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实践与探索 | 基于文化传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09:31 1

摘要:文化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维性,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文化形态不同,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形成了动态、多样的文化样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加强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在实际

作者 孟博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维性,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文化形态不同,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形成了动态、多样的文化样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加强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推动文化传播与思政育人的紧密结合。

文化传播视角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学校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将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正是基于提高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纠正错误价值观的需要。

将文化融入思政实践课程中,既符合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开辟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又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挖掘先进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具体而言,海量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把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文化观念和形式,拓宽文化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养。同时,还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程资源的延伸,是增强教学感染力、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雷锋、刘胡兰的故事中体会家国情怀,从黄泛区的历史发展中学习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这些均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励学生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

基于文化传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策略

以实践为导向是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应遵循理论逻辑和实践规律相统一,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文化传播与思政育人相联系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健全等途径,将文化资源与思政实践课程进行深度融合,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促进文化高效传承。

创新教学内容,注重丰富性。首先,应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思政课应选择与当前社会发展相契合、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内容,如红色文化、茶文化等,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其次,应根据人物、事件、实践内容等划分实践教学的板块,形成系统的实践专题。在思政实践课上,教师应对文化内容进行生动讲解,而不是直接复述,并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对所学知识进行剖析。再次,学校也可以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针对性。其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授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增强学生对文化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如放映红军长征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其二,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实践育人贯穿于课堂、校内校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实践上,开展红色剧本杀撰写、微电影创作、话剧展演等活动,让学生聚焦文化主题进行创意构想和演绎,加深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校内实践上,开展文化专题讲座、举办文化主题演讲等校园公共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实践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和价值认同。其三,高校可以打造文化传播的微媒体平台,建设大学生喜爱的思政教育环境矩阵。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及时发布和更新相关文化内容,推送生动有趣的文化故事、分享思政知识,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拓展思政教育的覆盖面。

创新教师队伍,注重专业性。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思政教育的坚实力量,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既要学得广,也要学得精。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思政师资力量的培育,加强思政教师的文化教育。既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也要为教师争取更多研修机会,提高他们文化传播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高校还应统筹校内各学科的优势和特点,鼓励整合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加强思政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学科融合,如在整理红色文化人物故事时,可建立“思政+学科”协同教研机制,邀请历史教师从史实考证与时代背景角度切入,与思政教师共同构建“史实考据—精神提炼—艺术表达—技术赋能”的全链条红色文化育人案例库。另一方面,根据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教师应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合理设置实践活动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近的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多元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

[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SJGLX1057)的研究成果]

来源:云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