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故事:诗仙李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8:52 3

摘要:话说唐玄宗执政后期崇尚奢华,又专宠杨贵妃,以至四方州郡、节镇的官员,都奉承趋附,纷纷搜罗灵禽彩兽,异宝奇产等物来贡献。

诗仙李白

话说唐玄宗执政后期崇尚奢华,又专宠杨贵妃,以至四方州郡、节镇的官员,都奉承趋附,纷纷搜罗灵禽彩兽,异宝奇产等物来贡献。

番邦渤海国

一日,有一番邦名叫渤海国,派使臣前来,却并没有什么奇物,只有国书一封。

阁门舍人传接,递到玄宗面前,玄宗命番使先回馆驿等候。

番使走了以后,当值宣奏官肖灵打开番书一看,却大吃一惊,原来那番书上的字,非草非隶非篆,奇形怪状,肖灵一个不识。

肖灵愣了半天只得说自己不认识,玄宗让把番书交给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也不认识,再给杨国忠,仍是如此,二人窘迫不已。

玄宗又命找来专门翻译外国文字的官儿来看,还是不认识。

玄宗气得说道:“堂堂天朝,这么多官员,竟无一人能识字,惹小邦耻笑,限你们三天,若无回奏,一律罢官。”

众官员散朝后,一个个愁眉不展,无计可施。

再说陪伴番使的少监贺知章,是当时有名的诗人,有个好友叫李白,天姿聪敏,才高八斗,诗名卓著又好喝酒,轻财仗义,自号青莲居士。此时正寄住在贺知章家。

李白见贺知章闷闷不乐,便询问有什么难事,贺知章把无人认识番书的事说给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番字有什么难认,只不过没让我看到罢了。”

贺知章又惊又喜

贺知章又惊又喜,次日早朝时,就奏玄宗道:“臣有一个布衣之交名李白,博学多才,认识番书,望陛下允许他进朝。”

谁想内侍奉旨去召李白,李白却不来。

贺知章又对玄宗道:“此人文章盖世,学问惊人,去年入试,不知什么原因,被监督官抹了试卷,所以未中第,他不愿布衣入朝,陛下能否赐他冠带?”

杨国忠,高力士二人心想:此人这么大谱儿?又想起旧事,就劝阻玄宗不要召他。

却见左相李适之,京兆尹吴筠,集贤殿待制杜甫,一齐出班奏道:“李白是天下奇才,望陛下速速召来,以见圣上求贤下士。”

玄宗见众人都称李白奇才,兴趣大增,传旨赐李白以五品冠服,入朝复命。

李白入朝,玄宗见李白一表非凡,气度潇洒,心里高兴,温言抚慰道:“卿怀才不遇,朕已知道,以后必不会屈了你。”

命侍臣把番书拿过来,交给李白。

李白粗粗一看,便高声读了起来,流畅如水,无一点迟顿,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玄宗却龙颜不悦

玄宗却龙颜不悦,原来番书上说的是渤海国让唐朝把高丽一百七十六城给他们,否则就要起兵来杀。

李白奏道:“过去番邦上表,都要写中国字体,现在直接用番文,已属非礼之举。”

玄宗问众臣意见,李林甫奏道:“番人国小力微,口出狂言,可以征讨。”

杨国忠却说道:“高丽离我国太远,与其劳师丧财,不如将最远的几个边城放弃。”

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启奏:“昔日太宗三征高丽;高宗皇帝时,大将薛仁贵率兵数十万,相持多年才奠定了,怎能轻易放弃?”

众臣议论纷纷,李白又说道:“我料定番王不过是来试探,明日臣可用番文传陛下草诏,诏词恩威并施,番王必降顺。”

玄宗惊喜中又有犹疑,李白说可毒(番王的名字)知我们懂番文,必然不敢小看。

次日升殿,百官齐集,贺知章领番使入朝候旨,李白纱帽紫袍,金鱼象笏,飘然如神仙立于殿阶。

李白手拿番书,对番使说道:“小小番邦上书,出言无礼,本应发兵征讨,但我唐皇大度如天,不与计较,有诏批答,你静候恭听。”

番使见这气势,战战兢兢立于丹墀之下。

玄宗命设七宝文几于御座旁,铺下文房四宝,赐李白坐锦绣墩草诏。

李白并不着急坐下,却奏道:“臣有话但不敢说,望陛下恕我狂傲,才肯说。”

李白出谋

玄宗应允,李白道:“臣去年赴试,遭右相杨国忠,太尉高力士斥逐,心中有气,如陛下让杨国忠替我磨墨,高力士替我脱靴方可,而且番使见我如此受宠,必不敢轻视诏书。”

玄宗正在用人之际,又深爱李白之才,当即允奏,命高力士,杨国忠过来。

杨、高二人恨得心里咬牙,却不敢抗旨,况且番书只有李白能认,皇上全仗着他呢。

杨国忠磨墨,高力士上前给李白脱掉靴子,换上内侍递过来的御用云头朱履。

李白这才欣然就坐,举起兔毫笔,手不停挥,一会儿,便写成一道草诏,然后又用番文写了一副本。

呈给玄宗,玄宗看罢,大喜道:“诏语威严堂皇,足以让番人心惊胆战,显我大唐气派。”

又看了副本,啧啧称奇,原来那字迹与番书一点不差,传给众官看了,众官无不惊叹。

李白下殿,叫番使听诏,声音洪朗,番使俯首而听,不敢仰视。

番使辞朝出来,贺知章送出都门,番使小心问道:“这学士是什么官?能让右相磨墨,太尉脱靴?”

