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梨花诗词,写尽人间相思: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9:57 3

摘要:每当《梨花颂》响起,醇厚流丽的梅派唱腔加上精彩绝伦的舞蹈演绎,人们就仿佛梦回大唐,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歌《长恨歌》。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

每当《梨花颂》响起,醇厚流丽的梅派唱腔加上精彩绝伦的舞蹈演绎,人们就仿佛梦回大唐,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歌《长恨歌》。

梨花一开一落,杨玉环就从宠冠六宫的倾城贵妃,化为马嵬坡下的一抔香土。多少风流妩媚,多少情爱缠绵,散落在春风里。

从此,只要唐明皇想起杨贵妃,心头就会落满梨花雨。它是美人泪,胭脂泪洒梨花雨;它是相思恨,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带雨,不只是美人落泪的我见犹怜,还是情人相思的黯然断魂。梨花,离也。尤其当离别指向阴阳相隔,更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在古诗词里,梨花常常用来寄托离愁别恨与相思悼亡。与如今梨花的花语是纯真一脉相承,象征纯净而唯美的爱情,渴望一生永不分离。

这份美好而永恒的愿望,在梨花堆雪的枝头,在梨花月夜的院落,也在梨花满地的黄昏。

1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五》

梨花风起正清明,因梨花开在清明前后,又被称为“清明之花”。

梨花淡白素雅,既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清明节气相暗合,又与扫墓祭祖的清明文化传统相匹配,一如白居易所言,“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这梨花枝上层层雪,是世人难以逾越的生死之别,让活着的人一生肠断,集凄美与哀愁于一身。故乐天还言,“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乐天将江岸梨花比作孀居少妇,默默忍受阴阳相隔苦痛。而好友元稹则自己活成了一树梨花落,自妻子韦丛去世后,只剩残枝绿叶。

当初百花齐放,元稹曾摘得一枝梨花赠与爱妻,那时只觉梨花如雪人似玉,同样洁白柔美,占尽天下春色。

如今斯人已逝,他自己就像江岸那两三株梨树,梨花无情坠落,只剩枝头绿叶孤独地走向暮春,了此残生。

没有了鲜花的绿叶,生命还有什么完整可言,恰如失去了爱妻的元稹,大梦一场空。故而“偏摘梨花与白人”,当初有多么美好,如今就有多么哀怨。

哀怨为何春去花残,来去匆匆;哀怨为何物是人非,美梦成空;哀怨为何偏摘梨花,一语成谶,独留自己活成一株孤独的梨树。

所以,对于元稹来说,梨花是故去的爱妻,绿叶是残存的自己。满树梨花落,一生相思雪。

2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晏殊《寓意》

梨花有很多浪漫的别称,如玉雨、晴雪、淡客。而晏殊的这座梨花院落,最适合淡客居住。

所谓淡客,取其宁静淡泊之寓意。一如古人所言,“梨之妙者,花不作气,醉月欹风,含烟带雨,潇洒风神,莫可与并。”

倘若没有与情人分离,晏殊本可与佳人在这座梨花院落过着岁月静好的幸福生活,和月折梨花,含烟吹柳絮,琴瑟和鸣过一生。

可惜世事无常,佳人再也无法坐着油壁香车如约而至。这份“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好爱恋就像巫山彩云任意东西,转瞬即逝。

多情似晏殊,难忘那时初见,难忘曾经相恋。几何时,你我漫步在这座幽静庭院,满树梨花幽幽绽放,一池柳絮轻轻飘荡,溶溶月色与淡淡春风将彼此身影拉得很长,而心理距离却靠得很近。

我们在花前月下互诉衷肠,在柳絮池塘难舍难分。可如今梨花开遍又清明,梨花树下只剩我自己独饮独醉还独悲,自寒食节禁烟以来,不知饮却了多少寂寥与萧索。

你到底身处何方,心系何处。你可知晓,我那写满相思意的红笺小字多想跨越山长水阔,寄到你的手心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将梨花、月色、柳絮、池塘还有春风等多种意象叠加在一起,再用“溶溶”与“淡淡”两个叠词加以渲染,一帘幽梦的美好易逝,此生相思的缠绵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地溢出字里行间。

每到花月正春风,相思欲断魂,后人就会想到这座梨花院落,“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道不尽的幽迷凄怨。

3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单单黄昏,就让无数文人墨客“暝色生愁”。再来一个梨花雨落,离人情何以堪。

所以每当梨花与黄昏交织在一起,“晚风细落梨花点,飞上春衫总是愁”,没有人能从梨花满地不开门里超脱出来。

纳兰也不例外,当与其情投意合的表妹宫门一入深似海,“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道尽相思缠绵。

当妻子卢氏香消玉殒,“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写尽一生悼念情深。此词同样是为亡妻所作,妻子就如暮春梨花片片零落,何其美好,却也何其短暂。

只是无情斜阳为何也要匆匆下山,不知道人间尚有离人正在相思断肠,意欲为已故佳人招魂续魄,再续前缘。

想当初,他也与妻子卢氏花下浪漫,灯下销魂。银粉笺纸写满海誓山盟,同心结上布满浓情蜜意。可如今,只能在梦里追寻。

可即便如此,他也甘愿化作梦中人为伊招魂。从朝朝到暮暮,他对着亡妻画像不断呼唤她的名字,多么希望她就像赵颜所唤画图里的真真,从画中走出来。

画里真真,本是唐朝人杜荀鹤所编撰《松窗杂记》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进士赵颜对画中佳人一见钟情,按照画家要求,呼唤其名字“真真”百天便可从画中复活。

真真复活后,为赵颜生儿育女。可惜后来因为听信友人之言,他误以为真真乃妖精便意欲杀之。但真真乃南岳山仙女,对夫君的怀疑大失所望,悲痛地返回画中。

从此,任凭赵颜如何呼喊,真真再也没有从画中走出来。纳兰相思难解,也寄希望于这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可见内心情深。

如今清明已过,梨花已是半含春雨,半落春泥。最后,祝福天下有情人:明月梨花依旧,春风杨柳情浓,年年岁岁与君同。

来源:此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