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06年以前的老白茶饼,碰都不要碰,有什么说法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09:49 1

摘要:这儿就像我们茶人的跳蚤市场,不是一定要买茶,随便逛逛,也很有意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闲来无事,前几天跟着朋友去茶城逛逛,打发时间。

刚好是周末,茶友也挺多的。

这儿就像我们茶人的跳蚤市场,不是一定要买茶,随便逛逛,也很有意思。

有难得一见的好茶,就凑上去看两眼,很可能下次再来,它就已经不在了。

鱼龙混杂,少不了有人在这浑水摸鱼,逛了没多久,就被我发现一个。

其实是朋友先发现的,我还在跟偶遇的老茶友寒暄,她就把我拉走了,说看到了特别稀有的老白茶,我倒要看看有多稀有。

到了摊位上仔细一看,05年的老白茶饼?走了走了。

原谅朋友不懂其中的门道,害我白高兴一场。

凡是2006年以前的白茶饼,各位茶友们要是遇到了,最好像我一样转身就走。这些茶,基本都是用来欺骗外行,虚报了年份的做旧茶。

《2》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白茶有一定深入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很拙劣的骗术。

因为福建的白茶,是在2006年,才开始小规模引进普洱压成紧压茶饼的技术。

在2006年以前,白茶几乎都是散茶的形态,何来“05年老白茶饼”一说?

就算有,数量也是极其稀少,都是在收藏家之间流通,又怎么会大摇大摆地出现在茶城里?

所以06年以前的茶饼,基本可以断定是粗制滥造、虚报年份的做旧茶。

所谓做旧茶,顾名思义,就是用各种粗暴的、极其容易伤害茶叶的工艺,强行改变茶青的外观,使其达到不属于其真实存放年份效果的劣质茶。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渥堆。

将茶青厚厚地堆积在一起,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叶绿素迅速分解,茶褐素的含量增加,茶叶颜色变深,看起来就像“老了”。

除了渥堆,还有高温烘干、揉捻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说这些制造做旧茶的人,为了牟利,无所不用其极。

而这样“另辟蹊径”生产出来的茶叶,叶内细胞被破坏,茶内质大量流失,不仅喝起来寡淡无味,还有可能损伤身体,不如不喝。

为了避免茶友们被无良茶商的手段迷惑,在此分享三个方法,教大家如何挑选老茶。

《3》

首先,看这款茶叶的外观。

生产做旧茶的人,必定是为了牟利。既如此,就不要期待他们会用什么好的茶青原料。

做旧的白茶饼,一般都会使用劣质的茶青原料。

因此,我们很明显能看出来,这些做旧茶的茶芽,是稀疏的、萎靡的,多数是老叶片、长茶梗。

而真正的老白茶饼,因为茶青品质优秀,制作工艺得当,叶片看起来是条索清晰的,张弛有度的。

再看颜色,经过渥堆、高温烘干等手段的摧残,做旧茶叶的表面,几乎留不下一点绿色。

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生机的暗色,如红褐色、咖啡色、黑褐色等。

要知道,真正优质的白茶,在新茶时期,就是鲜艳青翠的绿色,又有银色白毫点缀其间。

即便经过萎凋、烘干、压饼,它的颜色也不会褪去,仍是绿色,只是略显暗淡。

而做旧茶的叶片颜色统一且暗淡无光,死气沉沉。

某些茶掌柜,为了卖出自己的做旧茶,还会刻意误导各位茶友,说那颜色是充分陈化的结果,实在荒谬。

品质高低,将真正的老白茶饼和做旧茶放在一起,一看便明了。

《4》

既然有人曝光,就会有人对抗。

有时光看外表,已经不能完全筛出全部做旧茶。

毕竟做旧工艺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已经炉火纯青,会特意掺让人从外观上难以分辨。

这时候,可以从香气着手调查。

做旧程度较轻的茶叶,叶内细胞虽然被破坏,其中大部分的芳香物质也已经流失,但还剩下一些“残渣”,闻起来并不是香气全无。

一点残存的香气,很容易激发人的侥幸心理,以为自己没有上当受骗。

但即便如此,这茶也逃脱不了做旧的本质,身体里的养分都没了,也不值得喝。

还有一些做旧程度重的茶,在极脏极乱极差的环境中被生产出来,不仅香气全无,还很有可能带着一股渥味、酸味,特别难闻。

真正的老白茶,香气浓郁悠长,有明显的药香、枣香,闻起来不仅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反而会令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

《5》

闻完香气之后,尝滋味,是最后一道关卡。

沸水泡茶,最能考验茶的品质。

真正品质优异的老白茶,在高温的激发下,茶叶内丰富的内质会迅速渗透到茶汤中,香气落水,滋味浓郁。

而对于做旧茶,沸水就是永不失灵的“照妖镜”。

若仅仅喝起来有茶味,却十分寡淡、不饱满,喝了像没喝一样,就代表这款茶品质一般。

做旧严重的茶,喝起来还有可能带有明显的怪味。对喝过真正老白茶的人来说,实在难以下咽。

真正存了几年、十几年的老白茶,香气层次是丰富的、药香、枣香、陈香是浓郁的,汤感是饱满丰腴的,也是不用吞咽就能直接滑下喉咙的。

喝完感觉回甘生津的感觉明显,呼吸间都带着老白茶的香气,通体舒畅。

《6》

动辄十几年陈的老白茶,其实并不多见。

它们一般极少在市面上流通,大多是静静躺在某一方仓库中,或是藏在某几位资深的茶客的家中,价值不菲。

买茶存茶,都不宜盲目追老,更何况是白茶这样新老白茶各有特色,难分高下的品种。

对所谓的陈年老茶太过执着,很容易失去判断能力,落入黑心茶商的陷阱。

如果遇上了高龄老白茶,茶友们首先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老白茶的特色和应有的香气、滋味去谨慎判断。

保证买到手的茶,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