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弹指一挥间:30年后重返临沂,故地觅童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07:39 1

摘要:第一回 忆往昔缘定沂蒙地 临故地惊见换新颜话说俺家与临沂之缘,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已结下。母亲乃1968年下乡之知青,世纪热血奔赴沂蒙;父亲本是青岛人士,随单位搬迁而来——谈及单位,父亲只道是“青岛车辆厂”,网上查证似是“青岛红旗车辆厂”,奈何此老性子倔强,欲

打开临沂记忆,唤醒沂蒙情怀

第一回 忆往昔缘定沂蒙地 临故地惊见换新颜

话说俺家与临沂之缘,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已结下。母亲乃1968年下乡之知青,世纪热血奔赴沂蒙;父亲本是青岛人士,随单位搬迁而来——谈及单位,父亲只道是“青岛车辆厂”,网上查证似是“青岛红旗车辆厂”,奈何此老性子倔强,欲知详情,需待其心情畅快时旁敲侧击方可。

图:青岛临沂红旗车辆厂车间(1981 李百军摄)

命运之轮悄然转动,父母于临沂相遇相知,先有兄长,后有俺。兄长生于济南家门口之市立医院,俺则降生于临沂家附近之地区人民医院。自落地那日起,临沂便成了俺童年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此番重归临沂,车行至沂河边宽阔道路之上,俺不禁目瞪口呆。路边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河道旁景观雅致精巧,哪还有半分旧时模样?待车子拐上沂河大桥,对岸一排排高耸楼房更是令俺瞠目结舌,心中暗叹:“此般景象,还是俺记忆中那荒芜的‘东大河’吗?”


图:临沂北京路沂河大桥(2022-8 季本晨摄)

忆昔年少时,一场大雨过后,沂河水量骤增,母亲曾骑自行车载俺至河边观水。彼时河道两岸,无高楼,少人烟,唯有茫茫河水奔流不息。今非昔比,俺慌忙取出手机,探出车窗外连连拍摄。无意间从后视镜瞥见身后跟随的鲁Q车辆,暗自笑道:“嘿嘿,想必人家定觉前方这鲁A车主,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二杆子。”
“你刚进城不成?”身旁老唐见俺这般模样,打趣道。
俺家于1991年五月底迁回济南,皆因兄长生于济南、长于济南,需回济办理中考学籍。此后,1992年俺随母亲归临一次,1995年又随父亲再来一回。屈指算来,已过数十载。曾经魂牵梦萦的童年故土,变化之大,竟让俺险些认不出。

第二回 遇母校情难自禁 逢校友细说变迁

正感慨间,老唐嫌前方车流量大,猛打方向盘,拐入左侧一条小街。俺见状,忙问道:“为何不按导航行驶?”话音未落,窗外一处建筑映入眼帘,“临沂第一实验小学”七个大字赫然在目!

图:临沂一小(2024-12 季本晨摄)

图:临沂一小(2025-3 季本晨摄)


俺顿时语无伦次,激动高呼:“那是俺的小学!俺的小学!快看!俺的一小!”老唐深知俺心中激动,知趣地将车停靠在墙边,说道:“你下去瞧瞧吧,我们在此等你。”
俺推开车门,快步冲向学校,径直闯入道闸留出的一人宽入口。校门口一位保安大姐正坐在椅子上,见俺这般急切模样,“腾”地起身迎上前来。

图:临沂一小上学的孩子(2025-3 季本晨 摄)


此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自心口迸发,涌至咽喉,俺竟哽咽不止,张开嘴却发不出半点声响。本想向保安大姐说明来意,可千言万语堵在喉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热泪不由自主地滚落。俺向大姐摆了摆左手,又用右手不断轻抚胸口,极力平复心绪,怎奈泪水依旧止不住地流淌。
保安大姐满脸疑惑地盯着俺,看其神情,想必是误会俺在外面遭遇了难事,前来向她求助。俺想解释,却始终无法开口,最后只得用右手在墙上比划“85”两个数字,可大姐仍是不解。


过了许久,激动的情绪终于渐渐平复。俺轻轻拭去脸上的热泪,面带尴尬地笑着对保安大姐说:“真是不好意思,1985年俺在此就读一年级,1990年毕业。”此番话,总算是将自己的身份说清了。
保安大姐听罢,顿时笑了起来。恰在此时,教学楼内走出一位男子,保安大姐转头向他说道:“这位是回母校的校友,激动得都说不出话了。”

“嘿嘿,确实太过激动了。”俺笑道。有时人的情感便是如此,一旦涌上心头,便难以压制,待情绪全然释放,心中反倒轻松了许多。

图:临沂一小6年级1班2007届毕业合影

那男子亦是俺校校友,比俺低三届。他告知俺,学校的所有建筑皆已重新修建,原先的教学楼、教室,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俺放眼望去,虽说校园布局仍在原来的位置,但处处皆是崭新面貌。“就连教学楼也是翻盖的,以前是四层,你看现在都成五层了。”校友指着教学楼说道。俺点头称是,心中既有对旧物消逝的惋惜,也有对母校换新颜的欣慰。

与校友、保安大姐闲聊片刻后,俺回到车内,兴致勃勃地向老唐诉说方才的经历。

第三回 寻糁馆偶遇善邻 忆旧味巧授秘方

离开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前行不远,便望见华东烈士陵园的门楼与牌子。原本俺就计划前来此处,怎奈此时腹中饥饿难耐——自清晨五点起床,至今尚未吃过早饭,于是决定先寻处地方填饱肚子。

依着导航,俺等来到有名的于家糁馆。只见一位站在高台上刷锅的小伙子,告知俺等糁已售罄,仅剩油条。俺向他打听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糁馆,小伙子为人热情,说道:“前面十字路口往北拐几百米,还有一家糁馆,你们可以去那里看看。”同行之间能这般坦诚推荐,其人品着实难得。


图:就是这家清真许家糁馆(2025-9 季本晨 摄)

俺等循着小伙子指引的方向,找到那家糁馆。点了三碗十元的糁,店家告知店内无油条,却推荐馓子,称其味道亦十分美味。俺听从店家建议,点了一包酥脆的馓子。

提及糁,俺便想起小时候,父亲时常带俺去喝糁。其实俺自己也会制作糁,以鸡汤、猪骨汤、羊骨汤为原料即可,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虽不及糁馆里的那般正宗,却也有几分地道滋味。

俺等品尝着店内的糁与馓子,只觉美味可口。吃饱喝足后,俺不忘向店家夸赞其糁味道极佳,随后便心满意足地走出了糁馆。

《临医文艺》编辑部

来源:亿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