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先生,又有人叛变了。”听到这个消息,徐恩曾强忍住内心的怒火,只是皱了皱眉头。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了,自从丁默村投降汪伪政权以后,中统的特务少说已经有上百人被他挖了过去。记得当初听到丁默村叛变的消息时,一向很少发火的徐恩曾也被气得不禁破口大骂。丁默村叛变后,他和
“徐先生,又有人叛变了。”听到这个消息,徐恩曾强忍住内心的怒火,只是皱了皱眉头。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了,自从丁默村投降汪伪政权以后,中统的特务少说已经有上百人被他挖了过去。记得当初听到丁默村叛变的消息时,一向很少发火的徐恩曾也被气得不禁破口大骂。丁默村叛变后,他和他的“76 号”特工总部成了专门与国民党特务作对的特务组织,其手段之凶残丝毫不弱于国民党的中统与军统,丁默村也因此名噪一时。
一、丁默村反水
丁默村,1901 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又名丁勒生。1921 年到上海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回老家常德开展建团工作,并于次年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小组,1921 年 10 月担任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 年,丁默村脱离青年团加入国民党。次年,他前往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办事员。因为他对陈立夫刻意讨好,做事也尽显精明强干,因此逐渐得到陈立夫的信任。1930 年,丁默村受陈立夫委派前往上海,与李士群等人共同创办《社会新闻》周刊社,主要从事刊登共产党人以及其他蒋介石政敌隐私的文章,但刊登的内容多为污蔑之词,丁默村也由此成为国民党内著名的“文化特工”。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非后来的军统)成立后,丁默村担任军统第三处处长,主管邮电检查。一时间他成为与徐恩曾、戴笠这两大特务头子平起平坐的人物,这不禁让他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中共要员张国焘叛变后,丁默村负责招待张。戴笠鉴于丁默村和陈立夫走得太近对自己不利,因此向蒋介石状告丁默村贪污招待费,丁默村由此受到查处,第三处也随之撤销。1938 年丁默村调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闲居于云南昆明。因此他对国民党当局一直心怀怨恨,认为自己受到不公的打压。于是同年冬天,丁默村由昆明前往上海。当时的上海已经被日军占领,而丁默村以前的老搭档李士群早已经投靠了日本人,在李士群的安排下,丁默村投靠了日本特务机关,并同李士群一起创建了一个特务组织——“76 号”。李士群,1905 年生,原名李萃,毕业于上海大学,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捕后叛变,随后在党务调查科任职。上海沦陷后奉命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但他又投靠了日本特务机关,成为汪伪政权里最厉害的特务角色。
汪精卫投降日本后,丁默村、李士群等人就在汪精卫手下任职。1939 年丁默村担任汪伪政权的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党部社会部部长、中央党部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特工部主任。丁默村任职后,开始招兵买马,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对经验丰富的军统与中统人员也进行诱降,中统特务马啸天、苏德成、张北生、胡均鹤、刘炳元等人就是在丁默村、李士群等人利诱下相继归顺了“76 号”。据估计,整个抗战时期投降到汪伪政权的两统特务人数多达上千人。
