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来自:赣-玉山-殿口村(我这个村名称的来历应该有故事,但我不清楚,所以不瞎编),世世代代,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阶级”记得读小学那会儿我就在书上看到过,初中的历史书上明明白白就有这么句话“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政治纲领、思想理论和组织能力四个维
原创 刘华军 ADF牛哥庄园 浙江
我来自:赣-玉山-殿口村(我这个村名称的来历应该有故事,但我不清楚,所以不瞎编),世世代代,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阶级”记得读小学那会儿我就在书上看到过,初中的历史书上明明白白就有这么句话“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政治纲领、思想理论和组织能力四个维度”。
打那时开始,有个问题就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就农民阶级有这么多的局限性?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局限性形成是谁之过?
接下来我就把书本上学到的(照本宣科),加上一些历史学家(司马迁、顾炎武,陈寅恪、胡适……)的观点、历史类名著、包括一些野史(野的才有味)及我自己脑子里的三瓜两枣(从一个简单人的角度)拼凑拼凑,分享给大家,期待一起阅读、鉴别、评论、当然也可以谩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和社会学问题。指的是在历史发展和变革进程中,农民阶级所表现出来的在政治眼光、组织程度、思想意识和革命目标上的短视、涣散、保守和不彻底性。
其形成原因根植于这一阶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板凳搬过来吧):
一、经济基础与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1. 生产方式: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孤立的小农经济,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在小块土地上进行生产。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生产和消费高度统一,对外部市场和社会的依赖度极低(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导致的后果:
分散性与组织涣散:就是“一盆散沙”,他们由一个个孤立的家庭组成,彼此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大规模、有纪律组织和行动变得异常困难,但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保守性:生存直接依赖于土地和气候,靠天吃饭,风险无法预知。因此,他们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生产秩序,害怕变革,具有天然的保守性。他们的革命目标往往仅限于恢复被破坏的旧有秩序(如轻徭薄赋),而非创造一个新世界。
(我的理解是:因为不合作,也就不交流,信息不全面,更加不开放,所以很顽固)。
还有就是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发展缓慢(我理解为:为了口吃的,几乎耗掉了所有的时间。有人调侃:饥饿的人不抑郁,因为目标很坚定,搞吃的!酒足饭饱才思那啥)。
(我的理解是:农民阶级没时间思考。“碌碌无为”这个成语,我理解为是一条包含因果的逻辑定律)
小插曲:糖尿病也许是我们这个一直饥饿着的民族身体对突如其来丰富营养物质涌入的应对机制缺失症!
二、政治与阶级地位(本质原因)
1. 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同属于封建生产方式的范畴,他们反对的是个别地主或暴政,而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本身。因此,即使起义成功,要么很快失败,要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无法跳出封建制度的循环。
2. 缺乏独立的政治意识形态:
在思想上,农民阶级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奴役,如君权神授、宿命论等级观念。(跳蚤实验,认命了,盖子打开了,也挑不出心理高度了)他们起义时往往借用宗教、神秘主义或“恢复旧秩序”为口号(如“替天行道”),无法提出一套科学的、先进的、能够指导社会彻底变革的新思想体系(以满足欲望为最高目标)。
3. 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长期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缺乏政治经验和治理能力。即使夺取了政权,也很容易被官僚化或封建化,模仿他们曾经反对的旧统治阶级的模式进行统治(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三、思想与文化层面
1. 皇权主义思想:
由于经济上的分散和孤立,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来代表他们,赐给他们雨露和阳光。因此,他们通常反对坏皇帝和贪官,但期盼“明君”和“清官”,本质上是对皇权制度的维护,而非否定。
2. 平均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
农民革命提出的最先进口号往往是“均贫富、等贵贱”之类的平均主义。这种思想反映了对剥削的强烈反抗,但它主张的是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对财富进行平均分配(管钱的和发钱的是一伙人,然后吆喝只是让自己以傻傻的样子感觉良好),是一种空想,无法真正指导社会向前发展。它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
3. 狭隘性和宗派主义:
基于地域、宗族形成的观念很强,容易形成小山头、小团体,难以团结成一个具有统一意志的坚强整体。在改革或是革命还没进行到底就已经分崩离析啦。
总结:
总而言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并非源于其个人品质或道德,而是由其落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这种生产方式塑造了他们分散、保守、狭隘的社会特征和政治观念。
农民阶级又是一个具有革命性和保守性双重特性的阶级(妈的,活不下去了,干,但是想了想,明天不知道去哪里干饭,算了算了)。当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让这一阶级连苟活都没机会的时候,(大饥荒),巨大的革命力量才会激发,并足以撼动甚至摧毁旧的统治王朝,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无法独立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也无法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必须用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和引导农民,克服其局限性(克服),才能将这支伟大的力量引向正确的方向(不能做领导,只能被领导)。
奴隶制也好,封建制也罢,统治阶级可不希望你会思考,所以就想法设法让你没时间思考,不敢思考,慢慢就不会思考,因为他们经不起被思考!所以“鱼”民政策,“雨”民之术……层出不穷(答案找到了吗?)
(2200字)谢谢阅读,仅供参考,欢迎指教!
资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号观点。
来源:草根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