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学铃的余音还绕着教学楼,你背着书包蹭过校门口的石板路,鞋底沾了片碎落叶。路过围墙时,风忽然顿了顿 —— 墙角那株紫花正轻轻晃着花瓣,像是怕惊扰你,连带着花瓣上的露珠都慢慢滚,像在悄悄眨眼。那一刻,你忽然停下脚步:原来这株没人在意的野花,竟在偷偷和晚风打招呼。
| 让一草一木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与故事
放学铃的余音还绕着教学楼,你背着书包蹭过校门口的石板路,鞋底沾了片碎落叶。路过围墙时,风忽然顿了顿 —— 墙角那株紫花正轻轻晃着花瓣,像是怕惊扰你,连带着花瓣上的露珠都慢慢滚,像在悄悄眨眼。那一刻,你忽然停下脚步:原来这株没人在意的野花,竟在偷偷和晚风打招呼。
这不是童话里的幻想,而是用 “拟人” 的眼睛看见的世界。静谧之美从来不是死寂,而是万物在安静中藏着的小秘密,而拟人手法,就是帮我们听懂这些秘密的耳朵。今晚的写作之旅,我们就一起去 “偷听” 这些安静的故事。
一、理解静谧之美:安静里藏着的心跳
你有没有试过晚自习后留在教室?等同学都走光,灯只剩最后一盏亮着时,你会发现:课桌上的笔不再是 “文具”,而是歪着头歇脚;黑板上没擦干净的粉笔印,像在轻轻叹气。这就是静谧之美 —— 它不是 “没声音”,而是万物在卸下热闹后,露出的真实模样。
👉 看看两种描写的差别:
普通描写:夜晚的校园很安静。
静谧之美:月光把操场铺成银色的纸,秋千还晃着最后一下,像是刚送完一群追着光跑的孩子。教学楼的窗户亮着两盏灯,像睁着眼睛的守护者,连窗框上的灰尘都在光里慢慢飘,怕吵醒里面的桌椅。
这样的美,藏着三个小特点:
外在静,心里活:就像趴在桌上的橡皮,看着不动,其实在回忆白天被铅笔蹭过的痒
细节里藏惊喜:要凑近些才看见 —— 树叶背面的虫洞,其实是它和蚂蚁说悄悄话的小窗口
能勾你想起事:比如看到路灯下的长椅,会想起上次和朋友坐在这里吃冰棍的傍晚
二、掌握拟人手法:给景物写 “小日记”
拟人不是简单说 “它像人”,而是帮它说出心里的话。就像给同桌写便签,要写得贴贴合合,别人一看就知道:“哦,这就是它会说的话!” 我们可以分三步学:
第一步:让它 “动” 起来(动作拟人)
别只写 “柳枝在晃”,要写它怎么晃:“柳枝伸着细细的胳膊,风一来就勾着风的手转圈圈,指尖的露珠还没抓稳,就笑着掉在了草地上”
—— 你看,这样一写,柳枝就像个爱闹的小姑娘,动作里都带着劲儿。
第二步:让它 “有情绪”(情感拟人)
别只写 “夕阳照在湖上”,要写它的心情:“夕阳把最后一点暖光抱进湖里,湖水怕把光弄丢,赶紧皱起小波纹把光裹住,结果越裹越亮,反倒像哭出了金色的眼泪”
—— 这里的湖水,像个怕失去宝贝的孩子,情绪都藏在波纹里。
第三步:让它 “有性格”(性格拟人)
别只写 “老松树在山崖上”,要写它的脾气:“老松树站在崖边,树皮皱得像爷爷的手,风来推它,它不躲;雨来打它,它不晃 —— 它要看着山下的小苗长大,连每片叶子都挺得直直的,像在说‘有我在,别怕’”
—— 这样的松树,就是个靠谱的老守护者,性格一下就立住了。
三、实战训练:把安静的场景写成 “小故事”
训练一:校园黄昏(300 字)
想想放学后的教室 —— 空无一人时,课桌椅、黑板、粉笔会做什么?我们选几个 “主角”,给它们安排小剧情:
示例片段:
夕阳从窗户溜进来,先摸了摸讲台上的粉笔盒。粉笔们挤在盒子里,还在聊白天的事:“今天写‘乘法表’时,老师把我握得好紧,手心里都出汗了!” 黑板靠在墙上,轻轻蹭掉最后一道数学题,像卸下了沉甸甸的包袱,连边框上的粉笔灰都松了口气,慢慢飘下来。