在扩大自身力量的同时,丁默村等人也不断打击敌对势力,这其中包括共产党、民主进步人士,当然也包括他的老东家国民党。他们在汪伪政权里也成立了一个“特工总部”,地址就设于上海市极司非尔路 76 号,因此又被简称为“76 号”。丁默村、李士群二人原先长期在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工作,他们对中统与军统的内部机构以及行动规律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在此后与两统特务的交锋中,“76 号”屡屡胜利。1939 年,李士群公开逮捕了军统上海站站长王天木,随后又将其释放。但是戴笠认为王天木已经叛变,于是下达处死王天木的命令,王天木愤而离开了军统。而这恰好就是丁、李等人的阴谋,他们吃准了戴笠多疑的性格,这样不用费什么劲就能使对手互相猜疑,达到削弱对方实力的效果。
1939 年 9 月中统上海区副区长苏德成叛变,造成上海区除区长徐兆麟、会计蔡均千等少数几个人侥幸逃脱外,其余人员全部被捕的重大损失。当年 12 月,徐恩曾经过多方努力才重建了中统上海区。不仅如此,“76 号”在上海无恶不作,绑票、暗杀、贩毒都是他们常做的勾当。同时他们还采取种种血腥手段针对国民党的潜伏人员,徐恩曾、戴笠苦心经营的上海、南京等地的特务组织被丁默村等人破坏殆尽。凡此种种恶行,极大地惹怒了国民党中央,很快徐恩曾和戴笠就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丁默村、李士群等人。
二、巧施美人计,诱捕丁默村
徐恩曾接令后,随即开始准备对丁默村、李士群展开行动。原先他打算先除掉李士群,再干掉丁默村。但是就在徐恩曾等人筹划暗杀李士群的时候,戴笠的军统行动更快一步,他们已经对李士群下手了。戴笠在接令后随即派了军统特务于松桥前往上海欲刺杀李士群。但是于松桥的暗杀计划,被投降“76 号”的汪曼云透露了出去,这次暗杀计划遂告失败。在这之后,李士群对自己的安全更加重视,要再次实施暗杀计划可谓难上加难。于是,徐恩曾就把矛头指向了丁默村。
上海陷落后,中统在上海的组织并没有随之撤离,而是留下了一批人员潜伏在日占区进行秘密活动。这时担任上海中统秘密组织负责人的是二陈兄弟的侄子陈宝骅,因此刺杀丁默村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接到命令后,陈宝骅随即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中。丁默村可不同于一般人,他长期从事特务工作,对特务的暗杀、绑架那一套了解得十分清楚,他行踪诡秘,身边戒备森严,要想干掉他,这个任务的困难性甚至不亚于刺杀汪精卫。为此,陈宝骅等人经过多次讨论也没能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来。但是不知是谁,忽然想起了丁默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色,这在特务圈里是出了名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丁默村的这个特点,使出美人计接近丁默村,伺机下手,这样做既可行又保险。这种想法得到了陈的许可,于是一场针对丁默村的美人计开始展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陈宝骅等人最终选中了中统在上海组织的情报员郑苹如。郑苹如,浙江兰溪人,生于 1918 年,当年才 22 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父亲郑钺早年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母亲是日本人,因此郑苹如跟着母亲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郑钺由日本回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郑苹如也因此随父亲在上海光明中学读书。恰好这时丁默村担任明光中学的校长,两人也因此有了师生之谊。这也正是郑苹如接近丁默村的一个优势之一。上海沦陷后,深受父亲影响的郑苹如毅然加入了国民党方面的抗日战争,在中统潜伏在上海的组织任情报员。她凭借自己的年轻貌美和广阔的见识,在上海滩穿梭,有了较为广阔的人际关系,甚至还曾参加接待到上海访问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1937 年 7 月,当时上海有名的《良友画报》就是用郑苹如的肖像做的封面。
