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但秋老虎余威仍在,此时种西葫芦既要防高温暴雨,又要赶在霜降前采收完毕。结合我这10年的秋种经验,把关键管理技术总结成“3控2防1及时”,新手照着做,9月就能摘瓜,一直采到10月底,亩产能比邻居多收1000斤!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但秋老虎余威仍在,此时种西葫芦既要防高温暴雨,又要赶在霜降前采收完毕。结合我这10年的秋种经验,把关键管理技术总结成“3控2防1及时”,新手照着做,9月就能摘瓜,一直采到10月底,亩产能比邻居多收1000斤!
1. 品种选错白费工,这3个品种闭眼入
秋季种西葫芦,最怕高温病毒病和后期低温早衰。我试过十几种品种,**“碧玉”“玉女”“碧浪”**这三个表现最好:早熟(出苗后30天摘瓜)、短蔓(不爬藤省空间)、抗病毒病(高温天不易黄叶)。去年邻居种普通品种,病毒病发病率30%,我种“碧玉”只零星出现2株,差距明显。
2. 播种时间卡准“8月中旬”,早10天发病,晚10天减产
秋西葫芦播种期特别关键!8月10-20日播种最保险:播早了(8月初前),幼苗期遇35℃以上高温,病毒病大爆发;播晚了(9月后),生长期不足,结瓜少。我2023年试过8月5日播,结果死苗1/3;2024年8月20日播,比正常播期少收2茬瓜,血的教训!
播种前种子必须“消毒催芽”:用10%磷酸三钠溶液泡30分钟(杀病毒),再用温水泡8小时,捞出来用湿布包着,放28℃环境催芽,露白0.3cm就能种。直接干籽播,发芽率低一半!
3. 苗期控旺是核心,2次矮壮素少不了
秋季高温高湿,西葫芦最容易“窜秧子”(徒长),茎细叶大不结瓜。我的秘诀是:1叶期、3叶期各喷1次50%矮壮素2500倍液,喷完叶片变厚、颜色深绿,雌花能多开20%。记住,控旺要早,等藤蔓长到50cm再控就晚了!
1. 病毒病+蚜虫是“死对头”,提前预防是关键
秋西葫芦80%的死苗都是病毒病引起的,而蚜虫就是“传播媒介”。从出苗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10%吡虫啉3000倍+20%病毒A500倍”**,下雨后补喷一次。发现叶片黄绿相间、皱缩,立刻拔了深埋,别心疼!
后期湿度大,灰霉病和白粉病也容易找上门。坐瓜后,用50%速克灵1000倍液喷花和瓜蒂,既能防灰霉病,又能保瓜。白粉病就用“露娜森”,打一遍管15天,比多菌灵效果好。
2. 人工辅助授粉+激素蘸花,结瓜多又快
秋季昆虫少,自然坐瓜率低。每天早上8-9点,摘当天开的雄花,把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雌花带小瓜,雄花没有)。要是没时间,就用2,4-D溶液(20ppm)蘸花,加一滴红墨水做标记,避免重复蘸。注意!浓度别太高,不然瓜会畸形。
1. 根瓜早摘“不压秧”,250g就得摘
第一个瓜(根瓜)长到250g左右赶紧摘,别等长大!留着会消耗养分,后面的瓜长不大。我去年试过根瓜留到400g摘,结果第二茬瓜晚结了5天,少收100多个瓜。
2. 采收后追肥别偷懒,“一水一肥”产量高
摘完瓜第二天,必须追肥!每亩用15kg氮磷钾复合肥+5kg硫酸钾,溶解后随水冲施,或者撒在垄边,再浇小水。叶面喷“磷酸二氢钾+硼肥”,7天一次,瓜条直、颜色亮,超市抢着收。
秋西葫芦管理不难,记住“品种选对、控旺及时、病虫早防、采收勤”这16字诀,新手也能轻松亩产5000斤。现在正是播种的好时候,赶紧动手,9月就能摘第一茬瓜,赶在秋菜淡季上市,一斤多卖5毛钱!觉得有用的农友,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种地的朋友吧~
来源:农人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