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6个小时,家人住院,神兽拆家,我竟然还过稿16篇,10w+爆文拿到手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7:32 1

摘要:首先,工作上紧急任务不断,曾经连续十多天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

大家好,我是媛媛,汤小小老师年卡会员。

刚刚过去的7、8月,堪称史上最难熬的夏天。

而对我来说,简直也是“地狱模式”的无缝切换。

首先,工作上紧急任务不断,曾经连续十多天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

中间还出差一周,简直像上了发条,日夜高速运转。

团队里核心人员突然离职,还有人要休长假,一时间,压力全堆了过来。

而这还只是“多线作战”的一部分。

妈妈因为身体不适突然住院,动手术需要人陪护。

恰逢俩神兽放暑假,天天在家“拆家”。

带娃路上的神队友婆婆却不慎摔伤,自己都需要照顾。

回望这两个月,感觉每天都像在闯关打怪。

一关比一难,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就在这样的“几重hard buff”叠加之下,我竟然坚持写完20多篇作业,两个月合计上稿16篇。其中还有多篇阅读量达到10万+。

《长安的荔枝》电影版引发打工人共鸣:婚姻最大的灾难,不是三观不合,不是家庭贫穷,而是你嫁的人没有做到这3点!

《长安的荔枝》电影版激起打工人共鸣:你越混越差的原因,不是能力太差,情商太低,也不是没有贵人相助,而是没领悟这3个强者逻辑

还有一些阅读量破万。

如下是部分上稿文截图,还有些已被接收暂未发出。

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秘诀,全靠一些“土方法”+“心态不崩”。

回望这两个月,我整理了四点对我帮助最大的心得,和大家探讨下。

01

合理利用时间,见缝插针“并行作业”

因为工作强度大,白天完全抽不出整块时间来写作业。

而晚上也常常要远程支持工作和陪护家人,连睡眠都是奢侈。

但我发现,晚上的时间,反而适合用来捕捉灵感。

因为要保持清醒,所以我就把写作当成是让自己保持兴奋的方式。

我开始有意识地把写一篇文章“拆”到不同的时间段中去,用并行作业的方式,充分利用工作和陪护家人的间隙。

我在手机上flomo软件中建了一个灵感库,随时随地,只要有大于10分钟的空闲,我都会快速记录写作思路和一闪而过的观点,或者找下一步书评的素材。

这样等有稍微整块的时间,开始写的时候,就不是从零开始的冷启动,而是把碎片拼接成完整的文章。就像是把一块块布头缝成一块大花布一样。

而所谓的整块时间也基本都是挤出来的。

比如出差途中,或者是上下班通勤的路上。

这样的方法不但没有增加我的负担,反而让我养成随时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

写作不再是一件需要“郑重其事”的事情,而是变成生活的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02

不硬刚,做力所能及的事

之前我很想开始尝试人物稿,所以抢了两次南风老师的课。

但这段时间明显精力跟不上,于是我果断退回“舒适区”,继续深挖书评,同时刻意提升思考深度和表达精度。

在力所不能及时,不要过度push自己切换赛道,但也不在低水平区间来回打转。

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要试试,百花齐放才叫进步。

能够把一件事做透、做精,同样是一种成长。

在精力不足时,找准一个方向,持续深耕,反而更容易收获正向反馈。

螺旋式的上升,好过反复横跳。

得益于老师的指导,我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书评结构、并开始抠细节表达。

我也尝试不同的语言风格、还把新媒体写作中学到的“钩子”等技巧融入进去,让书评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虽然这两个月还在书评领域内,但是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提升。

而人物稿就留给后续的时间来探索和优化吧。

03

自律不够,他律来凑

说实话,并行推进这么多事情,单靠个人的自制力是不够的。

有话说的好,“你要先敢把鞋子扔过墙,自己才会爬过去。”

因为厌恶损失等心理原因,人总是对没做完的事情念念不忘。

所以我会在稍微有余力的时候,把书评开个头,哪怕只是开一个1%的头。

这样这篇没写完的文章就会让我时刻记挂着,最终得以完成。

同时,作为喜欢立flag的人,我用整个朋友圈来作为外援。

在明知自己精力不足,可能会摸鱼的情况下。我先主动给自己立flag,和要好的小伙伴组队约定写作业、互盯进度。

而老师的细致点评和写作圈的主题投喂,更是像及时雨一样,推着我往前走。

每一次不想写的时候,看到群里还有那么多人在坚持,就又有了动力。

除此之外,家里的监督资源也没让他们闲着。

我会和队友、孩子“谈判”好:“妈妈接下来要写作1小时,你们能不能自己看书或者玩一会儿?”

甚至偶尔我还会“吹点小牛”:“妈妈可是要上稿的人!配合一下,拿到稿费一起花。”

既然牛皮都吹出去了,我也不好意思摸鱼玩手机了,会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来完成作业。

找外援,不仅让我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让自己更加专注,高效。

04

主动断网,打造“写作结界”

虽然口头上说不摸鱼,但是手机里任何东西都很有吸引力,经常查着查着素材就开始看起小X书,抖X音来。

为此,我也曾经苦恼和焦虑过,感觉自己太弱,不够自律。

直到在出差的高铁上,因为信号极其不好,手机几乎变砖。我突然发现自己能够专注写文,库库打字了。

体会到了断网的好处后,后来我干脆主动断网。

找个安静角落,通过物理方式,隔绝外部干扰。

对着一本书和一个文档,很快就能进入心流状态。

为了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还尝试了了写作启动仪式,比如每次都打开我最喜欢的播客作为背景音。

慢慢地,身体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一旦坐在桌前,开始背景音,就意味着该慢慢进入写作状态了。

方法虽小,但的确有用,帮我快速专注,减少心理的挣扎和状态切换过程。

05

回望这两个月,虽然很忙也很充实。而我能坚持下来,也是因为给自己刻意留白。

我并没有一味地填满时间,把自己过度掏空。

还带娃看了两场电影,并策划了一次短途家庭游。张弛有度,让自己不至于陷入倦怠。

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这句话似乎都被说烂了。

但比挤时间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当下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写作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愿你我都能在忙碌生活中,写出自己的光芒,稳步上稿、踏实成长。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