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悬赏下!西贝邀记者直播自证,翻冰箱遭网友吐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2:42 1

摘要:进到西贝后厨的第一眼,镜头里的干净度先撞了一下——灶台光溜溜没半点油渍,不锈钢锅亮得能照见人,塑料锅铲新得像刚从超市拿出来。厨师站在旁边说,每道菜都有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比如小炒牛肉第一步必须“低温解冻”,步骤卡得比连锁快餐还严。

看了西贝邀记者直播自证的画面,我脑子里只剩一句:这波操作真的必要吗?

毕竟这场直播的导火索,是罗永浩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贾国龙连夜从外地飞回北京,直接拍板让全国门店后厨都对记者敞开。

进到西贝后厨的第一眼,镜头里的干净度先撞了一下——灶台光溜溜没半点油渍,不锈钢锅亮得能照见人,塑料锅铲新得像刚从超市拿出来。厨师站在旁边说,每道菜都有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比如小炒牛肉第一步必须“低温解冻”,步骤卡得比连锁快餐还严。

可直播里的细节越看越不对味:有店炒鸡蛋证明现做,可打蛋的手法生硬得像第一次握锅铲;网友问“为啥不做番茄炒蛋”,有人在评论区接话“但凡找得到新鲜番茄,也不至于只炒鸡蛋”。后来厨师要展示做鱼,第一下就从兜里掏出把剪刀,记者在网友要求下翻冰箱,那动作看得人直皱眉头。

其实西贝早两年就踩过预制菜的线——线上卖的“贾国龙功夫菜”,主打“门店同款加热即食”,当时宣传是“把餐厅味道带回家”。可这次被罗永浩点出“几乎全是预制菜”,贾国龙急着划清界限,毕竟堂食的“现做现炒”标签,是西贝定价的底气——比如老家4块一碗的莜面鱼鱼,到北京能卖16块,当年贾国龙接受采访说“这是品牌的高级感”。

还有业内人说,西贝的厨师培训重点从来不是“调味”或“火候”,是“按标准执行”——切菜要切1厘米厚,翻炒要翻30下,连加盐的克数都有规定。这次直播里的“作业指导书”,其实就是把预制菜的“标准化”搬到了堂食——把厨师变成“流程执行者”,而不是“掌勺的师傅”。

更有意思的是罗永浩的10万悬赏——他说“谁能证明西贝不是预制菜,就拿10万”,西贝这波直播,像是冲着这10万去的,可越拼着证明,网友越觉得“此地无银”。

西贝的矛盾藏在“标准化”和“烟火气”里——它想靠预制菜降成本、扩规模,又想维持“现做现炒”的亲民人设。这次直播看似自证清白,实则暴露了一个问题:当“规范”变成“刻板”,当“流程”代替“手感”,所谓的“现做”,不过是把预制菜的步骤再走一遍。

网友的吐槽不是针对“预制菜”本身——现在很多餐厅都用预制菜,大家在意的是“有没有说实话”。西贝要是大大方方说“我们部分菜品用预制,但保证新鲜和卫生”,反而比拼着直播掏剪刀更让人信任。可它偏要拧着来,用“干净后厨”“作业指导书”来证明“不是预制菜”,结果越描越黑。

有网友留言“虽然罗永浩没证据,但西贝赢了官司也会输人心”,我觉得这话戳中了要害——消费者要的不是“法律上的清白”,是“品牌的坦诚”。你可以用预制菜,但别指着预制的菜说“这是现炒的”。

西贝的直播从“干净后厨”到“作业指导书”,再到“掏剪刀做鱼”,每一步都想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可网友的反应却越来越拧巴。大家质疑的不是“有没有用预制”,是“用了却不敢承认”的态度。

那问题来了——西贝到底该怎么拉回网友的信任?

要我说,西贝这波错就错在“找错了证明的方向”。现在消费者不傻,谁没吃过预制菜?怕的是“被糊弄”,不是“吃预制”。如果西贝能坦诚说“我们部分菜品用预制,但食材新鲜、卫生达标”,反而比拼着直播翻冰箱更圈粉。毕竟坦诚才是最管用的“自证”。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百花齐放一点号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