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ing丨青春力量踏寻红色足迹,身体力行赓续红色血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21:01 1

摘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薪火队于暑期开展了以“铁骨镌史,韶华承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青春力量踏寻红色足迹

身体力行赓续红色血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薪火队于暑期开展了以“铁骨镌史,韶华承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莘莘学子暂别校园,深入革命纪念地、走访历史亲历者、站上基层宣讲台,将青春的脚步烙印在祖国大地的红色坐标上,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自觉与家国担当。

沉浸场馆触摸历史脉络

感悟精神伟力

革命历史场馆成为“薪火队”队员汲取精神滋养的首选课堂。

在黑龙江双鸭山,同学深入岭东区抗日联军纪念碑、双鸭山市博物馆和岭东区雷锋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系统了解家乡从抗战烽火到建设发展的峥嵘历程,感悟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的奉献精神。

在广西南宁,同学走进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在战场遗址上,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文物,深刻体悟中国军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学进行深度参观,将宏观抗战史与记忆相互印证,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洗礼,加深对党史、国史的理解与认同。

寻访见证聆听“活历史”

抢救珍贵记忆

面对面聆听历史亲历者及其后人的讲述,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深度拓展。在双鸭山,队员专门拜访了岭东区健在的抗战老兵,带着敬意与问题,聆听老兵深情追忆烽火岁月中的战友情谊、战斗细节以及对和平的珍视,并用录音、笔记等方式记录下这些弥足珍贵的“活历史”。

更有队员聚焦于家族口述史,通过与姥爷的深入交谈,详细追溯了太姥爷刘伟同志光辉的一生,通过梳理姥爷的深情回忆与太姥爷遗留的珍贵物品,一位革命者波澜壮阔的一生在温冠懿眼前清晰展现:1937年8月投身豫鄂边陂孝游击队,在延安抗大和党校淬炼思想后,于1943年8月担任江汉军区独立旅二团营教导员,转战鄂西北、皖西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桐城、寿县、金寨县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安徽省劳动局、机械厅等重要岗位上兢兢业业,直至1964年。

这种基于家族传承的口述史采集,不仅保存了珍贵记忆,更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而感人。

薪火相传站上宣讲台

播撒爱国种子

将实践所得转化为传播力量,是青年学子主动担当的体现。队员将在各场馆的见闻、采访抗战老兵的深刻感悟,精心整理成宣讲内容,走进家乡学校。

在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队员以自身视角,结合本地鲜活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向中学生们生动讲述革命历史、英模精神与时代担当,强调爱国情怀应扎根于对历史的敬畏和当下的奋发学习,激发了学弟学妹们的强烈共鸣。

队员在走出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后,立刻将内心的震撼与思考转化为行动,前往南宁里民小学进行宣讲。她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故事,讲述昆仑关战役的壮烈与英雄的伟大,在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植下爱国与奋斗的种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将红色火种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

结语

当年轻的身影在纪念碑前沉思,在老兵身旁记录,在讲台上宣讲,在家族档案中追溯,一幅“知-情-意-行”贯通的爱国主义教育图景已然呈现。四维实践不仅破解了传统教育中“情感隔膜”的难题,更推动青年从历史的倾听者转变为精神的传播者、价值的践行者。

这场遍及全国的青春行动昭示,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在新时代学子的脚步丈量、耳朵倾听、心灵感悟和口口相传中,焕发出磅礴不息的生命力。

供稿丨薪火队

学院 | 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