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手记 | 贾丽:奋进达西魂 激荡援疆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7:00 1

摘要:有幸到尉犁县达西村进行参观学习,一到达西村,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行红色大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这行大字一直指引着达西人奋勇前行、开拓进取。

有幸到尉犁县达西村进行参观学习,一到达西村,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行红色大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这行大字一直指引着达西人奋勇前行、开拓进取。

达西村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已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如今的达西村、达西精神、达西经验已经成为鼓舞新疆人民干事创业,奋发图强的标杆。

初入达西展馆,恰逢一群学生在暑期之余,结队来到达西村进行红色文化学习,讲解员正在向他们讲解,一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达西一词翻译成汉语就是盐碱地的意思......”传入我的耳中,我是震惊的,因为眼前的达西跟盐碱地丝毫不沾边。当我沿着时间的卷轴,目光流转中,仿佛重走了达西人艰辛生存路后,心中有了答案。

一年四季白茫茫,

只见种地不见粮。

古丽不嫁本地郎,

巴郎娶妻愁断肠。

这是达西村的昨天,前路渺茫,仿佛看不见希望,从文字中能感受到当时达西村的人们,背朝天却汗水白流的绝望。但是,中国人民仿佛拥有绝境中创造奇迹的“神力”,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孕育了一群能干惊天动地事的中华儿女,于是在这片荒芜之地,便有了这样的一个奇迹——达西村。同样的奇迹一直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惊叹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们那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黑白的照片,单纯的色调,维吾尔族妇女席地编制帕拉孜,少年们奔跑在操场,为集体荣誉奋力拔河的身影,掰手腕漏出的健硕肌肉,他们的身影在发光,积极乐观的心态,昂扬奋发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色彩。

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倒勤劳踏实的达西人,他们用双手将戈壁荒原改造成万亩良田,牛羊成群、棉花盛开、庭院林立、瓜果飘香。达西人民心向党,农林牧副全发展,五大振兴奔小康,今日的达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满墙荣耀,巴郎再不愁断肠。

“达西村三十六条黄金法则”向我们道明了达西村能够成为全国文明的小康村、文明村、民族团结进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的秘诀。满墙的红星是达西人的如数家珍,更是他们的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讲述他们奋斗的故事。

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穷则思变,变化变革是达西和谐发展的法宝。他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心有所向,薪火相传,一代代达西人民接续奋斗,未来已来建设法治达西,乘势而上建设团结达西,聚势而强建设文化达西,再创辉煌建设富裕达西。明日的达西必将更加富强,达西人秉持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精神昂首跨步走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道上。

达西村今日的繁荣,是汗水与信念共同凝结的,是几代人胼手胝足,从贫瘠的土地里掘出甘泉的成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这群来自燕赵大地的援疆者,肩负重担,努力在新疆这片广阔天地上培植希望、干事创业。

一切丰饶皆非天赐,是源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耕耘,我们援疆的初心,也并非仅停留于“援”,不是短暂的输血,而是要永续的造血,培植当地自力更生的力量,让希望之树在戈壁生根发芽。我们河北援疆人肩负的,正是要努力成为传递温暖、播撒希望、助力当地走向繁荣盛世的桥梁。

重温达西路,我脚下的路也更加清晰和坚定。

援疆人越山河而来,带着使命与责任,一处处“河北援疆”是先行者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印记,回想来到和硕的日子,与同事们一起并肩奋斗,坚守检察初心,埋首案件办理,维护公平正义;牢记服务人民,下乡释法说理,慰问关心;锻造监督本领,理论学习,共同进步;服从组织安排,参加各项活动,融入和硕大家庭。案件研讨会上的经验分享、观摩庭中的学习成长、英模汇报会的感动、打扫红山军博园的汗水、八一合唱的激昂......这些都是我在援疆路上的印记。

故事未完待续,达西村新貌,如同一面映照我们援疆使命的镜子,既照见我们初来时的一片赤诚,也照见我们未来前行之路的方向,援疆的步伐不会停下。

我始终坚信,无数平凡日子的奋斗,终将融汇成壮阔历史,那戈壁滩上的每一颗扎根的心,便是未来之树最坚牢的根基……

编辑:高美林

校对:伊宣宇

审核:魏少明

来源:张家口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