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亮|闲聊以鱼为题的家乡俗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07:09 2

摘要:黄汉亮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读于崇明大同中学,在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302部队服役。长期在家乡农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投稿及咨询请联系本公众号。

黄汉亮 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读于崇明大同中学,在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302部队服役。长期在家乡农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投稿及咨询请联系本公众号。

闲聊以鱼为题的家乡俗语

家乡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名不虚传的鱼米之乡。

岛上乡亲们吃的鱼有两类,一类是海鲜,另一类沟鲜。海鲜,我感到最好吃的首推面丈鱼(俗称面鱼),其绵软鲜美,无骨无刺。忘不了的是面鱼丸子、面鱼铺蛋和面鱼搂草头。其次要数黄花鱼(俗称黄花郎)。老早辰光,黄花鱼旺季的时候,岛上人家去渔船码头上买了许多黄花鱼,拿到家清洗好后挂起来晒鱼干。这一过程叫做“拔黄花郎”。黄花郎干蒸着吃,鲜美无比。名列第三的是刀鱼,可清蒸,可作馄饨馅等。啥人吃上了刀鱼,那真要牛皮吹上好几天。因为它味道极鲜美,营养极丰富,价格极不菲。刀鱼有海刀、湖刀、江刀之分,那江刀是天价,每斤要卖几百上千元,甚至二三千元,令人咋舌。海刀、湖刀几十元一斤,不贵。海鲜当然还有带鱼、黄鱼、鲳鱼等好多好多品种,都不错。

渔船上进了货,用担子挑到集市上去卖,老早子,这个行当被称为“挑鲜”。

产自岛上沟河里的鱼,叫做沟鲜或河鲜了。大的有青鱼、鲢鱼、鲤鱼、鲫鱼、黑鱼、鳊鱼等,小的有鳑皮郎、黄鲫鲻、黄沟头、穴字鱼等,品种繁多。

小辰光,跟着母亲走亲戚,能够吃到“鱼肉白米饭”,会非常高兴,因为这算是好菜好饭了。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吃“鱼肉白米饭”,不足为奇了。

千百年来,家乡百姓与鱼打交道,产生了不少与鱼有关的方言俗语。

善长捕鱼的人被称为“鱼虎跳”。

捕鱼要有耐心、坐性,不能三心二意,叫做“攀罾守店”。

“放长线,钓大鱼”“浑水摸鱼”,这既是钓鱼的诀窍,又是社会生活中某些人所作所为的比喻。

干沟捉鱼到最后,鱼群集中在下水头,叫做“青鱼鲤鱼钻勒一只角里”。有时人群涌挤,也会用这话作比方。

烹饪鱼的时候以烧为主,叫做“鱼烧肉滚”。

吃着小鱼,喜欢时说“筷筷鲜”,不喜欢时讲“猫貌看见哭个”。

“黄沟头、烧烧八钵头”,说的是黄沟头肉多,过去穷人家过日子节俭,一条小鱼也要连汤带水烧成八碗。

鱼和肉的营养成份不同,吃了以后叫做“鱼补精神肉补膘”。

鱼头上有一块骨头,叫做“鱼仙”,传说可以占卜晴雨,小朋友喜欢玩这个。

按照鱼的习性,有“耶脚鲈鱼”“氽水黄鲢头”“朝天白鱼”“黑鱼投泥”“老鱼头”或“鱼头老勒嘿”等等,都用来比作一些人的性格脾气。

“当伊鱼鱼吃”,一是比喻轻而易举的事,二是用来比喻欺负弱者,它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同样,弱肉强食。如此环境,小鱼可能被欺负后长了记性,所以说,“鳑皮郎有三寸肚肠”,惹不起,我还躲得起呢。但是,狠角色是永远死不光的,因此又有“条条沟里有赤眼鳝,个个宅上有见先屄”的说法。

猫喜欢吃鱼,猫和鱼总是脱不了干系。“哪革只猫㹸不吃腥”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这句话,听起来是一个意思。所以,“鱼挂在悬钩上跳,猫勒了地上叫”,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一个单位的人员观点不一致、有分歧,称为“鱼一路水一路”。是非不分、同流合污呢,又叫做“鳗鲡黄鳝一滚鳅”。

为她人作嫁衣裳,称之为“帮伊赶小鱼”。

有人说,“女儿新妇是金鱼、老婆是白鱼、情妇是河豚鱼”,你懂的。

其实,名气最响的要属鲤鱼了。崇明岛,鲤鱼不少,但由于其肉质一般,就不怎么让人待见,价格也便宜。不过,岛上居民“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和全国一样,指的也是红色吉祥的鲤鱼。吉祥物、年画和装饰品等多有鲤鱼的形象。

各种版本的鲤鱼精的传说在岛上流传甚广。记得小辰光看过戏曲电影《追鱼》,第一次晓得有个天马电影制片厂,第一次晓得啥叫神话故事。

“鲤鱼跳龙门”这个典故同样是居民们的口头禅,祈愿大家学业有成,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当前,长江十年禁渔正在进行中。我相信,待禁渔结束,鱼类资源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后,一定会有更丰富的鱼类搬上餐桌,一定会有更多有关鱼为题材的家乡俗语问世。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5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留言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