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城之上,一个身着星条旗图案的男孩正举锄凿墙;雷锋故事旁,竟搭配着侵华日军背中国老人的插图;儿童绘本中,还暗藏着猥琐的性暗示细节。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毒教材”事件,并非孤立的文化失误,而是一场长期性、系统性思想殖民工程的冰山一角。2025年9月,新华社国家高端
长城之上,一个身着星条旗图案的男孩正举锄凿墙;雷锋故事旁,竟搭配着侵华日军背中国老人的插图;儿童绘本中,还暗藏着猥琐的性暗示细节。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毒教材”事件,并非孤立的文化失误,而是一场长期性、系统性思想殖民工程的冰山一角。2025年9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智库报告,以详实证据揭开了这场隐形战争的面纱,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隐秘却又最为关键的文化主权争夺战。
一、幽灵徘徊:思想殖民的全球图谋与运作体系
思想殖民并非新生事物,而是殖民主义在新时代的变种与升级。它基于不平等、为了不平等,通过强制改造、恶意操纵、隐蔽渗透和长期侵蚀,实现对目标国家民众“头脑的控制”。美国凭借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霸权地位,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殖民运作体系。
这一战略随时代变迁不断进化:从利用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战”,到通过电视影响舆论的“信息战”,再到推广“普世价值”的“思想战”,直至如今的“认知战”。美国政府、国会和情报机构是这一网络的总指挥,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媒体制造舆论声势,智库提供理论包装,非政府组织充当“白手套”;再加上盟友协同作战,形成了一张无处不在的思想围剿之网。
在数字时代,这一殖民体系威力更甚。美国凭借对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和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绝对影响力,利用算法和数据精准推送信息,编织信息茧房,塑造用户认知。好莱坞电影通过“英雄主义”叙事将美国塑造为“世界秩序捍卫者”;电子游戏模糊军事与娱乐的界限,向玩家灌输“美军行动天然正义”的预设。这种文化渗透无孔不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触目惊心:文化入侵的中国表现与危害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文化乱象,都隐约闪现着思想殖民的幽灵。2024年,有家长发现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不仅造型怪异、丑态百出,还存在明显性暗示和崇洋媚外倾向。更令人愤慨的是,插图中出现“身穿美国标识的小男孩拿着锄头在凿长城”“学雷锋做好事的文章中却插图侵华日军背着中国老人的图片”等严重问题。这些插图被网友指认“全部都在亲日亲美辱华”。
2025年2月,又一本畅销百万册的绘本被一位母亲发现描绘了不良内容——插画中详细描绘女性裙底,这对儿童绘本而言极不妥当。调查发现,这款绘本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画师,在多个作品中都有类似“细节描写”。这类问题教材并非个例,而是形成了某种模式,暗示着背后可能存在系统性操作。
除了“毒教材”,中国社会还出现了被称为“丑书丑雕塑”的审美异化现象,以及网络上活跃的“美粉公知”和“精日分子”。这些现象背后,都有思想殖民的影子。它们试图颠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解构中华传统美学,代之以西方现代主义中的审丑倾向;它们培养一批精神上依附于西方的“文化带路人”,在关键时刻成为美国利益的代言人。
思想殖民的最大危害在于侵蚀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在长期思想渗透下,一些精英群体被“洗脑”,丧失精神独立,患上“文化驯服症”,内心“崇美”、言语“媚美”、行事“畏美”。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导致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形成“隐忍退让”的惯性,误以为妥协顺从就能换来美国的“仁慈”,丧失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勇气和能力。
三、文化觉醒:破除殖民枷锁,重建文化自信
面对思想殖民的挑战,我们首先要正视其存在和危害。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思想殖民的操作手法更加隐蔽,攻击范围更加广泛,这更需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保持警惕。我们要破除价值迷信、摆脱思想依附,坚持开辟独立自主的文明发展新路。这要求我们以文明交融取代文明冲突,以交流互鉴消弭对抗坚冰。
在实践层面,我们要加强对教育、文化领域的监管和审查,防止“毒教材”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2022年教育部决定不再聘用涉及毒教材的插画大师吕敬人,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应建立更严格的文化产品审查机制,防止境外势力通过文化产品进行思想渗透。
同时,我们要重拾文化自信,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绵延不绝,证明了其内在的生命力和价值。从“和为贵”的和平理念到“天下大同”的人类关怀,从“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念到“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效抵御外部思想殖民的侵蚀。文化自信不是排外自闭,而是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念。它使我们能够以平等姿态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既汲取他人长处,又不失自我特色。
四、全球视野:思想殖民的国际危害与中国方案
思想殖民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的问题。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社会联络部主任哈迪贾·阿拉法指出,几十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始终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干涉。这些行为往往打着价值观的旗号,如强调普世价值、推行民主制度等,给许多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主张,为各国打破价值迷信、摆脱思想依附、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中国方案的核心是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任何国家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中国提倡的是一种平等、互鉴的文明观,与美国的思想殖民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试图通过思想殖民统一人类精神世界的图谋,不仅注定失败,而且违背历史规律。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觉醒和崛起,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世界文明新形态正在形成。
五、迈向未来: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与历史担当
破除思想殖民枷锁,捍卫中华文化主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参与尤为关键。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文化竞争,当代中国青年应具备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
青年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血脉。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脉,才能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同时,青年也要以开放的胸怀学习世界各国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当代青年还应积极投身文化创新实践,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传播中华文化价值。无论是通过文学艺术创作,还是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青年都能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青年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不盲从、不迷信,能够辨别各种隐蔽的思想渗透,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思想殖民的枷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明新形态的曙光,当我们揭开思想殖民的面纱,看清其本质与危害,一场文化觉醒的运动已然开启。从“毒教材”到“文化公知”,这些现象给我们的不仅是警示,更是反思和行动的契机。破除思想殖民枷锁,捍卫中华文化主权,是一场关乎民族灵魂的战争,也是一场决定国家未来的竞争。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进步的源泉。任何试图通过思想殖民统一人类精神世界的图谋,都注定失败,且违背历史规律。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觉醒和崛起,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世界文明新形态正在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今天也应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破除思想殖民枷锁,捍卫文化主权,中国不仅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也是在为人类文明多样性作贡献。
当思想的枷锁被打破,当文化的自信重新建立,当各文明平等对话、互学互鉴,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多彩的未来。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觉醒与担当。让我们携手同行,在破除思想殖民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在捍卫文化主权的斗争中奋勇前进,共同迎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曙光。
思想殖民的阴影终将散去,文化自信的阳光必将普照大地。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不会弯曲,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不会枯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复兴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让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的文化胸怀、创新的文化实践,迎接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文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