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沙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光闪得人睁不开眼,里面坐满了AI训练师、生物医药专利代理、跨境直播运营,他们下班去隔壁商场吃椰子鸡,顺手把简历投给楼下刚融资B轮的机器人公司。
“广州掉队了?
”——刷到这条热搜时,地铁三号线的冷气刚好吹到脸上,身边挤着1800万人,谁有空掉队。
数字先说话:2024上半年,广州数字经济增速15%,GDP里四成是码出来的。
南沙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光闪得人睁不开眼,里面坐满了AI训练师、生物医药专利代理、跨境直播运营,他们下班去隔壁商场吃椰子鸡,顺手把简历投给楼下刚融资B轮的机器人公司。
人多,岗位更多,这才是广州最不讲道理的底气。
有人吐槽电动车抓得严,其实新规落地三个月,外卖骑手平均送餐时长反倒少了4分钟——红绿灯口装了智能识别,逆行、闯红灯直接语音提醒,罚单少了,效率高了。
市容这回事,广州人向来务实:能一边嗦肠粉一边不堵车,比什么口号都香。
深圳确实猛,但广州没打算复制谁。
省里最新文件写得直白:深圳搞芯片,广州就做芯片的封装测试;香港做金融,广州就做金融后台的风控、数据、客服。
错位发展不是认输,是把长板拉到最长。2025年初,广深联合发布的合作清单里,光“共享实验室”就有37个,广州高校的学生去深圳做实验,深圳工程师周末来广州听粤剧,两边都觉得自己赚了。
人才政策也卷出了新高度:本科毕业就能落户,租房补贴直接打支付宝,连港澳青年的医保都能在广州定点医院刷。2024年留穗的应届生多了两成,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很实在:“房租比深圳便宜一半,烧腊饭还比香港便宜三分之二。
”
当然,问题不是没有。
老城区握手楼的阴影里,还有人担心外贸订单会不会再被东南亚抢走;番禺的制衣厂老板一边给工人涨工资,一边琢磨怎么把流水线改成柔性智造。
但广州人习惯了见招拆招:工厂楼上开直播间,老板娘亲自带货,粤语+英语双语切换,三个月清空了积压三年的库存。
最打动人的是细节。
傍晚六点半,琶洲大桥下的滨江步道,跑步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阿姨各占一半,无人机在空中拍夜景,镜头里珠江新城的灯牌刚换成“碳中和示范楼”。
这座城市不完美,但它允许你一边吐槽“又挖路”,一边发现新开的24小时图书馆就在挖路围挡后面。
所以别问广州能不能回“北上广”,它压根没离开过。
只是换了个姿势——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实验室”,从“批发中心”变成“直播宇宙”。1800万人用脚投票,把日子过成答案:在这里,搞钱和煲汤一样重要,创新和肠粉一样热气腾腾。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