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杏花是当之无愧的报春使者。虽然寒冷尚未完全退场,但它的花萼已觉醒膨大,一经春风唤醒,那千百株成片或单株一隅的杏树,仿佛在一夜之间盎然绽放。山坡、阡陌、村子,瞬间充盈生命的彩色,睡眼惺忪的生灵也被花香触动,趁着软风活泛起来。自此,春天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娇艳和清新,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在万物萌动之时,杏花为大自然平添了一抹妍丽,使人陡生暖意。
杏花是当之无愧的报春使者。虽然寒冷尚未完全退场,但它的花萼已觉醒膨大,一经春风唤醒,那千百株成片或单株一隅的杏树,仿佛在一夜之间盎然绽放。山坡、阡陌、村子,瞬间充盈生命的彩色,睡眼惺忪的生灵也被花香触动,趁着软风活泛起来。自此,春天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娇艳和清新,多了一份繁华和热闹,更多了一份向往和关注。
花中显风流
杏树是我国的古老树种,华北、西北和东北栽培最多。新疆杏树分布广,每年春天吐鲁番周边、伊犁河谷、帕米尔高原盛开的杏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看。
穿行在杏花弥漫的小径上,轻抚梦幻般的花瓣,你会有一种拥抱春天的感觉。杏花开启了春天的画卷,正在书写春天的篇章。杏花与别的花不同,变换的颜色为其赋予浪漫色彩。初开时的杏花是嫣红色的,随着花瓣舒展逐渐变为粉红色,再变为洁白色。此时的杏花像天际浮动的云霞,令人生怜。宋代杨万里写出了杏花颜色由浓转淡的特点,“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每年春天,兵团团场的杏花如诗中所述,在渐变中透出娇媚妖娆,宛若水彩画,任谁看到都会生发感慨。
据传,古时候的杏花颜色是多样的,有粉红色、梅红色、红色等。《述异记》载:“天台山有杏花六出而五色,号仙人杏。”这些颜色奇异的杏花虽然已无从考证,但从古文中可以知道,古人对“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的杏花有着浪漫联想。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作为春天的点睛之花,杏花被世人敬重宠爱。以杏为名,衍生出许多佳话。譬如,孔子聚徒讲学之处被称为“杏坛”,是因周围环植杏树。杏树春季花香四溢,夏季红杏低垂,“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久而久之杏坛成为教育界的代称。杏林则是医学界的代称,《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医生据此以“杏林中人”自居。患者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
世人对杏花情有独钟,还缘于杏花寓意着“幸运”的降临。“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古代科举会试放榜,正值杏花绽放时节,期盼郎君及第的娘子会折一枝杏花插在瓶中,借助萦绕温室的清香减少内心焦虑,渐增金榜题名的希冀。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作为十二花神之一的杏花,不仅是幸福、浪漫、纯洁、娇羞的象征,还是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的象征,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定信念。
当粉白的杏花在枝头盛放时,硕大的杏林如同粉色的海洋,令观赏者怦然心动,不由得赞叹杏花的生机与活力,赞叹杏花仙子赐予大自然的绝美景色。
风轻数里香
杏花盛开时节,土地开始在微风轻抚中伸展卷曲的腰身。“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当春风催促小草冒出嫩芽,杨柳吐露新叶时,山川便以杏花为材料,编织出一幅幅清新的图景,陶醉着春风,陶醉着游人,陶醉着时空。
新疆的野生杏树大多生长在山坡上。春天,盛开的花儿在风里摇曳,居高俯瞰,宛如天际繁星。游人走累了,坐卧树下,自觉进入“且作花间共醉人”的境界,斑驳的阳光透过花的缝隙洒下来,折射出岚光。沐浴在清纯的大自然中,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与游人一起吞噬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此时,极目之处皆是融融春意,三三两两的杏树更显幽远、清纯、脱俗,翩翩起舞的杏花恰如俏丽的江南女子,却又带着新疆女子的豪爽洒脱。嗅着迷人的芬芳,瞧着惑人的花朵,谁不想长久留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意境中呢?