陈宝骅等人认为,郑苹如的家世背景、与丁默村的师生之谊以及自身的社交能力是很适合这个任务的。商定下来后,他们随即把意见电告徐恩曾,徐恩曾虽觉得让一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女流之辈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有些不保险,但是经过仔细考虑后也认为只有郑苹如的各种条件适合担任这一任务,在和郑苹如的父亲商量后,徐恩曾回电同意了这一计划。这样郑苹如就开始了接近丁默村的第一步。
对于郑苹如是如何第一次接近丁默村的至今还没有确切说法,现有的作品关于这段事件的描述不是一笔带过就是一家之言,没有得到相关资料证实。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郑苹如接受任务后就开始对丁默村进行监视,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后,郑苹如终于找到了机会。这天的丁默村终于走出了戒备森严的“76 号”,他化装成了一个普通的小商贩,登上了一辆电车,而这时的郑苹如就做了一场不期而遇的假戏,一声“丁校长”把丁默村拉回到多年以前的回忆中。经过努力地回忆,他终于想起自己面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女郎正是当年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他不禁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做出了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两人就这样“巧遇”了。
另一种说法是丁默村当校长期间,郑苹如正在休学,因此他们之间并不认识。而之后与丁默村相识则是郑苹如通过昔日与日本人的关系联系上了李士群,再由李士群介绍给了丁默村,这也是丁默村后来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供词。当时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管事实如何,我们知道的是郑苹如成功地和丁默村搭上了关系。
丁默村为人谨慎,起初他还比较小心,但是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后也渐渐放松了对郑苹如的警惕,年轻漂亮的她让丁默村很是着迷。郑苹如与丁默村开始了频繁的约会,经常“同车出入”,据当时奉命监视他们的人员记载,两人约会至少有 50 次之多。在取得了丁默村的信任之后,郑苹如开始了计划的第二步,准备实施对丁的刺杀行动。
这天郑苹如请丁默村到自己家里做客,而中统特务人员则事先在郑苹如的房子外面埋伏起来,准备等丁默村到后进行狙杀。丁默村事先答应了郑苹如,也确实如约登上了去往郑家的汽车,但是在汽车快开到郑苹如家的时候,生性机警的他也许是感觉到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忽然让司机掉头回去。这次的刺杀计划也就宣告失败。
这次计划的失败让郑苹如颇为遗憾,就在她还在为如何达到目标努力制造机会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被“76 号”里的二号人物李士群发现了。原来此时上海地区的中统负责人已经换成了张瑞京。但是就在接任上海区负责人不久,张瑞京被人出卖而被李士群抓捕了,被捕后张瑞京很快便供出了郑苹如的身份。这一消息让李士群惊喜不已,因为此时丁默村与李士群两人已经为了争权夺利而闹得有点水火不容了,在警政部长职位的争夺中李士群已经落了下风。对此,大汉奸周佛海在自己的日记中曾写道:“前有高义(宗武)出走,后有丁、李争执,面子丢尽,气亦受够。”如果能借着中统的手除掉丁默村,那么不仅“76 号”从此以后就是自己的天下,在其他职位上自己也少了一个强劲的敌人,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因此,尽管李士群早已得知郑苹如的真实身份,但是他没有向丁默村透露过一点消息,并且他还派人在中统准备对丁默村实施第二次刺杀行动的预定地点西伯利亚皮具店周围潜伏。李士群告诉手下,若时机许可还可助中统一臂之力除去丁默村。很快,第二次机会就来了。
三、丁默村老奸巨猾,郑苹如香消玉损
1939 年 12 月 21 日,丁默村携郑苹如前去沪西一个朋友潘三省家吃中饭,直到傍晚,他们才告辞离去。当轿车驶过市区的时候,郑苹如提出让丁默村下车陪自己去买衣服。丁默村本来是不愿意轻易上街的,但耐不住郑苹如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陪着她一起去。随即他让司机把车停在了一家名叫西伯利亚皮货店的马路对面,而这时的位于静安路与戈登路(今江宁路)交叉口的西伯利亚皮货店外围已经有了几个中统特务在布置暗杀计划了。
