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以来,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协作机制,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在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深圳担当和作为。
自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以来,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协作机制,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在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深圳担当和作为。
2023年以来,深圳先后选派两轮、共计790名干部常驻当地市、县、镇、村,安排帮扶资金超100亿元,把深圳高新科技、优势产业、技术人才、经验标准等带到当地,助力对口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最近,深潮智能卫浴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揭牌,将构建“深圳标准-潮州智造-全球市场”的产业生态链,为当地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潮州卫浴技术标准走向世界。
从单一产业对接,迈向“技术+市场+资本”的全方位协作,深圳立足潮州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这也是深圳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模式,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图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产业协作
近日,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再添新成员,由深圳与汕头共同推动建设的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汕头(濠江)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揭牌。其中,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新业态。
产业协作,迈向更高更深处。深圳与汕头重点围绕“百千万工程”持续开展产业协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一批优质产业空间,组建产业协作基金等,专项投向“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重点项目、产业合作项目等,一个个创新项目正落地开花。
产业振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深圳充分发挥产业、科技、资金等优势,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等对口地区共同规划建设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支持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建设,助力当地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深圳已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委托+代工”“生产+服务”等跨区域协作模式。
同时,深圳与对口地区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围绕产业资源供需对接,拓展招商渠道、出台园区政策、开展“基金招商”,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招商引资对接活动100余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26个;联合对口地区创设总规模17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联动深圳创投机构,通过“以投促引”吸引产业链链主企业落地。
精准赋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围绕“百千万工程”,深圳挖掘对口地区资源,盘活资金、技术、生态、土地等资源,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在汕头,打造澄海狮头鹅产业城、金灶果品交易中心等10个乡村产业项目;
在河源,依托当地“1+3”农业大产业集群基础,着重发展生猪、油茶、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南药、丝苗米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在汕尾,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房车营地、乡村夜市等新业态,推动4个村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
澄海狮头鹅产业城来源:今日澄海
暑期,潮州古城迎来旅游旺季,潮州游客旅游服务中心超充站成为不少自驾旅客的“心头好”。“没想到这里装的还是‘深圳超充’,确实够快够便捷。”新能源车主陈先生趁着孩子放暑假,带着家人自驾旅游,原本到潮州前还担心不好充电,在潮州游玩期间,服务中心超充站消解了他的“电量焦虑”。
作为潮州首个超充站,潮州游客旅游服务中心超充站,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支持下,引进华为数字能源液冷超充技术,打造湘桥区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一张网项目。今年3月投运启用后,该项目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带来“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便利体验,不仅进一步完善潮州古城的旅游配套设施,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也推动了潮州基础设施建设提能升级。
不仅是潮州,“深圳超充”已落地在河源等多个深圳对口地区,为当地在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深圳方案。这也是深圳创新帮扶协作工作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深圳理念、深圳模式及深圳标准、深圳技术率先落地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生动实践。
在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中,深圳不断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以“深圳所能”对接“对口地区所需”,充分发挥帮扶协作机制“搭平台、建桥梁”作用,组织深圳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形成双向互促的合作成果,为对口帮扶地发展增加内生动力,也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顺天镇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其中,在帮扶协作推动下,深圳与汕尾签订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共建协议,每年可为深圳提供60亿千瓦时绿电,实现两地绿色共赢发展。
深圳新能源产业供需对接会、“携手共赢”产业对接会-走进对口地区系列活动……今年以来,深圳举行多场产业对接活动,涉及新能源、农业科技能源,为深圳和对口地区企业、商协会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以“深圳优势+地方特色”的合作模式,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
“我们这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远程看病,太方便了。”在汕尾市捷胜镇,村民们现在不出村就能挂上专家号。刘大哥发现,这里还可以依托5G远程诊疗与深汕中心医院的专家面对面沟通,通过线上平台同步打印医嘱,实现深汕中心医院远程预约挂号、线上开药、药品寄送等,在家门口就有稳稳的“医”靠。
这是深圳汕尾两地联合开展“助力‘百千万’共享大健康”行动中的一个缩影。深汕中心医院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由深圳出资16亿元,采用“深圳建设、整体移交”模式援建而成,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负责运营管理,现已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深圳聚焦对口帮扶协作地区重点领域民生短板弱项,把帮扶资源向教育、医疗、就业等基础民生领域倾斜,聚焦“出精品、出速度”,一条条“深圳路”通达四方、一座座“深圳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深圳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当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真的很满意,政府雪中送炭,我们心里暖暖的。”蛇年春节,梅州松源镇金星村王春开一家人在梅县安置小区140平方米的新房共度团圆年,如今一提到新房子和当前的好日子,眉眼间满是笑意。
平远深圳小镇内楼宇错落有致,小区设施齐全,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图源:梅州日报
梅县安置小区和平远县安置小区,由深圳捐资4.77亿元建设,仅用142天便实现竣工交付,不仅凝聚着深圳与梅州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也展现“百千万工程”中的深圳担当。同时,项目建设还注重产业导入与基础设施配套协同推进,成为“百千万工程”在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圳持续深化劳务协作,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农业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多场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900多人次;助力举办“深圳—汕尾劳务对接招聘会”,协调深圳、汕尾1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推动至少800余人实现就业。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