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绘画研究的一个新开篇,也是中国绘画全球化传播的新纪元。中国画研究院以“中国绘画的现代化研究和世界化拓展,让世界走向中国绘画”为主旨,致力于用现代语言讲述中国美学故事,搭建起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传播的桥梁。中国画研究院成立于2025
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绘画研究的一个新开篇,也是中国绘画全球化传播的新纪元。中国画研究院以“中国绘画的现代化研究和世界化拓展,让世界走向中国绘画”为主旨,致力于用现代语言讲述中国美学故事,搭建起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传播的桥梁。中国画研究院成立于2025年初,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执行院长为艺术家杨佴旻先生。
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马王堆的帛画,唐宋以来的院体画、大型宗教壁画、文人画,乃至于五四以来的新国画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绘画的现代化探索,蔡元培、鲁迅、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吴冠中、丁绍光等前辈对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都做了不懈的推动和实践。“笔墨当随时代”从清代石涛提出,已经呐喊得太久了,它不应该成为孱弱的呻吟,它应当是时代的最强音!
艺术需要建立自己的高度,时代的高度,艺术不存在超越、艺术家的劳动不是否定过去,是创建新的经典。时至今日,难道不遗憾吗,画家们做的怎么样?大家亦步亦趋地踩着前人的脚步走路,误以为那是对传统的敬重。大错了,当下混同在过去恰恰是对经典的破坏,当老年大学的学员说他们在画传统艺术时,该作何感想?传统在当代人的创作中是一种精神含在作品中,不是表面形式的摹写。改变绝非否定,谁能说文艺复兴否定了古希腊,谁能说印象派否定了文艺复兴——改变是在保护经典,是在建立时代的高度。
21世纪的中国画家,可不可以从幻境中醒来,不再拿“传统“作为不思进取的挡箭牌?用大家的热爱、真诚和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对待绘画——让笔墨紧随时代!
21世纪,一个人类文明新的历史节点已经到来,中国画研究院如一艘满载千年文化艺术传承的航船,正在驶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的传播,更是中华文明影响世界的新可能。谨记先辈们的精神与期许“所要者魂,可贵者胆”,“一笔担千年重担”,在这条探索开拓的路上,期待着每一滴墨色、每一个笔触都承载着属于全人类的美学精神!
中国画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伟冬
柯孟德(Christophe Comentale 法国)、丁绍光、方力钧、弗朗西斯科·布拉内利(francesco.buranelli 意大利)、吉狄马加、冀少峰、刘国松、刘巨德、李小山、玛丽·罗蕾亚、皮道坚、唐承华、田黎明、陶咏白、王华祥、王端廷、夏可君、袁运生、杨卫、杨小滨(台北)、杨佴旻、周旭君、庄司达(日本)、张子康、朱青生
中国画研究院荣誉院长
丁绍光:艺术家,吉狄马加: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刘伟冬:美术史教授、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弗朗西斯科·布拉内利(francesco.buranelli):美术史家、原梵蒂冈博物馆馆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员(意大利),柯孟德(Christophe Comentale):法国国家人类博物馆荣誉馆长,著有《百年中国艺术史》(法国)
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杨佴旻:艺术家
近期工作:
1.编辑《中国绘画史》(两卷)文人卷、画家卷
2.筹备“中国绘画展”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