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严贵妃:一生未当上皇后,王朝末路的见证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16:18 1

摘要:在朝鲜王朝与大韩帝国交替的历史洪流中,纯献皇贵妃严氏是一位颇具争议且无法被忽视的女性。她出身贫寒却在宫廷中步步攀升,虽终其一生未能登上皇后之位,却深度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纷争,成为王朝末路的特殊见证人。

在朝鲜王朝与大韩帝国交替的历史洪流中,纯献皇贵妃严氏是一位颇具争议且无法被忽视的女性。她出身贫寒却在宫廷中步步攀升,虽终其一生未能登上皇后之位,却深度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纷争,成为王朝末路的特殊见证人。

一、贫寒出身,宫廷挣扎

严氏生于1854年,本贯宁越,是严镇三之女。其出身在当时被时人以“卑贱”“下民”形容,家境十分贫寒。6岁时,她便入宫成为宫女,而后成为闵妃(明成皇后)的侍卫尚宫,负责闵妃的内殿事务。彼时的宫廷,是闵妃的天下,闵妃因高宗李熙长期无子,对后宫中有子女的嫔御极为忌惮,迫害不断,导致朝鲜宫廷二十年不闻婴儿啼哭之声。

大约在1885年,高宗偶然临幸严尚宫,此事被闵妃发现后,闵妃怒不可遏,甚至企图杀死严尚宫。幸得高宗竭力求情,严尚宫才免于一死,但仍被撵出宫廷。这次经历让严氏深刻体会到宫廷的残酷与自身的渺小,也为她日后在宫廷中谨小慎微、伺机而动埋下伏笔。

二、时势造人,重获恩宠

1895年,朝鲜发生“乙未事变”,闵妃在景福宫中被日本人暗杀。闵妃的死,给了严氏重返宫廷并获取权力的绝佳机会。事变发生5天后,严氏就被召入宫中,重新得到高宗的宠幸。而真正让她获得高宗信任的,是1896年发生的“俄馆播迁”事件。当时宫廷被日本控制,藏匿在俄国驻朝公使馆的李范晋等亲俄派秘密与宫中联系,并用四万两银子买通严尚宫。严尚宫利用自己的身份,“日夜惧上以变乱更作,至是又泣愬乱机在今夕,适出避之”,向高宗传递亲俄派的密函,在她以及金尚宫、杨尚宫和宦官姜锡镐等人的撺掇下,高宗于1896年2月11日乘坐内命妇的轿子逃出景福宫,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

通过“俄馆播迁”,高宗成功借助俄国力量摆脱日本控制,打倒亲日政权,严氏也因在此事件中立下大功而备受宠爱。尽管日本方面已知晓她是高宗的爱妃,且当时她身份仍低,但这并未阻碍她在高宗心中地位的攀升。

三、野心膨胀,干预朝政

1897年10月12日,高宗李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8天后,严尚宫诞下一子,即英亲王李垠。2天后,她被册封为贵人。随着儿子的诞生,严氏的野心愈发膨胀,开始效仿闵妃,试图干预政事。史载“严氏专事祈禳之术,糜财巨亿,干预政事,大小官职多出其口,其姻娅族属多得官爵,权倾朝野。”1899年,日本驻韩公使加藤增雄也向本国政府报告:“目前严贵人于宫中颇专威权,常容喙于大臣之任命、其他诸官吏之任免,故政府大臣欲扩张其权力者,必先以结托严贵人为必要。”当时,赵秉式、尹容善等朝廷重臣与严氏关系密切,严俊源(陆军参将)、严柱益(军部协办)、金永振(陆军参将)等严氏外戚也相继被委以要职,一时烜赫。

