗句,仍在审判今人的贪欲。

其实啊,做人还是本分好,不义之财留不住,踏实度日才长久,因果从来不会缺席。

其二十三

为官终日细沉吟,紫绶无心懒整襟。

阳业案前由我造,阴司地府有谁亲?

愿将官职为仙职,除却凡心即佛心。

寄语贤妻休再问,从今不必问来音。

赏析:

这是智者对权力游戏的优雅解构:看透了官场虚名,想从俗世中脱身,追求内心的安宁,比起官位,清净自在更可贵。

“紫绶无心懒整襟”的慵懒姿态,与”阳业案前由我造”的沉重,恰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

“愿将官职为仙职”的顿悟,与苏轼“小舟从此逝”的超然殊途同归。“阴司地府有谁亲”的诘问,暗含《牡丹亭》“生者可以死”的生死观,而“除却凡心即佛心”的禅机,则与王阳明“心即理”思想遥相呼应。

“休再问来音”:不是无情,是彻悟后的温柔割舍。

褪官服如蜕茧,凡心死时佛心活。

其二十四

箴书一到折开吟,读罢儿童泪满襟。

烈女不堪重改适,贤夫不必再相亲。

君今已悟为仙去,奴也随修舍色身。

但愿西方同善会,九莲台畔礼观音。

赏析:

妻子回诗字字泣血。

拆开箴书读,儿童泪湿衣襟。烈女不改嫁,贤夫不重亲。你已悟道成仙,我也随你修行舍肉身。只愿西方共赴善会,在九莲台畔拜观音。

这是生死相隔的约定,也是精神的相守,字里行间是深情,更是对超脱的向往。

其二十五

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赏析:

该诗透着通透的父爱:留德胜留金,放手即深爱。

斗米千钱也不收,十三年后归乡游。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别为儿孙当牛做马。

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着为儿孙铺路,可过度操劳反成束缚。

不如放宽心,让他们自己闯,父母活得自在,也是给儿孙的福气。

罗洪先的《醒世诗》二十五首,如二十五面棱镜,折射出明代商品经济勃发下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既有“机关用尽枉徒然”的世相批判,又有“得过一日过一日”的生存智慧;既见“石崇难享千年富”的历史洞见,更显“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现代性觉醒。

以生活常理说处世之道,语言朴实却道理深刻,像位长者在耳边絮语,劝人看淡虚名、珍惜当下,于平淡中寻自在,值得常读常思。

来源:笑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