他们一起走进皮货店后,郑苹如假装兴致勃勃地挑选衣服,但生性多疑的丁默村这时才觉得自己这样一个人出来实在太危险了,他根本无心陪郑挑选衣服,而是不断地向四周观望。忽然他发现了皮货店玻璃橱窗外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外面向店里张望,似乎目标正是自己。这个在特务机构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大特务立即感觉到事情不妙,他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沓钱扔在了郑苹如面前,说道:“你自己挑吧!我先走了。”随即转身就走。郑苹如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站在那里愣了一下。而站在外面准备等丁默村一出来就干掉他的特务,看见丁默村忽然冲出来,也是没有缓过神来。当他们反应过来,正要掏枪瞄准的时候,丁默村一个箭步冲向马路对面的汽车上。汽车司机跟随丁默村许久,自然知道事情紧急,见他往这里奔跑,便已经发动汽车。丁默村上车后不待他发令,司机便立即一踩油门飞奔而去。这时执行刺杀任务的中统特务在丁默村上车后才能得以对车内射击。但是因为丁的汽车具有防弹功能,因此子弹打在上面除了几声碰撞的响声,丝毫没能伤到丁默村半分。而李士群安排的人也因为没有反应过来,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郑苹如跟着走出皮货店后,周围已经十分混乱,她假装事情跟自己无关,趁着混乱离开了现场。
受到惊吓的丁默村回到“76 号”后仍然惊魂未定,久经沙场的他已经明白了,这起刺杀案肯定与郑苹如有关,她是国民党方面派来的人可能性极大。沉默了良久后,丁默村定了定神,今天晚上他还要去参加由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关长做东的宴会,千万不能失了身份。谁知在会上当他把这件事和汪伪政权的特高课长林秀澄说后,林秀澄像似乎早已知道郑苹如的身份一样,把他们早在1938年郑苹如接待近卫文隆时就对她的身份怀疑并进行调查的情况告诉了丁默村。并且还告诉丁默村,他和郑苹如之间从相识到现在有过多少次约会,特高课都记录在案,经过这次的事件后更加可以确定郑苹如是国民党特务无疑了。这让丁默村既愤怒又后悔,自己怎么就这么容易上了这个小女人的当。转念一想,这口气不能咽下去,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看看,也好让戴笠、徐恩曾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这样想着,一个报复计划在丁默村的心里形成了。
事情过后,郑苹如也有点担心丁默村识破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她自认当时没有表现出什么让丁默村怀疑的地方,于是她仍然想继续和丁默村联系以寻找下一次除掉他的机会。在电话里,郑苹如装做毫不知情的样子向丁默村问候。这时的丁默村一想到她还在装蒜就一时没有稳住情绪,对着电话大声说道:“你算计我,赶快来自首,否则我杀你全家。”郑苹如知道丁默村已经怀疑自己,但是她仍然试图掩盖,她装做吓得哭了。丁默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控了,他随即开始安慰郑苹如,说是自己一时气糊涂了,最后还和她约定了再次见面。当郑苹如把这个电话和中统组织的其他人商量时,虽然组织已经决定放弃刺杀计划并让她离开这里,但是郑苹如既不甘心任务失败又担心丁默村伤害她的家人。因此,几天后她带上一把勃朗宁手枪打算前往“76 号”找丁默村,想要与他同归于尽。为了行事顺利,郑苹如还利用自己昔日的关系,联系上了日本沪西宪兵分队长藤野,要求他陪自己一起前往,并让其与“76 号”里的日本宪兵事先打好招呼,这样自己就能顺利地进入“76 号”了。谁知藤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林秀澄,林秀澄告诉藤野,一旦郑苹如去了宪兵分队就把她扣押起来。因此当郑苹如来到宪兵分队的时候就已经被藤野扣押,并于当天把郑转押到了“76 号”(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郑苹如带上手枪直接前往“76 号”却被早已设下埋伏的丁默村的亲信林之江扣押。——编者注)。