然而,严氏要干预朝政,首先需要名分。尽管她已成为高宗后宫之主并开始涉政,但她不甘于嫔妃地位,一心觊觎大韩帝国正宫宝座。从1899年起,就有册封她为皇后的议论,姜赞、金思辙等人也上疏请封严氏为妃。1900年8月,严氏之子李垠被封为英亲王,随后严贵人被册封为淳嫔。1901年9月,朝鲜纯祖的生母绥嫔朴氏被追封为绥妃,严氏亲信尹容善趁机向高宗进言,既然绥嫔能升格为绥妃,严嫔也应封妃。赵秉式也上疏称:“今淳嫔严氏,久在嫔御之列,夙著明章之誉,且有皇子之贵,而官秩犹卑,恐有欠于以子贵之典也。伏望亟施封妃,以定其号,允合仪节焉。”于是在1901年10月,严氏被升为淳妃,宫号“庆善宫”。

封妃只是严氏的跳板,她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大韩帝国皇后。在她的授意下,部分儒生和大臣展开了“升后上疏运动”,在韩国掀起巨大风波,甚至牵扯到韩国的外交,成为大韩帝国政坛的重要事件。

除了谋求后位,严妃还企图将儿子李垠立为皇储,取代当时的皇太子李坧。因李坧体弱多病且无生育能力,严妃在争取当皇后的同时秘密推进这一阴谋。为此,她积极与日本联合,1900年派玄映运访日,以达成日韩国防同盟为条件,阻止在日本的义亲王李堈和兴宣大院君之孙李埈镕归国,以免威胁李垠的地位。

四、折戟沉沙,梦断后位

严妃的种种阴谋最终未能得逞,主要原因是高宗皇帝的慎重。高宗虽宠幸严妃,但心中仍挂念明成皇后,且“上素笃爱太子,以妃若正位,则太子当称臣呼母,故不忍决焉”。此外,严妃联日的做法与高宗中立外交的政策相悖,未得到高宗允许,高宗的心腹宦官姜锡镐也反对严妃升后。

在这种情况下,高宗选择了折中的办法,于1903年12月25日将严淳妃升为皇贵妃,而非皇后,严妃接受百官朝贺,升后风波也告一段落。这场升后风波对当时的韩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剧了大韩帝国内部的派系对立,而此时韩国外部日、俄对立不断激化,大韩帝国在列强夹缝中愈发艰难。

五、亲日倾向,复杂形象

严妃在宫廷斗争和政治干预中,对外采取亲日态度。这一态度既源于她为实现自身政治野心而寻求日本支持,也反映出当时日本在朝鲜半岛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在与日本的互动中,严妃曾为儿子李垠的归国等问题与日本方面有过交锋。例如,她曾就世子归省问题与寺内正毅发生争执,严贵妃不依不挠,怒目瞪着寺内说:“学校放暑假,无论哪个孩子都会回家,就世子去了北海道,他有空旅行,却不回朝鲜,这才是岂有此理!请一定让他回来。不仅是看在伊藤公约定的份上,也要顾及人情啊……” 尽管如此,整体而言,她的亲日倾向是较为明显的,这也使她在历史评价中更添争议。

六、晚年善举,历史评说

不过,严贵妃晚年兴办女子教育、赈济穷人等活动得到了赞许,成为她生前的闪光点。金允植盛赞道:“宫闱深严,贵妃之德之行,外间不得以详闻。惟见于外而可以垂范于百世者,其大者有二焉,即兴学、恤孤是也。兴学为时政之急先务,而女子教育为兴学之本;生民之无告者莫如四穷,而孤儿为四穷之最。方其众志未开之时,贵妃首举此二者,躬率导化,以佐仁政之治。赐田捐财,以养女士;节衣贬食,以恤贫孤。上行下效,四方风动,数年之间,闺阁多咿唔之声,道路无呻吟之儿。语其丰功伟绩,自古彤管之史所未曾有也。”

1910年日韩合并后,严氏被降为贵妃,次年去世,谥号“纯献”。她的神位被存放在德安宫(备注:前文朝鲜七大宫有提到)。回顾严氏的一生,她身处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以贫寒之身跻身宫廷权力中心,虽有干政、亲日等备受争议的行为,但晚年的善举也为她的形象增添了一丝温情。她一生渴望登上皇后之位却终未成功,其个人的命运起伏,也正是大韩帝国从建立到最终被日本吞并、王朝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成为那段复杂历史的见证者。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