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简单的事情落地,需要反复说,才能送达到公众耳朵里,让他们去掌握。”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表示,生命早期1000天为健康“黄金窗口期”,及时、适当补充营养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建立以及终身健康具有重
9月13日,“科学营养·健康未来——2025年孕婴童营养素养提升科普行启动仪式暨北京站活动”在北京举行。
“把简单的事情落地,需要反复说,才能送达到公众耳朵里,让他们去掌握。”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表示,生命早期1000天为健康“黄金窗口期”,及时、适当补充营养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建立以及终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需通过系统化科普行动打破知识壁垒。
中国儿童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夏蕊表示,提升孕婴童的营养素养,不仅是解决当前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营养认知偏差等问题更是关键所在。要让抽象的营养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感知、家长们可以实际应用的技能,为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9月13日,由国民营养素养提升计划发起、合生元和京东公益支持的“科学营养·健康未来——2025年孕婴童营养素养提升科普行启动仪式暨北京站活动”举行。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文丽介绍,胎儿发育是阶段性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营养素需求,孕期膳食结构优化、关键营养素补充时机与剂量、特殊孕期营养需求等方面都需要注意。比如,在备孕期,要注意叶酸、碘、铁等摄入,孕早期要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等,不需要额外增加能量。“并不是多吃多好,而是要营养均衡。”
“婴幼儿时期是体格、神经心理、免疫功能的发育关键期,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博士张曼介绍,在婴幼儿时期,良好营养和科学喂养是儿童近期和远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比如,在婴儿时期患有缺铁性贫血,即使在5岁时针对铁营养状况进行补偿,其受损的认知功能仍然难以逆转。“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等,同时关注喂养过程中婴幼儿反馈的信息,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表示,从三餐搭配、零食选择、运动与营养协同等维度,都要结合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比如,每天摄入食物要注意“小份多样”,种类可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肉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等,除了烹调油和调味品,每天摄入食物达到12种,每周25种,其中早餐3~4种,午餐5~6种,晚餐4~5种,零食1~2种。
本次活动由“国民营养素养提升计划”发起,旨在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相关要求,推动科学营养知识走进家庭、下沉基层,启动仪式后,覆盖全国13个城市的孕婴童营养科普专项行动拉开帷幕。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