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贵徒步长征路日记(51) 悲壮的酒海井与丰收的奈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20:48 1

摘要:今天徒步长征路从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岩口红军宿营地旧址出发,沿国道G357穿过文市镇集镇,文市工业园、白水“三岔路口”、立口坪村到全州县马鞍岭村,然后左拐进入省道S241,两河镇鲁水村,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全程22.4公里。

今天徒步长征路从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岩口红军宿营地旧址出发,沿国道G357穿过文市镇集镇,文市工业园、白水“三岔路口”、立口坪村到全州县马鞍岭村,然后左拐进入省道S241,两河镇鲁水村,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全程22.4公里。

灌阳至新圩的公路沿线,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长征为掩护中央纵队渡江,在此血战数日,新圩镇是湘江战役中红军阻击国民党军的关键战场。 我到位于新圩镇和睦村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正值周一闭馆,纪念园依山而建,四周松柏苍翠,寂静中透着庄严。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碑前摆放着鲜花和供品,是后人缅怀的痕迹。

县中学美术教师蒋雪梅正带其两个小孩在纪念园祭拜红军爷爷,她热情地领着我到那口深不见底的"酒海井"。井口被石栏围住,向下望去幽暗的井水如一面黑色的镜子,映照出90年前那个惨烈的冬日---百余名红军重伤员被敌人推入井中,壮烈牺牲,如今,井水依然清澈,却仿佛凝固了当年的呐喊与不屈。

蒋雪梅告诉我,她家就是这个村庄,从小爸妈就告诉了她这些红军悲壮的事迹。她经常带孩子到这些红色遗址,进行长征精神教育,不是重复苦难,而是提炼苦难中的光芒,想趁早让孩子在物质丰裕的年代,依然能长出精神的脊梁,在风雨人生中始终记得"为什么出发,新中国是怎么来的”。

沿着长征路徒步前行,来到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远远便望见村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正忙着将刚采摘的奈李装进塑料筐、泡沫箱里,一筐接一筐地搬上等候多时的大货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给那些饱满的果实镀上一层蜜糖般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该村村民廖连贵看到我身着徒步长征路的鲜艳T恤,而且又是外地路过此地的人,很是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拿几个奈李让我品尝,指尖刚触到果皮就感受到微微的弹性,咬下去的瞬间汁水在口腔迸发,甜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果酸,肉质细腻得几乎化渣,后味还带着淡淡的花蜜香,见我吃得香甜,好客的村民硬是装了一塑料袋要我带上征程。

廖连贵还特意带我去了他家果园,指着挂满各种果实的树,解说:这是黑湘妃李、冰糖李、珍珠李,足足有20多亩,我问其中一棵能摘多少,他说至少有200多斤,他还说今天装车的明天早上就可以到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场上了。看到长征路沿线村民奈李丰收的繁忙景象,确实令人欣喜。 昨晚的徒步是浸在无边寂静里的十余公里。国道G241如一条沉默的黑色缎带,嵌在沉睡的群山之间,罕有人家,路灯更是奢望。漫长的黑暗路段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里回响,甚至能听见背包带摩擦的声音,车辆稀少,偶有经过引擎声由远及近又迅速远去,留下更深的寂静。

这份寂静并非安宁,反似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包裹,令人倍感渺小与孤寂。终于望见村落灯火,未料迎接我的是群犬狂叫追逐,那突兀的喧嚣,竟成了寂寞长路上最刺耳的注脚。

来源:老海君平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