杏花节的热闹氛围,提升着杏花纯洁优雅的品质。此时,通人性似的杏花更加绰约多姿。春分过后,新疆各处的杏花陆续绽放,杏树集中连片的地方举办的杏花节,引来众多游客踏青赏花。树上鸟鸣百啭,花间蜂蝶随香,流连于千亩杏林,伫立在古老的杏树下,那“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的诗句浮上心头,游人一边吮吸着四溢的花香,一边争相在杏花前合影。也许是游人衣袖沾了花香,引得蜂蝶萦绕,引得美女躲闪,引得帅哥拍打,随之而来的笑声和赞美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传出。
在杏园的边缘,杏树与垂柳构成的风景别有韵味,遥看是团团云霞、团团绿烟,幻化出一方仙境,趋步近观,只见阵阵轻风吹落花瓣,纷纷落于柳叶之上,葱翠与粉红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杏花如雪柳垂丝,春风荡飏不同枝”,这令人心动的场景,即使丹青高手,也难以描绘。
杏花盛开是从南向北逐渐演进的,如同一抹嫣红在巨大的宣纸上流淌诗意,跃动生命的色彩,无论是江南的“彩舫入花津,香车依柳陌”,还是江北的“绿杨烟袅袅,红蕊莺寂寂”,抑或是北国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无论哪一地哪一处的杏花,皆饱蘸诗情。“随风柳絮轻,映日杏花明”,簇簇杏花,缕缕柳絮,既诠释着生命的多彩,也诠释着春天的灵魂所在。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羞涩如少女的杏花,以其内敛与含蓄,搅动着诗人的灵感,激荡着游客的思绪,呼唤着万物的复苏,那独特的气息,为尘间增添了无限色彩和神韵。
雾雨杏花天
一场丝丝细雨,洗去万物寒尘,大地变得格外清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中的杏花愈加妩媚可人,颗颗晶莹剔透的雨珠或卧在花蕊间,或滚动在花瓣上,在微风里闪动着灵动的光泽,折射出杏花的芬芳雅韵。细雨微风中,赏花人吟诵着诗句,感受眼前的杏花春雨,心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后的杏花清新明丽,给人神怡心醉的享受。街头、深巷,卖花人的叫声撩拨着俊男靓女的心扉,买一枝沾露的杏花送给意中人,祝愿好运相伴,于是枝枝杏花在意中人之间传递。“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唐朝诗人杜牧在捋须吟叹中充满喜悦。花为悦己者容,这个时候的杏花是欣幸的,送花人是欣幸的,接花人也是欣幸的。
微风雾雨中的杏花活色生香,欲语含情,触发了人们无尽的联想,撩拨着骚人墨客的情思。“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该是一轴亦梦亦幻的缥缈杏花诗卷,“雨歇风轻一院香,红芳绿草接东墙”则是一幅充盈希冀的瑰丽图画,“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更将春天的蓬勃气息展露。
如果说,雨中杏花透出的是婀娜多姿的美,那么水边杏花显出的就是爽心悦目的美。在河边或谷涧,一株冠大枝垂的杏树,花开婆娑,似梦境一般,不由得使人生发无穷遐想。“松径隈云到静堂,杏花临涧水流香”,倒影里的杏花似乎把流水熏香了,鱼儿追逐着水中飘忽不定的花影,诗人静坐在松径环绕、浮云笼罩的茅屋里,闲观门前的杏花流水,沉醉其中,在感叹芳华不可留的一刹那,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冰雪消融后的春水,明媚娇艳的杏花,拉开了自然界繁花似锦的序幕,触及了人们的视觉,在吐故纳新的氛围中感受生命蓬勃的力量。
春情著杏花
从古至今,杏花为人们所宠爱。家院的杏树花团锦簇时,惹得蜂飞蝶舞,悦目娱心。夏季黄杏缀枝时,摘一颗品尝,那微酸的果汁与新鲜的果肉在口中交织,犹如杏花雨一般,带给人独特的味蕾享受。
杏花是历代诗人争相选取的创作素材,诗人们在杏林中徘徊赋诗,在酒宴间助兴吟诵。他们独特的审美角度,巧妙的构思,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经典,心仪的杏花诗句被人们一直喜爱着。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诗人临水照花,恍惚的影像挑逗着视觉,愉悦着身心,囿于墙内不甘寂寞的几枝杏花于墙头脉脉含情,春心荡漾,欲罢还休,皎洁无瑕的杏花仙子在诗作中被美化到了极致。
杏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鸟儿、蜂蝶等生灵簇拥之时,你不必出门,只管静坐院里斟酒举杯,在“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中,就能感受到花舞鸟鸣的热闹,让视觉和听觉达到极致享受。思绪尽可在“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景色里萦绕,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里盘旋,在“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里牵怀。
春风轻抚,枝头玉屑银霜的杏花,诱惑着一拨又一拨人到野外撒欢。“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他们快捷的脚步,活跃的身姿出现在山坡、谷涧、杏林,感受着花的芳香,春的气息,寻找着孕育生命的源泉。“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野外的杏花是清新的,布谷的啼鸣也是清新的,眼前的“杏花杨柳年年好,不忍回看旧写真”,每个人都在前行,把陈旧的景色甩在身后,因为他们深知,轻装前行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的《清明》诗作,自然而然将杏花与清明结缘,每一次吟诵,杏花的霞烟流韵都会在读者脑海中升腾。
在春天的调色板上,杏花盛开之时,农事处在相对闲暇的时候。迎着“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的光景,尽可能来一次“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的逍遥,来一次“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的潇洒,再来一次“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的豁达。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春天万物竞相萌发,有哪个能与早绽的杏花媲美?杏花的绚烂一经点缀枝头,春意便在花间跃动,在春天的诗中,杏花是开篇之作,它以一己之力温柔着春的世界,招呼着百花竞放。“撩乱春风耐寒令,到头赢得杏花娇”,不正是对杏花直抵心灵的赞美吗?
原载《兵团日报》,作者郇如启。
来源:自然保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