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2025年8月15日上午,宿迁市朱瑞研究会举办在朱瑞将军纪念馆举行“朱瑞与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交流会。现征得该会常务副会长陈迅同意,转发部分交流会上的发言和书面发言。
编者:2025年8月15日上午,宿迁市朱瑞研究会举办在朱瑞将军纪念馆举行“朱瑞与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交流会。现征得该会常务副会长陈迅同意,转发部分交流会上的发言和书面发言。
1937年七八月间,在太原红军联络站合影。左起:童小鹏、朱瑞、杨尚昆、叶剑英、彭雪枫、张纯清、李涛。
发挥优势 抢占先机
——浅谈朱瑞在全国抗战初期的独特贡献
洪 声
“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宿迁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瑞,不仅在解放战争中为创建威猛强大的人民炮兵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前路茫茫、一切都是未知数的严峻形势下,他身负使命,挺身在前,发挥自身优势,抢占有利先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伟大的抗战精神形成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发挥职位优势,迅速点燃华北大地抗日烽火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也加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朱瑞接到中央指示,立即前往山西太原,参加中共北方局工作,担任委员兼军委书记。
这时候的北方局是中央适应抗战需要,在太原重新组建的,统辖山东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晋绥分局等华北各战略区的党组织,直接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应当说,它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局。而大战在即的紧要关头,军委书记的岗位有多关键也不言自明。更何况这里头还有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他所负责的军事工作不单是后来改编的八路军及敌后其它抗日武装的军事工作,而且还有同国民党怎么合作、怎么渗透的统战工作。这显然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朱瑞的高看一眼、厚待一层。当然,朱瑞接下来的“三板斧”也没有让中央失望——
一是奔赴冀中“播种”。朱瑞与刘少奇、杨尚昆、彭真等北方局领导一起开会,分析研究华北的抗战形势和我党的军事方针、具体措施,会后即动身到平汉路沿线向党的地方组织传达、部署北方局会议精神,号召他们起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把抗日的火种第一时间播撒在冀中平原。途中因北平沦陷路阻而滞留保定时,他发现这座城一夜之间成了从北平溃退下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刘肖南、高树勋、孙殿英等的聚集地,觉得这是难得的开展统战工作的机会,便拿着毛泽东的名片,逐一登门拜访,抓住蒋介石向来对嫡系与非嫡系亲疏不同、厚薄不均的问题,向他们揭露蒋介石企图通过向日寇妥协退让,以换取日方息兵罢战的幻想和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解释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励他们留在华北坚持抗战。
二是深入豫北“育苗”。1937年9月初,朱瑞受周恩来委派,化名关良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政训处,被程潜委任为上校主任秘书,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在友军内部开展统战工作。10月中旬,因日军沿平汉路南进,朱瑞随政训处撤到河南新乡,转身以八路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处长的身份公开亮相。他因势利导,在地下党员李毅之、许冠英等人协助下发动群众,在新乡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豫北抗日民众动员会”,掀起了豫北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这马上引起了豫北师管区司令张轸的注意,张轸在新乡开办了一个“军政干部培训班”,想聘请朱瑞帮他办学,壮大自己的实力。朱瑞欣然答应,利用张轸的“帽子”、培训班的讲台,向来自各地的有志抗日青年讲解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阐述中共关于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思想,揭露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启发学员们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觉悟。广大爱国青年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奔抗日前线或到敌后开展斗争。朱瑞在新乡3个月,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赢得了各界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当地特意编辑出版《朱瑞在新乡》一书以示敬意。为了坚守豫北干训班这块战火中的讲台,后来朱瑞谢绝了张轸一道撤离的好言相劝,率领学员们转移到山西晋城一带坚持办学,并将干训班改名为“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和精心培育,学校从“豫北干训班”到“华干”的转身,先后培养输送出两千多名抗战的好苗子,一大部分陆续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
三是立足晋豫边“扎寨”。上述期间,朱瑞还以北方局委员的身份,先后恢复、整顿了直南、豫北两个特委,帮助他们建立直南、析城山、道清路等几支游击队。朱瑞深知,要坚持在敌后的持久抗战,必须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晋豫之交的阳城既山高林密便于隐蔽,又紧邻物产丰富的漳河平原。这样的地理条件让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如果在此安营扎寨,可从东、西、北三面出击平汉、同蒲、正太铁路,进可攻,退可守,无疑会对敌人在华北的统治构成极大威胁。1938年3月5日,朱瑞向中央和八路总部报告了他决定在晋豫边建立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的部署。次日便收到毛泽东致朱瑞并转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的赞同电文。朱瑞随即以北方局委员和老红军的身份,指示阳城县县长、地下党员李敏之把县城自卫队和警察局的警察全部交由他指挥。随后又从129师抽调了几十个战士组成了联络处警卫连,以警卫连和自卫队为基础,建立了晋豫边支队,任命李敏之为支队司令员,唐天际为政治委员(后为司令员),下设3个大队和1个特务队,共约400来人。与此同时,朱瑞还报请中央和北方局批准,组建了中共晋豫边特委,并要部队与地方党互相配合,建立区乡政权,实行减租减息。不到两个月,部队就扩大了4倍,后来很快发展为颇有声威的唐天际旅。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事领导骨干,据统计,到二十世纪80年代,仅军以上干部就有六七十人之多。“走,找朱瑞去!”一度成为黄河上下广大有志青年的共同心声和热切向往。
