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已发现154种矿产,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3种)的88%,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达103种,其中77种位居全国前十,是全国少数矿种齐全的省区之一(仅次于四川,列全国第二)。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铁、铜、镍、铅锌、金、锂、铍)、非金属矿产(石
新疆已发现154种矿产,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3种)的88%,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达103种,其中77种位居全国前十,是全国少数矿种齐全的省区之一(仅次于四川,列全国第二)。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铁、铜、镍、铅锌、金、锂、铍)、非金属矿产(石棉、钾盐、芒硝)等均形成规模优势,尤其石油、天然气、煤炭、铍、锂、铅锌、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质构造使其“山山有金铜铁、盆盆有煤油气”,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且高度配套。例如:
能源矿产: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盆地富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40%以上,属低硫低灰优质煤;金属矿产:昆仑山脉火烧云铅锌矿为国内最大、世界第六大铅锌矿床(铅锌金属量超2100万吨),阿尔泰山可可托海伟晶岩矿床富含铍、锂,西天山探明超大型金矿;非金属矿产:钠硝石、芒硝、石棉等储量全国领先,阿克苏地区发现超大型锆铪矿,阿勒泰探明4N8级高纯石英矿。新疆19种矿产在资源禀赋、矿石品质、市场供需及采选条件上具备国际竞争力,尤其铜、铁、金、锂等紧缺矿产区块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接替区。例如,石油、天然气产量长期稳定增长,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锂资源开发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关键保障。
2020年,新疆矿产业总产值达5971亿元,占全疆生产总值的43%,矿石开采总量6.8亿吨,采矿业及其下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支柱。2023年以来,矿业权出让收益持续攀升,2024年1-8月收缴矿业权出让收益166.5亿元,同比增长42%,带动油气生产加工、绿色矿业等九大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资源引资金、资源促产业”的良性循环。
新疆通过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加大财政投入(2025年财政找矿投入增至9.17亿元,拉动社会资本323.5亿元)、举办矿业权推介会(如2024年和田推介会吸引310余家企业参与)等举措,推动探矿权出让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政策红利吸引疆内外企业参与“找矿行动”,重点开发铜、铁、金、锂等紧缺矿产,未来投资规模和产业延伸潜力广阔。
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新疆在保障国家油气、煤炭供应的同时,加速布局绿色矿业。例如,火烧云铅锌矿规划建设铅蓄电池、氧化锌等深加工产业链,推动“采选-冶炼-加工”一体化;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清洁利用技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此外,锂、铍等新能源关键矿产的开发,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提供核心原材料支撑。
新疆地质调查覆盖率不足50%(1︰5万地质调查覆盖率43.5%),现有勘查深度多在1000米以内,深部(如2000米以深)和空白区找矿潜力巨大。中亚造山带“亚洲金腰带”延伸境内,多个毗邻国家成矿带延入新疆,未来有望发现更多超大型矿床,进一步巩固其“世界能源矿产富集区”地位。
新疆凭借“种类全、储量大、品质优、战略强”的矿产资源禀赋,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压舱石”,更是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后院”。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其开发价值将从单一资源输出向“资源-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升级,为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