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在25000平方米的展区里,万余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集中亮相,同期举办的30余
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在25000平方米的展区里,万余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集中亮相,同期举办的30余场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活动,让这里成为了展示康复辅具产业创新成果、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在博览会上展出的智能化座椅。罗榕摄
展会上,各类高科技助残产品亮点纷呈。华为带来的手机助手“小易”搭载了全新智能模块,让部分使用鸿蒙系统的机型实现了实时协助视障人士居家找东西、分辨食药品包装及保质期的功能,为其生活带来便利。广汽传祺带来的智能化座椅则解决了残障人士的出行痛点。
多家企业的机器狗也同台竞技,各显神通。一位盲人体验者在试用过一款机器狗后,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反馈,使用体验十分出色,与真实导盲犬差异甚微,能有效解决出行避障难题。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张红涛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博览会上,国内高科技辅具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成果丰硕。例如,部分品牌的助听器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方言特点,更贴合中国群体的听觉环境;国外产品则在材料和工艺方面有了一定提升。不过,当前产业发展中仍存在高端辅助器具价格偏高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正积极通过科技赋能推动辅助产品国产化,以此降低产品价格,让更多残疾人能够用得起;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及时传递辅助器具资讯,提供不同层级、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方便残疾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器具。
针对残疾人反映的辅助器具零件型号、尺寸不统一导致维修困难的问题,张红涛指出,相关部门已高度关注这一情况,未来将通过加强行业引领、制定统一的生产及服务标准等方式,不断完善流程和零件适配要求,为残疾人的维护维修提供便利,降低相关成本。而对于带锂电池的辅助器具出行受限的问题,张红涛称,这一关乎残疾人出行权利的综合性问题,已有多部门牵头制定国家标准,未来行业将更加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首次开设了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大舞台,52家企业的59款产品在此完成首发,涵盖智能/多功能轮椅、智能假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信息无障碍、VR/AR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