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 629 年,玄奘怀着坚定的信念毅然离开长安,一路辗转经过秦州、兰州、瓜州、高昌国、屈支国、大清池、赭石国、今巴基斯坦地区,最终成功抵达印度佛教中心纳兰托寺。这一路,整整耗费了漫长的 17 年岁月,其间途经的国家多达一百余个,全程更是长达 12000 公里
这是当年玄奘西天取经的路线图,一眼望去,竟是绕了完完整整的一大圈。您或许会心生疑惑:从南边走难道不是更为便捷,距离不是更近吗?
公元 629 年,玄奘怀着坚定的信念毅然离开长安,一路辗转经过秦州、兰州、瓜州、高昌国、屈支国、大清池、赭石国、今巴基斯坦地区,最终成功抵达印度佛教中心纳兰托寺。这一路,整整耗费了漫长的 17 年岁月,其间途经的国家多达一百余个,全程更是长达 12000 公里。这一路走来,其艰难险阻简直难以言表。
首先要指出的是,玄奘此次出行乃是偷渡出国。在瓜州的时候,他就差那么一点儿就被当地官府捉拿归案,情况万分危急。而在这之后,他还要勇敢地穿越气候极度恶劣的高原雪山。那重重困难,说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都算是说得少了。
那么,玄奘西天取经为何不选择走南线呢?难道不是走南线路线更短、所需时间更少吗?倘若走南线,首先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四川盆地。“蜀道难,难以上青天”,那道路的崎岖难行简直超乎想象。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四川盆地,又会来到横断山脉一带。横断山脉地势险峻,林谷之间高差悬殊极大,山崩、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还有地震不时来袭。在古代那个时候,若是在这些地方遭遇不测,恐怕连死了都无人知晓。
或许有人会问,那走青藏高原不行吗?毕竟看起来距离也挺近的。然而,要知道,即便是在当下,青藏高原的道路也并不好走,更何况是在古代呢?一路上尽是无人区,高原极端气候肆虐,还要翻越雄伟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其艰难程度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而且在当时,青藏高原被吐蕃所掌控,他们不信奉佛教,并且还是唐朝的死对头。如此一来,玄奘若走此路去取经,是很难获得任何帮助的。
但走西域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自汉代以后,西域沿途的商贸活动日益繁荣,有众多做生意的人来来往往,形成了一条成熟稳定的路线。并且,西域诸国与唐朝关系融洽和睦,其中大多数国家还信奉佛教,像高昌国、秋瓷国等等,都能够给玄奘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正因如此,玄奘才最终选择了走这条路线,虽说来回花费了 19 年的漫长时间。
古代的交通条件极为有限,对于路线的选择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地理环境、政治局势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唐朝时期,对于南线的探索和了解相对较少,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信息。西域地区长期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玄奘选择走西域,不仅能够获取佛教经典,还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唐朝与西域诸国保持着较好的外交关系,这为玄奘的西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南线所涉及的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综上所述,玄奘选择走西域这条路线,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多方面因素权衡之后的明智之举。
来源:曲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