被捕后的郑苹如被关押在忆定盘路(今江苏路)37 号,由林之江负责看管。根据国民党方面的叛变人员马啸天、汪曼云的回忆,在接受审问时,郑苹如对自己刺杀丁默村的事供认不讳,但是她坚决否认自己和重庆方面有关。她说刺杀丁默村的原因是因为丁默村移情别恋,她不甘心被丁玩弄,所以才买凶刺杀他。而且在关押时为了让对方更信任自己的供词,郑苹如终日又哭又闹,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遭人玩弄后抛弃的“怨女”形象。而丁默村在抓住郑苹如后也许是有些念旧情,他对郑苹如并没有用过刑,在关押期间对她生活上也颇为优待,甚至还让她给家里打过电话,给家里打电话时是他的弟弟接的电话,郑苹如在电话里的大致意思是说她在“76 号”里很好,“请父母兄弟不必挂念,银行领款的图章请弟妥为保存,我的皮服请即拿来穿”。此后还给家里写过几封信,这些信至今还保存着。
1940 年 2 月中旬(具体日期有争议)郑苹如被杀害。根据监刑的林秀澄后来回忆,那天郑苹如被以去看电影为名,骗其上了车,由林之江和一名日本宪兵陪同。汽车快到刑场时郑苹如感觉到事情不对,她哭着叫着身边的“林先生”(林之江),但林之江未予理睬。停车后两人把郑架下了车,郑苹如知道自己将要被处决,她定了定神对着林之江说道:“作为中国人,你们竟会干出如此恶劣的勾当?”她还要求“不要打我的脸,我不希望脸上有枪伤”。随后,郑苹如被执行人员从脑后开了一枪毙命。
对于郑苹如为何突然被执行死刑。有很多种不同说法,有的说是因为丁默村的老婆知道丁不忍杀她,就私下买通了林之江让他下了杀手。有的作品和回忆录中提到,丁默村根本就不打算杀了郑苹如,而是想着“感化”她,让她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但是李士群瞒着丁默村下令林之江处决郑苹如。而许洪欣在《真实的郑苹如》一文中认为丁默村在刺杀案发生后,被李士群抓住把柄死死咬住不放,最终被迫离开了“76 号”,并“自愿”辞去警政部长。这样,郑苹如就是迫使丁默村失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丁默村对其不太可能还抱有幻想。此外根据林秀澄的回忆,判处郑苹如死刑是“我的主张”,丁默村也承诺对她“理当严惩不怠”。他更直接地说,杀郑苹如是为成立汪精卫政权的“血祭”,是为汪伪政权立威。这样郑苹如在被关押两个月后,被敌人杀害了,年仅 23 岁,她的经历也由此留下了一段传奇。后来这段历史还被张爱玲写进了小说《色,戒》,甚至还被搬上了荧幕,使这段已经被封尘了多年的往事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
郑苹如死后,他的父亲郑钺3年后郁郁而终,他的弟弟郑海澄也在执行军务中牺牲。而丁默村此后在汪伪政权内日益受到排挤,先是被赶出了“76 号”,又没能夺得警政部长的位子,最后只捞了个社会部部长的虚职。在这之后,抗战逐渐向着有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丁默村知道汪伪政权已经难以为继了,于是他秘密联系上了以前的老上级陈立夫,(一说是陈立夫主动联系的丁默村)希望可以回到国民党方面。陈立夫让其戴罪立功继续在汪伪政权为国方效命,作为交换,陈立夫答应在抗战胜利后保住他的性命。他在担任伪浙江省长时帮助陈立夫做成了几件事,主要都是为了避免新四军扩大地盘。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丁默村被国民政府逮捕。丁默村被捕后陈立夫为了信守诺言,极力帮他洗脱罪名,戴笠也因为在抗战时让丁默村帮过忙,此时也在为他说话。因此,丁默村被捕后虽然仍被关押,但是迟迟没有被处决,而本来像他这样恶名昭著的特务头子是肯定要被判处死刑的。
但是丁默村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1947 年他被国民政府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对于丁默村的死因,陈立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丁默村本来可以不死的,但有一天他生病,在狱中保出去看医生,从南京拘留所出来,顺便游览玄武湖,被中央社记者认了出来,写了篇《丁默村逍遥玄武湖》的文章。被蒋委员长看到以后,蒋委员长很生气地说:‘生病还能游玄武湖呢?应予枪毙!’”对此就算陈立夫也无能为力,他随后给丁默村写了封信,信的大意是这次你触犯得实在太大了,我也无法帮到你了,这是你自己不好。
来源: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