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屉深处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爬满青涩蜕变的印记:从调解夫妻吵架时被泼冷水的尴尬,到深夜帮助游客找回电动车被冻得清鼻涕直流;从第一次收到群众锦旗的手足无措,到凌晨巡逻时老街商铺为他留的那盏橘色暖灯……笔记本的主人是“00后”民警张俊奇。
抽屉深处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爬满青涩蜕变的印记:从调解夫妻吵架时被泼冷水的尴尬,到深夜帮助游客找回电动车被冻得清鼻涕直流;从第一次收到群众锦旗的手足无措,到凌晨巡逻时老街商铺为他留的那盏橘色暖灯……笔记本的主人是“00后”民警张俊奇。
在这个日均接警60余起的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新警的成长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执法记录仪里真实到发烫的生活褶皱。当理想主义的“警察梦”撞上烟火气的鸡毛蒜皮,张俊奇和无数年轻警察一样,在食堂凉了又热的饭菜和一双双熬红的眼睛里,一粒一粒系好守护平安的“初心纽扣”。
初出茅庐:从“教科书”到“人间烟火”
“第一次出警,我连执法记录仪都忘了开。”
2024年9月,警校毕业生张俊奇考入大理市公安局,被分配到古城派出所案件办理中队,兼顾接处警工作。10月的一天,他迎来首个独立任务 —— 处理摊贩占道纠纷。现场,两名摊主挥舞秤杆对峙,围观者众多。张俊奇要求双方出示证件,却遭摊主呛声:“我们是合法公民,小警察懂什么!”
关键时刻,老民警王春涛悄声提醒:“先分开人,再讲规矩。” 张俊奇心领神会,巧妙端起一筐水果移至路边,隔开双方:“大姐,这水果怕晒,再晒就蔫了,我帮您收收。” 这一举动,悄然缓和紧张氛围。经耐心调解,纠纷得以化解。
当晚,张俊奇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执法并非机械背法条,而是先读懂人心。”
深夜相助:警徽在夜空中熠熠发光
“你们在哪里?站在路边等,我们马上到。”
午夜,张俊奇接到警称有小孩走失后被好心人发现,亟待寻亲。他火速赶到现场抱起孩子,一边温言安抚,一边向当事人了解情况。经耐心询问,得知孩子是和小伙伴外出玩耍时走散,因夜色浓重迷了路,幸得路人相助。张俊奇与同事即刻带着孩子,沿着其走失路线仔细寻找,同时将情况通报至派出所,在多方齐心协力下,孩子平安回家。
张俊奇在当日工作日记中感慨:“群众评判公安工作,既看大案侦破,也看对哭闹孩童的关怀。当我们蹲下安抚孩子的瞬间,守护的不只是家庭的团圆,更是在孩子心底,种下对‘警察’二字的信任。”
破茧成蝶:从“职场小白”到“派出所新秀”
张俊奇在工作日记里,如此总结入职后的180天:“这不是单纯技能从无到有的提升,而是学会在法理与情理间权衡,安抚每颗焦虑的心。”
不久前,张俊奇深夜护送迷路老人回家。老人神情迷糊,问道:“小伙子,当警察是你儿时的梦想吗?” 他看着路灯下拉长的影子,微笑回应:“我当下的梦想,是让你们觉得‘有困难找警察’不是口号。” 从初出茅庐的 “职场小白”,到成为群众信赖的 “定心丸”,张俊奇用这180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警服残留着昨夜调解纠纷的茶渍,值班室电话响个不停,往昔手足无措的张俊奇,历经无数日夜,已然领会藏蓝制服的意义。调解纠纷时,他以耐心贴近人心;深夜寻物,用行动扛起信任;万家灯火下,巡逻脚步从未停歇,于平凡岗位刻下坚守。
有人问起他什么是警察的信仰,张俊奇指向派出所大厅里那些群众悄悄摆放的鲜花、锦旗和感谢信——这些无声的回馈,随着大理古城的晨光,汇聚成一首饱含初心的动人乐章。
来源:易熙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