课桌们排着队,有的桌上还留着半块没吃完的橡皮糖,糖纸反射着光,像给课桌贴了张亮晶晶的小奖状。窗帘偷偷撩起一角,看了看楼下空荡荡的操场,又轻轻落回去,怕把夕阳的光挡跑。整个教室安安静静的,只有它们的小对话,飘在夕阳里。
训练二:雨中街景(300 字)
夜深了,雨在下 —— 路灯、长椅、树叶会怎么应对这场雨?试着给它们安排 “小任务”:
示例片段:
雨丝细细的,像怕吵醒街道,轻轻敲着窗玻璃,“嗒嗒” 声像在说 “晚安呀”。路灯站在路边,把光揉成暖暖的橘色,像撑开一把小伞,连雨滴落在灯柱上,都放慢了速度,怕把光碰碎。
长椅坐在街角,椅背上挂着一片梧桐叶,像孩子忘在这的小手帕。长椅不敢动,怕叶子掉进水洼里 —— 那是叶子白天和它说 “要好好保管” 的宝贝。积水在路边画圈圈,是雨滴跳着舞踩出来的,每圈都带着光,像给街道铺了层亮晶晶的地毯。
树叶洗干净了身上的灰,在雨里轻轻晃,像在给雨说 “谢谢你呀”。整条街慢慢静下来,只有雨声和它们的小动静,裹在夜里。
四、拟人手法的 “小规矩”:别让景物 “说错话”
用拟人时,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别让对方觉得 “你根本不懂我”。记住这几点:
要做的事(宜):
贴合物件的 “脾气”:比如写石头,就说 “它稳稳坐着,连风都推不动”—— 别写 “石头跳着跑”,那不是石头的脾气
情绪要搭场景:静谧的场景里,别让景物 “大喊大叫”—— 比如写夜晚的花,就说 “它悄悄展开花瓣”,别写 “它兴奋地蹦起来”
别写太多:一篇里有 3-5 处好的拟人就够了 —— 比如写教室,写了粉笔、黑板、窗帘,就别再写天花板、地板都 “说话”,会让人听不过来
别做的事(忌):
选一个静谧的场景(比如窗边的盆栽、清晨的公园、夜晚的阳台)
至少写 5 处拟人,每处都要贴合物件的特点
300-400 字,要让读者能 “看见” 你写的画面
情绪要统一 —— 别一会儿写 “花在哭”,一会儿又写 “花在笑”
怎么评价好作文(每项 5 分):
观察够细吗:比如写盆栽,有没有写 “叶子上的小绒毛沾着露珠”,还是只写 “盆栽很绿”
拟人贴不贴:比如写 “杯子在等水”,就比 “杯子在跳舞” 贴合 —— 杯子本来就是装水的
能让人想起事吗:比如写 “旧台灯的光很暗”,能不能让人想起 “小时候用它写作业的晚上”
语言美不美:别写 “风很大”,写 “风裹着凉意在窗边转”,是不是更有画面感
氛围统一吗:比如写夜晚,有没有一直保持 “安静、温柔” 的感觉,没突然冒出 “热闹” 的描写
想挑战自己?试试这些:
同一个场景,写不同季节的拟人(比如春天的树在发芽,冬天的树在守雪)
给景物写 “前世今生”(比如旧钢笔:以前它帮主人写情书,现在它躺在抽屉里回忆)
把拟人和比喻结合(比如 “月亮像个银盘子,它蹲在天上,把光一勺勺舀给大地”)
作家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睛。”
今晚的作业,就是给你换一双 “新眼睛”—— 不是让你去远方,而是在你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发现那些藏着的小生命。比如你书桌前的台灯,它每天陪你写作业,会不会在你睡觉后,轻轻晃着光,检查你有没有把笔放好?比如楼下的树,秋天掉叶子时,会不会是在给树根送 “小卡片”?
别把它当成 “作业”,就当是和这些安静的朋友聊聊天。听听它们想说什么,然后把你们的对话写下来 —— 不用写得多 “好”,只要写得 “真”。
因为最好的文字,从来不是 “编” 出来的,而是 “听” 来的。当你能听见粉笔在聊白天的事、雨滴在说 “晚安”,你写出来的话,自然会带着温度。而拟人手法,就是帮你听见这些声音的小耳朵。
#当代开学图鉴#
来源:读史书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