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在生存面前:一个2025届毕业生的外卖日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21:01 2

摘要:从去年秋招开始,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断投递简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种招聘APP,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检查邮箱是否有面试通知。

我是昆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和许多同学一样,我曾以为凭借不错的成绩和校园经历能找到理想工作。

从去年秋招开始,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断投递简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种招聘APP,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检查邮箱是否有面试通知。

100多份简历,这是我半年来的"战绩"。但回应寥寥无几,大部分简历如同石沉大海,连个波纹都没有。偶尔获得一两次面试机会,却总在最后环节被刷下来。"我们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HR的这句话让我倍感无力。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是普通工人。毕业后再向家里要钱让我充满愧疚感。

有毕业生道出了我的心声:“对大学生来说,毕业时大多是20多岁,已经是成年人了,这意味着要独立负担自己的生活。在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还要花父母的钱,让人很有压力”。

我尝试降低要求,投递了一些之前看不上的岗位,却依然没有回音。竞争太激烈了,连这些岗位都有大批人在争抢。

在几乎放弃的时候,我看到外卖平台招聘骑手的公告。要求不高,时间自由,而且当天面试当天上岗。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成为了外卖骑手。第一天工作,我特意戴了口罩和头盔,生怕被熟人认出来。有985高校毕业的同学也选择了类似的道路,同样经历过这种心理挣扎。

送外卖并不轻松。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找不到地址的焦急、送餐超时的压力、被客户差评的委屈...但这份工作让我有了收入,不再需要向父母要钱。

我并不是个例。许多2025届毕业生都在尝试各种就业路径:

皖西学院电信学院的28名同学通过暑期兼职、实习等方式深入不同行业,共计获得报酬近7万元。有人做家教,有人送外卖,有人在餐饮店工作,还有人甚至在美发行业当学徒。

一位来自农村的打工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没有休息,没有社保,没有医疗保障…… 加班是常态,拖欠工资也是常态”。

慢慢地,我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每完成一单就有即时回报,这种付出与收获的直接关联给了我莫名的踏实感。

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为生病家人点餐的孝顺子女,有为加班同事点咖啡的贴心老板,也有独自居住点餐的孤寡老人。一次给一位独居老人送餐,他硬要拉我进门吃水果,说“看到年轻人就高兴”。

这些温暖瞬间让我体会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要能给人带来价值。

如今,我白天送外卖,晚上学习新技能。我报了在线课程,学习新媒体运营和视频剪辑,为下一步职业转型做准备。

我再不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羞愧。经济独立带来的尊严比任何体面工作都重要。我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先稳定经济来源,再积累技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也许有一天,我会开一家自己的小店,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现在的经历都是宝贵的积累。

那天,我给一位客户送餐时,对方惊讶地说:“你不是那个...中文系的毕业生吗?”我坦然笑道:“是我,现在送外卖也挺好。”

他沉默片刻,然后说:“其实我很佩服你。我儿子也是今年毕业,半年没找到工作,整天在家打游戏不肯出门。你能放下身段自食其力,很棒。”

那一刻,我突然释然了。人生不是直线跑道,而是一片原野——你可以朝着任何方向走出自己的路。

1222万毕业生,有1222万种可能。我只是选择了当下最适合我的那一种。

来源:塔塔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