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见过太多餐饮人踩坑:要么觉得 “VI 就是做个 logo”,花几千块找个兼职设计随便搞搞;要么追求 “高大上”,找大牌公司做一套复杂到看不懂的方案,光设计费就花了小十万,结果落地时发现 ——
我见过太多餐饮人踩坑:要么觉得 “VI 就是做个 logo”,花几千块找个兼职设计随便搞搞;要么追求 “高大上”,找大牌公司做一套复杂到看不懂的方案,光设计费就花了小十万,结果落地时发现 ——
logo 里的渐变色彩,印在打包袋上要多套 3 次色,每只袋子成本贵 8 分钱,一天卖 500 份外卖,一年多花 1.4 万;门店装修用了 5 种小众配色,后期补漆找不到同款色号,维护成本翻了倍;设计的 “艺术化图形”,顾客吃了 3 次都记不住,朋友问 “哪家店”,只能说 “就那个挺好看的”—— 这钱不就是扔水里?核心问题就一个:你把 VI 当成了 “成本项”,却没意识到它是 “能帮你省更多钱、赚更多流量” 的投资项。真正值钱的餐饮 VI,不是多好看,而是 “让顾客花 1 秒记住,让你花 1 块钱产生 10 块钱的传播效果”。
餐饮 VI 的本质是 “符号简化 + 重复曝光”,越简单的符号,越容易记、落地成本越低。这 3 个逻辑,我用国内外案例给你讲透:
1. 符号要 “窄” 不要 “宽”:1 个记忆点顶 10 个复杂元素
什么叫 “窄符号”?就是只抓 1 个顾客能瞬间记住的点 —— 颜色、图形、甚至一句话,多了反而乱。
国外案例:In-N-Out 汉堡你想下 In-N-Out 的 VI:红色字体 + 黄色箭头,门店就红白两色,没有任何复杂装修。设计成本极低,但你在街边看一眼,就知道是它。为什么?因为它把 “红白配色 + 箭头符号” 做到了极致:杯子、包装、员工工服全是这两个颜色,顾客吃一次就记住,甚至不用看 logo,看到红白配色就知道是它。
反观有些汉堡店,又搞蓝色又搞绿色,还加个复杂的汉堡图形,顾客记不住,设计和印刷成本还高了 20%,完全没必要。
国内案例:蜜雪冰城蜜雪冰城的雪人 logo + 粉色主色,简单到小学生都能画。但你看它的落地:门店门头就是粉色底 + 白色雪人,杯子、吸管、外卖袋全是这个组合,甚至店员的围裙都是粉色。你走在大学城,远远看到粉色招牌,就知道 “能买便宜奶茶”。
关键是成本:粉色是基础色,印刷不用多套色;雪人图形简单,制作灯箱、海报的成本比复杂 logo 低 30%。但回报呢?顾客辨识度拉满,甚至有人因为 “粉色好看” 主动拍照发朋友圈,免费帮它传播。
2. 空间符号要 “重复” 不要 “堆砌”:1 个元素用到底,省成本还加深记忆
很多老板觉得 “门店要多加点元素才显高级”,结果装修花了十几万,顾客却记不住重点。真正省钱的空间 VI,是 “1 个核心元素重复用”。
国外案例:Shake Shack这家店的空间符号就一个:绿色遮阳棚。不管在纽约街头还是上海商场,它的门店都顶着这个绿色棚子,搭配白色招牌,没有其他花里胡哨的装修。你想,绿色遮阳棚成本多低?就是普通棚子刷个绿色漆,但重复出现后,顾客只要看到 “绿色棚子 + 白色招牌”,就知道是 Shake Shack。
更重要的是,它不用为不同门店做不同设计:商场店和街边店的核心元素一样,装修成本比 “一店一设计” 省了 40%,还能保证全国门店的辨识度统一。
国内案例:老乡鸡老乡鸡的空间符号更简单:红色门头 + 门口的老母鸡雕塑。你去任何一家老乡鸡,进门先看到红色门头,再看到那个鸡雕塑,不用看其他的,就知道是它。而且这个雕塑成本不高,批量制作的话,每个也就几百块,但作用极大 —— 顾客带朋友来,会说 “就那个门口有鸡雕塑的店”,比说 “绿色招牌的店” 好记多了。
再看它的内部:白色墙面 + 红色桌椅,和门头颜色呼应,装修材料都是最基础的,没有复杂的吊顶、装饰画,单店装修成本比同规模中餐店低 2-3 万,但顾客记住它的概率反而更高。
3. VI 要 “绑场景” 不要 “纯好看”:让顾客帮你免费传播
