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读者,你想知道北极的冰川结构、极昼和极夜变化、饲养小北极熊的方式吗?你想看看五颜六色、梦幻般的北极光吗?如果你对那里感兴趣,我们就一起读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极地穿梭》吧。
转自:中国妇女报
“一切都很古老,一切都很年轻,只有爱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亘古不变的永恒。”
——“摘自长篇小说《极地穿梭》
■ 陈若葵
小读者,你想知道北极的冰川结构、极昼和极夜变化、饲养小北极熊的方式吗?你想看看五颜六色、梦幻般的北极光吗?如果你对那里感兴趣,我们就一起读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极地穿梭》吧。
阅读加油站
相信喜欢文学的小读者对黄蓓佳不陌生,她给孩子们写过不少好看的小说,比如《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艾晚的水仙球》,以及“5个8岁”系列长篇小说5部、“中国童话美绘书系”10册等,其中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剧,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
《极地穿梭》是一部科幻与现实交融的小说。作家从小是个科幻迷,喜欢读《小灵通漫游未来》,也喜欢科幻电影《E.T.外星人》,从此知道了科幻作品也可以表现出让人动心的温度和人情味儿。很多年后,她又被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深深震撼。
黄蓓佳一直以来都对数学、物理、空间科学、人工智能等感兴趣,关注前沿科技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创新。ChatGPT、AI智能、量子纠缠、星舰航行等的出现,让黄蓓佳逐渐明确了给孩子们写一本人类和机器交互,共同进化、共同成长的书,让孩子们看到ChatGPT帮助人类走进我们现在还难以预测的时代,看到未来令人激动的场景。她将小说的发生地之一设计为北极,对孩子们说说远方,说说世界的尽头,说说人类的梦想和愿望。于是,买了几本图文并茂的关于北极科考的书,收集了一大批跟北极有关的图片:冰川、极光、科考站、破冰船、挪威的北极小镇,打印出网友分享的文章……
在《极地穿梭》中,她为主人公修小虎设计了一位AI妈妈,作品中对AI程序生动精准的描写,以及对它与人类互动时的信息获取模式、分析解答模式的展示,无不体现了黄蓓佳多年来在学习、了解人工智能方面的积累。
黄蓓佳曾说:“我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要情节有趣,还要能在阅读之后,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或是一些知识,或是关于人性的一些认知。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消遣,而是能读有所得。”这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告诉我们
《极地穿梭》是一部将少年成长故事与科幻元素巧妙结合的作品,小说第一章从“视频里的妈妈”写起,这是极具时代感的亲子交流方式,它已广泛渗透于当下儿童的生活内容中。
故事的主人公修小虎患有阅读障碍,读书读不连贯,写字总是少笔画。他自卑内向,在学校里不敢发言,一说话就战战兢兢,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数年前,修小虎的妈妈作为北极科考工作团的一员,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每星期他还有5天看不见身为程序员的爸爸,修小虎的日常生活只能由奶奶来照料。
修小虎11岁生日这天,父亲送他一台电脑,他开始与远方的妈妈——AI塑造的母亲进行一周一次的视频连线。妈妈为他开启了另一个时空,他开始在家庭、学校和极地之间穿梭。
修小虎的妈妈其实很早就在科考活动时跌入冰隙牺牲了,爸爸为了让他一直享受到母爱并且平安度过童年期,想尽各种办法,直到以技术赋能设计出电脑程序。借由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小读者能感受到温暖人心的母子感情——在这个极为先进智能的程序中,修小虎向身处北极的妈妈倾诉他的学校生活,和妈妈一起练习读写;跟随妈妈的视角认知神秘的北极,欣赏奇异的北极风光风貌,感受到极寒之地的勃勃生机与生命法则;也认识到科考事业的艰苦卓绝与人类探索自然秘境的决心。
妈妈定时定点与修小虎见面、对谈,为具有表达障碍的儿子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起到了情感陪伴的作用;同时,妈妈带给他的广阔世界成了他现实生活的精神给养。带着饱满的爱与希望,修小虎成功逾越了阅读障碍的鸿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考验。
黄蓓佳说:“我想帮助孩子们去看看关于未来的令人激动的场景,在他们童稚的心里播下一颗用科技改变人生的种子。”可以说,AI妈妈的形象既为修小虎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也为他提供了汲取知识的入口。
在《极地穿梭》中,古老的北极冰川与充满未来感的AI,为作品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去与未来”“家园与远方”“亲情与科技”多种维度的虚拟与现实空间,地理知识、动物世界与AI技术融入其中,让小读者跟随主人公一起在获得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知识。
边读边想
《极地穿梭》是一本知识性与儿童性并生共长的带科幻意味的儿童小说,书中很大篇幅描写了当代都市孩子的校园生活:友谊、困境、成长,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同时,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范式,小说在充分书写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载了一个奇幻世界,这肯定能提升小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啦。小说还体现了科技发展之于人类的积极意义:既然儿童成长无法脱离外部环境,那就应当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新世界中,在由电子媒介构成的新世界里培养面对世界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小读者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