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我从艺70周年,电视评书40年。”9月12日,“声传万象,书载春秋——广播评书论坛暨田连元从艺七十周年庆典展演”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84岁的著名评书艺术家田连元颤颤巍巍走上台,但一摸醒木,一说评书,便立刻气宇轩昂,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赵子龙长坂坡
“今年是我从艺70周年,电视评书40年。”9月12日,“声传万象,书载春秋——广播评书论坛暨田连元从艺七十周年庆典展演”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84岁的著名评书艺术家田连元颤颤巍巍走上台,但一摸醒木,一说评书,便立刻气宇轩昂,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赵子龙长坂坡之战”的三国故事当中。
“我就是一个说书人”
在评书艺术的星河里,田连元宛如一颗耀眼夺目的恒星。70年岁月,田连元用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在书台上演绎了无数精彩故事。他首创“立体评书”、首开电视评书先河,著有《评书表演艺术》构建表演体系,成为评书艺术革新与传承的丰碑。他说:“当年东北三省把电视评书《杨家将》播完之后,到了北京,引起轰动,北京广播电视报曾发表评论文章,其中有一首诗,我到现在还记得:‘空巷说杨门,慷慨诉国魂,文堪会元榜,武威田将军。’我不是会元,更不是将军,我就是一个说书人。”
说完之后,田老还现场即兴演绎了《三国》名段“赵子龙砸枪夺剑长坂坡”,语言生动,眉眼传神,闪展腾挪,宝刀未老,赢得全场喝彩。田老的精彩表演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印证了他“说书人要忘己忘形,化身千古人物”的艺术理念。此情此景,让很多观众不禁感叹:“能够再看到田老说书,真是太感动了!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他在中国评书行当中无人能够代替”
“每次跟田连元老师接触,都会让我从心里产生敬意。我为田老师写了一个顺口溜,田老师说‘还挺全面的’,今天我把它送给田老师。”在田连元从艺七十周年座谈会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把亲笔手书的一幅书法作品赠送给田连元,上面写道:“世道几千载,百姓口相传,书剑恩仇录,刘秀包青天,英雄杨家将,海瑞水浒传,血溅津门界,辽沈枪炮喧,南昌军旗猎,南湖船悠然,华夏灾难重,希望在延安。句句波澜阔,字字如注铅,篇篇是经典,段段是名篇。如今耄耋老,提笔为青年,中共百年史,气象呈万千,告诉后来人,传承不能断,基因要延续,精神血脉传。一代读书人,评书七十年,不输名讲堂,老将田连元。”
姜昆还与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会长李守镇,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曲艺评论家、作家常祥霖共同围绕“田连元评书艺术&广播评书发展与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论坛聚焦“评书如何从茶馆、工厂走进电台”“田连元先生评书特色”“田连元评书的创新精神”三大话题,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与行业洞察,分享了对广播评书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见解。大家一致认为,田连元先生年少辍学却凭借才华与毅力自学成才,将戏曲、舞蹈、武术动作融入评书,与文史考据相结合,开创“立体评书”表演范式,在创作与理论研究上均有突破,是评书艺术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杰出代表。
常祥霖还透露了当年田连元曾经不顾危险,下到700米深的矿井下,给矿井职工表演的感人经历。他特别强调,“田连元的短段评书是中国曲艺界短段评书迄今为止的天花板;他的长篇评书的文学性无人可及;他在创作演出、培养徒弟、理论研究上均有突破,属于‘上台能演,下台能编,培养人才,著书立说’式大师,在中国评书行当中无人能够代替!”
评书艺术后继有人
展演活动中,田连元的弟子和优秀青年评书演员带来精彩评书表演:包括田连元的名段《水浒》中的《狮子楼》,创意双人评书《杨志卖刀》,《杨家将》选段《八姐游春》,《水浒》选段《石秀卖肉》,经典现代评书小段《大闹玉清池》等;田连元的外孙女祁夏竹也登台献唱了歌曲《人世间》,各位演员的精彩演绎都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与此同时,北京广播电视台以纪念评书名家田连元先生从艺70周年、电视评书《杨家将》首播40周年为契机举办的“醒木新声·第一届青少年评书大赛”也圆满结束。经过激烈比拼,综合现场评委打分和网络用户投票情况,最终宋子谦获得一等奖,李景双、辛越获得二等奖,刘雪萌、王玮琦、孙彦博获得三等奖,佟千欣羽等19名选手获得优秀奖。田连元为获奖选手代表亲自颁奖。
“听听FM876评书电台” 24小时不间断播放评书
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听听FM客户端、北京文艺广播承办,北京田连元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活动中,田连元还上台和各位嘉宾共同见证“听听FM876评书电台上线开播”,标志着传统评书艺术在互联网时代开启了新的传播篇章。北京广播电视台与田连元达成评书版权合作,将24小时不间断播放田连元及其他名家演员的评书作品,同时支持听众实时互动。
此次“声传万象,书载春秋——广播评书论坛暨田连元从艺七十周年庆典展演”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田连元七十载艺术生涯的致敬,更为广播评书行业搭建了交流与发展的平台。正如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杨发航所言:“田连元先生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曲艺唯有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才能永葆生机。”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