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西贝这种自建的中央厨房是一道餐饮护城河,预制菜把它视为进入市场的阻碍,想进入市场就要打破护城河,让大众接受预制菜。现在叫好,等预制菜真进来,所有的餐厅、酒店都开始卖预制菜,那时候才真吃的都是科技。
打击西贝,是为了真的预制菜铺路。
因为西贝这种自建的中央厨房是一道餐饮护城河,预制菜把它视为进入市场的阻碍,想进入市场就要打破护城河,让大众接受预制菜。现在叫好,等预制菜真进来,所有的餐厅、酒店都开始卖预制菜,那时候才真吃的都是科技。
西贝并不是预制菜,它是连锁餐饮企业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向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或成品菜肴,属于“餐饮供应链环节”,不纳入预制菜管理。
而且西贝的这种运作方式,其实是守住了预制菜进入我们生活的护城河,也就是因为有这道护城河,才精准打击西贝而不是预制菜。
如果能吃或者营养并不少,那预制菜与冷鲜菜并没有区别,为什么非要让企业标注是不是预制菜?如果不能吃,或者营养成分很低,对身体不健康,就不应该出现。
如果安全就没有必要标注,为什么一边说预制菜能吃,方便,营养并没有流失,还要企业要注明是预制菜呢?这背后的动机是针对预制菜还是企业?
从产品特性看,西贝这类中央厨房配送的食材,甚至比冷鲜菜更具优势:
冷鲜菜、现摘菜为避免运输腐烂,往往未完全成熟就采摘,且需依赖药物保鲜;而冷冻类食材(含中央厨房配送的冷冻半成品)是成熟后即时采摘、清洗分割、锁鲜冷冻,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与风味。
很多人都在争论冷冻有机菜花保质期2年,是冷冻可以保质期2年,并不是冷冻了2年;而且这种冷冻的有机菜花,要比那些现摘打了药的健康。
针对 “肉是提前腌制” 的质疑,事实是:腌制食品在 3-8 天内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但日常家庭腌制肉也需提前 1 天,而 1 天腌制与 8 天后的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极小,说明西贝的食材处理方式,与家庭烹饪逻辑一致,并非 “预制菜专属问题”。
三、舆论热潮的本质:流量主体的商业营销,而非产品争议
为何关于西贝的舆论会持续发酵?核心原因并非预制菜本身有问题,而是部分流量主体(如网红)的刻意引导:
网红直播的核心需求是 “持续吸引粉丝关注以卖货”,若仅依赖固定粉丝群体,销量必然下滑。而打造 “为民发声” 的人设,正是获取新流量的关键 —— 这次舆论中,没人指责预制菜,只针对企业,背后藏着明确的商业目的:
网红群体正计划进入预制菜销售领域,需先通过舆论铺垫,让大众产生 “连锁餐饮都用预制菜” 的认知,进而模糊 “门店供应链食材” 与 “超市预制菜” 的区别。当消费者误以为 “预制菜是普遍选择,无可避免”,后续接受网红销售的预制菜时,心理门槛会大幅降低 —— 这场舆论本质是一场 “提前预热的营销”:用指责企业的方式,倒逼大众接受预制菜,最终为自身卖货铺路。
来源:温故画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