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偶尔失眠通常很快可以调整过来。长时间睡眠则对身体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并且还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失眠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CBT-I是其中一种,全称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偶尔失眠通常很快可以调整过来。长时间睡眠则对身体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并且还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失眠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CBT-I是其中一种,全称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是国际公认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方案。
CBT-I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松弛(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睡眠卫生教育,这五个模块可以根据情况灵活组合使用,不一定要全做到。有简化后的失眠简短行为治疗(brief therapy for insomnia,BTI),强调核心的“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这两种行为治疗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辅助认知干预、放松训练,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刺激控制疗法
刺激控制是训练患者床与睡眠的联系,让患者一碰到床便产生困意,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需要做到:
困了才上床;
上了床便尝试入睡,不再看书/电子产品(但对于部分人来说看书学习是良好的催眠剂);
如果感觉超过20分钟还睡不着,起床到另一房间或客厅做单调活动(如阅读),直到困了再上床;
无论昨晚睡得如何,即使失眠,第二天也要按时起床。
睡眠限制疗法
失眠的人往往倾向于早早上床等待入睡,或在早上不起床企图“补觉”。这样的做法会降低夜间睡眠需求,往往导致夜眠更差。睡眠限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卧床时间,积累睡眠压力/驱动力,来提高入睡效率和睡眠质量。
此法需结合睡眠日记使用,计算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尽量让睡眠效率控制在85%-90%。根据一周的睡眠效率调整下周的卧床时间,比如睡眠效率低于85%,便减少15~20 min 在床时间,卧床时间不能小于5小时;睡眠效率高于90%,可增加15~20 min 在床时间,目的都是提高睡眠效率。
认知疗法
失眠患者往往对睡眠存在错误的认知,如"睡不好明天全完了"、“每天必须睡眠保证一定时间”等,需要纠正对失眠的灾难化思维,减少过度关注睡眠的行为(如频繁看钟表),引导患者通过自身事实依据检验这些思维是否真的会出现,重建患者对睡眠后果的正确认识,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失眠。
放松训练
可以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缓解睡前焦虑。
睡眠卫生教育
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活动(至少睡前3小时);
避免睡前过度进食;
白天限制咖啡因、浓茶、酒精摄入(至少睡前6小时);
准备入睡时保持卧室黑暗、安静、温度适宜等。一般这种非药物治疗方法2-4周可见效,疗程可以6-8周或更长时间,大概约70-80%的人群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改善。
来源:妇产科的陈大夫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