最好的 VI,是能 “嵌在顾客的消费场景里”—— 顾客吃饭、拿外卖、拍照时,都能自然露出你的符号,相当于免费帮你打广告,这才是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国外案例:星巴克星巴克的绿色 logo + 白色杯身,你以为只是好看?其实是精准绑定场景:顾客拿着白色杯子走在街上,绿色 logo 特别显眼;拍照发朋友圈时,杯子上的 logo 自然入镜;甚至办公室里,同事看到绿色 logo 的杯子,就知道 “你买了星巴克”。
你算笔账:星巴克没花一分钱广告费,靠顾客手里的杯子,每天在全国传播几百万次。而它的杯子成本呢?白色杯身 + 绿色单套色印刷,比彩色杯身便宜 5 分钱 / 只,一天卖 100 万杯,一年省 182 万,还赚了免费传播,这才是聪明的 VI。
国内案例:瑞幸咖啡瑞幸的小鹿 logo + 蓝色杯,和星巴克逻辑一样,但更 “接地气”。你看它的外卖袋:蓝色袋子上印着白色小鹿,顾客拿外卖时,小区里、电梯里的人都能看到;甚至喝完的杯子,扔垃圾桶前,别人也能看到小鹿 logo。
而且瑞幸的 VI 落地极省成本:蓝色是基础色,印刷成本低;小鹿 logo 简单,印在杯身、袋子、优惠券上都不用调整。但回报呢?现在你看到蓝色咖啡杯,第一反应就是瑞幸,这就是 “场景绑定” 的威力 —— 花小钱,让顾客帮你做传播。
很多老板不是不想省,是踩了坑才多花钱。这 3 个坑,你一定要避开:
别找 “全能设计公司”,要找 “懂餐饮的”有些设计公司做的 logo,放在电脑上看挺好看,但落地时发现:印在小尺寸的名片上看不清,或者颜色太复杂,做灯箱要多花几千块。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懂餐饮的 “落地场景”—— 餐饮 VI 要用到门头、杯子、打包袋、菜单、员工工服,甚至小到牙签包装,这些都需要 “简单、易印刷、成本低”。
正确的做法是:找做过餐饮案例的公司,问他们 “这个 logo 印在 5cm 的牙签包装上能不能看清?”“做 1000 个打包袋,成本比普通设计贵多少?”—— 懂餐饮的设计,会在设计时就帮你算成本,而不是只讲 “艺术感”。
别追求 “独特性” 而忽略 “易记性”有些老板觉得 “我的 logo 要和别人不一样”,就搞个抽象的图形,比如一堆线条、一个奇怪的色块。结果呢?顾客看了 3 次都记不住,朋友问 “哪家店”,只能说 “就那个图形很奇怪的”。
你要知道:餐饮是 “高频消费”,顾客记不住你的符号,就不会复购。不如做 “简单的组合”,比如 “图形 + 文字”(蜜雪冰城的雪人 + 文字)、“颜色 + 文字”(正新鸡排的红底黄字),虽然看起来不 “独特”,但顾客能记住,复购率才高 —— 复购率提升 10%,比 “独特但没人记” 的 logo 值钱多了。
别只做 “一次性设计”,要 “全触点贯穿”有些老板花了钱做 logo,结果只用到门头上,杯子、袋子、菜单上还是老样子。这就等于浪费了一半的钱 ——VI 的核心是 “重复曝光”,只有让顾客在所有触点都看到你的符号,才能记住。
比如你做了一个 logo,要用到:门头、收银台、菜单封面、打包袋、杯身、员工工服、外卖平台头像、甚至门口的海报。这样一来,顾客从进门到点餐,再到拿外卖,都能看到你的符号,记不住都难。而且分摊到每个触点,设计成本反而低 —— 比如 logo 设计费 5000 块,用到 10 个触点,每个触点才 500 块,比每个触点单独设计省多了。
餐饮老板赚钱不容易,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VI 设计的核心不是 “好看”,是 “让顾客记住你,让你少花钱多赚钱”。从今天起,别再把 VI 当成 “成本”,要当成 “能帮你省成本、赚流量” 的投资 —— 找对方法,花小钱也能做出让顾客一眼认、主动传的品牌符号。
来源:花万里餐饮品牌策划设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