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望洪镇大力丰富农业种植结构,创新“冬枣+蚕豆”“葡萄+绿叶菜”大棚种植模式,通过巧用空间布局提升大棚利用率,促进品种优势互补,力促实现“一棚多用”“一棚双收”的美好愿景。
今年以来,望洪镇大力丰富农业种植结构,创新“冬枣+蚕豆”“葡萄+绿叶菜”大棚种植模式,通过巧用空间布局提升大棚利用率,促进品种优势互补,力促实现“一棚多用”“一棚双收”的美好愿景。
走进望洪镇冬枣标准化产业园记者看到,一棵棵冬枣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有的冬枣树已经开花吐蕊,长势喜人。而在冬枣树旁,一株株蚕豆苗破土而出,整齐排列,园区负责人徐有献正在查看苗木长势。他告诉记者,现阶段冬枣树苗植株较小,之间的行距是2.5米,套种蚕豆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还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让空地变成“致富地”。
望洪镇冬枣标准化产业园管理员 徐有献:“蚕豆是2月初种植的,目的就是抑制冬枣棚田间的杂草生长,并且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预计6月中下旬蚕豆就能收获。”
在望洪镇高渠村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153栋钢构拱棚整齐排列。高渠村分包的阳光玫瑰葡萄拱棚里,葡萄藤下不再是空闲的土地,而是一行行绿油油的莲花菜苗,连日来,高渠村干部利用葡萄架下的空地套种了莲花菜,探索出了一条增收新途径;在金星村分包的大棚里,党员干部群众在葡萄藤间播撒下绿叶菜种子,村干部王存正在用滴灌喷淋系统进行浇水,几天后,这些绿叶菜将破土而出,45天后就可以收获。
望洪镇金星村村干部 王存:“我们利用村队干部闲暇时间,计划套种5棚蔬菜,现在已经套种了1棚香菇油菜、1棚油麦菜、1棚水果萝卜,这种新模式既能提高温棚闲置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从“单一种植”到“一棚双收”,从“传统种植”到“果树套种”,望洪镇将设施园区作为支点,充分利用土地闲置空间创新种植模式,不断丰富农业种植结构,让传统设施农业焕发出了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记者/杨瑞
编审/李曼文
责编/邓亚君
审核/马曼茹
来源:永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