二、发挥思辨优势,超前点明抗战胜利成功方略
全面抗战爆发伊始,这场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如何实行持久抗战?中国能否取得胜利?这些问题,在许多人中还没有得到明确解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都还有着相当大的市场。对此,早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过系统政治与军事理论教育、且在与校内孙文主义分子论战中锻炼出超强思辨能力的朱瑞,觉得很有必要发表一些有分量的理论文章,从政治上加以论述,从思想上加以纠偏,鼓舞和坚定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1)引导持久抗战。1937年8月下旬,朱瑞回到太原不久,毛泽东正好从延安给他发来电报,嘱咐他:“北方局的军事工作很重要,你要仔细的去布置。”他不敢怠慢,立即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和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迅速草拟了一份军事计划草案提交北方局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冷静思考,撰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文章,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战争形势和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地位,指出:今天的抗战尽管节节败退,但由于战争的持久性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日本帝国主义难逃失败的命运。这篇文章和刘少奇、杨尚昆等撰写的几篇文章一起,用假名编成一本小册子印发出去,收到各方面的热烈反响,对唤起民众、振奋军心起到了“及时雨”和“指路灯”的作用。应当指出的是,这是中共最早对外宣传持久战、游击战思想观点的政治和军事读物。十个月后,也就是次年5月,毛泽东集中包括刘少奇、朱瑞等在内的全党同志的智慧,写出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重要军事理论著作,更全面阐明了我党主张的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2)教导武装斗争。1938年6月,朱瑞作为北方局驻太行的代表,主持召开了中共晋冀豫省委会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朱瑞起草的《新形势下省委工作的新任务》决定,决定强调大力发展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真正在创造根据地各个部门中树立党的领导,反对关门主义,扩大统一战线;提出了创造晋冀豫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口号,并要求开展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党员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认识和理论水平。这一决定标志着晋冀豫地区党的组织在朱瑞的直接负责和教导下,经过抗战爆发以来艰苦复杂的斗争锻炼,已经从思想上、组织上成长起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指导根据地建设。1939年1月,为更好地守住和壮大自己亲手参与开辟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朱瑞作了《论建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报告,从“建立根据地是争取抗战胜利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任务”“晋冀豫区将是华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为建立晋冀豫为坚持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而斗争”三个方面有理有据有力地论述了根据地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为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实施的“囚笼政策”,施展“失地存人、人地皆存”战略韧性,最后成为华北敌后重要战略支点指明了道路。此文作为朱瑞的重要文稿首篇收录进《朱瑞将军》《朱瑞纪念文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二卷》等文献,至今读来仍为他敏锐的战略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所折服。
三、发挥亲和优势,及时点亮社会各界爱国热心
郑建英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瑞传》中,对朱瑞在新乡民众中的影响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些地主豪绅,过去一提起共产党,就认为是一群青面獠牙的怪物,怕的要死,如今在同朱瑞交往中,他们亲眼看到共产党的官长竟如此雄才大略,为国为民,言谈举止又是那样的儒雅潇洒,落落大方,也就不再害怕共产党了,而害怕当亡国奴。后来他们听说朱瑞要去其它地方办学,自发慷慨解囊,出资相助,华干的一部分资金就是通过这种渠道筹集的”。由此可以看出,朱瑞之所以在全国抗战初期无论走到哪里都广受各阶层欢迎,除了与他代表着八路军正确主张的中共高级将领身份有关,还与他极富个人魅力和亲和力紧密相连。
首先,形象帅。翻阅众多回忆和怀念朱瑞的文章不难发现,许多人提到朱瑞首先提到朱瑞的相貌,并都爱用“相貌堂堂”“仪表堂堂”“神采奕奕”“一表人才”等赞美的词汇来形容他。事实也是如此,朱瑞鼻直口方,五官端正,身材奇伟,英气逼人,加上他平时注重军容军纪,衣着合体,全身整洁,更何况当年不过三十出头,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给人的第一印象的自然是看着舒适、倍觉亲切、顿生好感。当然,相由心生,朱瑞俊朗帅气的外表是他美好灵魂、真心诚意的映射。但不论怎么说,这种“面相上的暖意”所带来的“光辉感”,使朱瑞更容易赢得尊敬和信赖,可以一下子缓解或消除他在做统战工作时与各阶层人士之间的隔阂和戒备,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光彩照人的朱瑞作为尚感陌生的共产党、八路军的化身,予以衷心的尊崇、额外的信任和深厚的情感。据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对外播音员(日本籍)原清志回忆:当他们在晋豫边根据地听说朱瑞将要离开这里去河北赴任时,包括她在内的几位女战士哭作一团拽着朱瑞不让走,朱瑞后来每人送她们一张签名照才解围,而这张照片她小心翼翼保存了一辈子,几十年后还清晰如新。
其次,口才好。朱瑞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出国留学,一个完整的教育链几乎没断过,而且上的都是现在所说的教学质量呱呱叫的重点学校,加之天资聪慧,后天勤奋,一直都是“学霸”,走进革命队伍中又经历了不同岗位血与火的摔打历练,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练就了他能说会道、出口成章、舌灿莲花的好口才,对于尚处于弱小的共产党、八路军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很稀缺的能力,因为一切都要靠说、靠宣传、靠诱导,只有说到点子上、说到人家心坎里,人家才爱听、才相信、才愿意跟你走。例如:朱瑞在豫北训练班主要负责讲解政治教育和游击战的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知识,而且,他本来口才就好,善于表达,再枯燥的内容,经他一演绎,就马上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论是军官队还是学生队,都特别喜欢听他的课,那些国民党教官到朱瑞跟前一比,自然甘拜下风。也正因为朱瑞有一副好口才,当1938年8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要求八路军总部派人与他联络、并主持“动委会”经常工作时,中央从国共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愿望出发,暂缓执行原先给朱瑞下达的“准备留在冀晋豫边区负总责,如聂荣臻同志在晋察冀”的指示,转而指示朱瑞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专门去同鹿钟麟谈判;同时以北方局代表的身份,指导地方党的工作。朱瑞欣然受命,在谈判桌上同鹿钟麟进行了唇枪舌剑、有理有节的斗争,直至1939年5月接受中央对他的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的新任命,与徐向前司令员一起开赴齐鲁大地,迎来他革命生涯的又一个高峰,又一个辉煌。
第三、心地善。根据朱瑞《自传》所述:朱父朱兴顺青年曾习武,但走武举登仕之路未遂后,改学医术,成为乡村医生,因医德高尚,乐善好施,颇为乡人敬重。朱母关氏出身大家闺秀,秉性宽厚,性格刚强,一生勤劳俭朴,持家有方。有一兄四姐妹,都对他钟爱有加,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充满情爱的家庭中,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融穆”。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朱瑞自然养成了与人为善、时时处处关爱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天性。按今天的话说:朱瑞的有着很强的共情力、同理心,这对争取社会各阶层站到中共倡导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智慧。
在豫北干训班开始的时候,大家知道朱瑞是红军时期一位有名将领,一见到他就肃然起敬。渐渐地,觉得他不但可敬,尤为可亲,每逢他出现在同学面前时,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喊着“朱先生、朱先生!”向他围拢过去,一边把吃着的核桃、花生、葵花籽递过去,一边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学员提出什么问题,朱瑞总是面带笑容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感到满意为止。他理解青年的特点,善于做循循善诱的工作,学员们同他在一起,就感到一种 “超常的热力”。当年在华干的李尔重在他的《我失去了一个教员》的回忆文章中说:“那些天真的青年们,谁也未把他当作那种‘敬而远之’的先生,而是把他当作亲切的同志了。朱瑞同志来了,经常是小的拉着,大的围着,不知道多少问题都提出来了 ……他丝毫没有采取‘不屑于'解答的态度,他一定答复,不怕麻烦,等他讲话了,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对!对!'接着大的小的都高兴的蹦起来,他对青年有无限的魄力,引你向党靠拢,摆脱小资产阶级的皮,而不感到疼。”正是在朱瑞的感召下、熏陶下,培训班结业后即使有些分配到国民党部队工作的学员,在国民党走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后,除少数继续留在那里进行秘密工作外,多数人选择脱离出来,重新回到八路军领导的敌后分局地坚持抗战,有的后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成为我党我军重要的领导干部。
著名红色诗人阮章竞(笔名洪荒)曾是朱瑞创办的太行山剧团青年骨干,他开始对共产党、八路军有些戒备心,后来能“得其门而入”,成为剧团政治指导员和艺术指导员,其中奥妙,其本人在五十多年后,将其归结到了朱瑞对他和其他年轻知识分子得态度上。据亲笔回忆:“朱瑞好客爱才,跟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一见如故。在头几天里,多次随便谈话,谈生活,谈思想,谈抗日前途,似春风化雨,使我终身难忘”,从此,阮章竞放下了思想负担,全身心投入,为太行山剧团创作了数十部剧目,以及在中华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为抗日文艺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灿若星河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中,朱瑞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更是我党我军创建初期少有的留苏受过系统政治与军事教育的英才,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帅才,白手起家缔造了我军第一支炮兵纵队、航空兵总队和装甲兵大队的奇才。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业绩与天地共存!(作者为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宿迁市朱瑞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六集文献纪录片《朱瑞将军》总撰稿)
来源:赵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