贺知章道:“右相、太尉,不过是人间贵官,那个李学士,却是上界谪仙,偶来人间,助我天朝。”

番使惊骇不已,回国见了番王,细纸的说了一遍经过。

番王大惊

番王大惊,与文武朝臣商议道:“中国有神仙帮助,如何能敌得过?”

于是写了降表,派使臣入唐朝谢罪,情愿称臣纳贡。

玄宗经此一事,将李白视为珍宝,先升为翰林学士,后又赐金帛珍玩,还时常命李白在殿侧寝宿。

玄宗欲再给李白加官,李白坚辞不受,说自己生平爱闲散,有美酒痛饮就知足了。

玄宗于是下诏光禄寺,每日供李白好酒,任他到处自由游玩,饮酒做诗。

一日,玄宗在沉香亭设宴,与杨贵妃观赏牡丹花,宣召李白来作新词。

乐工李龟年奉旨来到翰林院找李白,人说李白早晨就到长安街上酒家吃酒去了。

李龟年忙叫手下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带、牙笏,一同到市街上寻找。

正遍找不着,忽听得前面酒楼上有人高声狂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李龟年琢磨此人必是李白,忙带手下奔入酒肆,大踏步上楼来,果然是李白,正一个人独自吃酒,已吃醉了。

宣李学士速到沉香亭见驾

李龟年上前高声道:“奉圣旨,宣李学士速到沉香亭见驾。”

李白摇摇晃晃站起来,念了一句陶渊明的诗:“我醉欲眠君且去,”说完了,又坐下,竟趴桌子上要睡觉了。

李龟年急得没办法了,忙叫手下一齐上前,连拥带扯,将李白抱下楼去,扶上马。

来到沉香亭,扶下了马,李白醉得不能行礼,玄宗命内侍在亭旁铺一块紫毡,叫他先卧一会儿。

然后,玄宗又脱下御袍盖在李白身上,见他嘴边有口水流下来,又亲自用袍袖擦抹。

杨贵妃在旁边,又命内侍取来冷水,喷到李白脸上。

李白惊醒,睁眼见皇上在眼前,急忙挣扎起来,趴地上叩罪:“臣该万死。”

玄宗亲手扶起赐坐,命端来醒酒汤,又亲手端给李白。

李白喝下鲜鱼汤,心神一爽,玄宗这才命他做新词,以记赏花之事。

李白将亭下牡丹略扫一眼,出口便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玄宗听了,龙颜大悦道:“学士真仙才也,”立刻命李龟年与梨园子弟谱成曲。

曲成,李漠吹羌笛,花奴击羯鼓,贺怀智击方响,郑观音弹琵琶,一齐唱和起来,果然是婉转动听。

命李白再做一首

玄宗没听够,命李白再做一首,李白却要先吃醉了再做。

玄宗不解,李白道:“我有一句诗道‘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我自称酒中仙,酒兴愈浓诗愈高。”

玄宗哈哈大笑,命内侍拿来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赐给李白一大杯。

李白一饮而尽,提笔写成:“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玄宗心花怒放,让杨贵妃捧御用的端溪砚,再求一首,李白又写:“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玄宗见此诗把人面花容,春情闺思都写尽了,待谱完曲,竟亲自用玉笛吹起来,不禁飘然沉醉。

自此后,李白才名越加显扬,不单玄宗深爱,连杨贵妃也很看重。

那高力士却深恨前几日脱靴的事情,心里道,我颇有威势,皇太子都称我为兄,大臣们有的叫我翁,有的叫我爷,小小一个学士,竟敢当着众人扫我的面子。

便琢磨着找个碴儿,在贵妃面前给李白说点坏话。又找来李白写过的诗仔细察看。

杨贵妃凭栏看花

想好了计策,便入宫见杨贵妃,杨贵妃正凭栏看花,口中吟诵着李白的诗句,颇为自得。

高力士趁四边无人,便说道:“老奴本以为娘娘听了诗,应该怨恨,为什么反倒如此喜欢?”

贵妃惊讶的问怎么了,高力士道:“可怜飞燕倚新妆,是用赵飞燕比娘娘,意在讽刺娘娘,难道娘娘不知?”

原来杨贵妃身体丰满,玄宗常说古代赵飞燕轻盈,风一吹就倒,要是贵妃,吹多少风都不怕,意思是笑她肥,梅妃也曾讽刺杨妃为“肥婢”,所以贵妃最恨说她肥。

贵妃本有女人小性儿,经高力士一说,便认为李白确是在讽刺自己,于是,反在玄宗面前数说李白醉酒无礼。

玄宗屡次要给李白升官,杨贵妃都一再劝阻,杨国忠,高力士又隔三差五的进谗言,渐渐,便不召他赴宴作诗。

李白明白被小人中伤,便上疏请休官回乡,玄宗又不准所请,于是李白终日纵酒放歌,不图仕进。

又过了些时日,李白见杨国忠、李林甫等狼狈为奸,弄权蔽主,朝政日坏,自己又不能扶救,决意辞官归田。

玄宗见李白去意已定,亲写敕书一道,凡李白所到之处,所有官员都要支给酒钱,不得怠慢,以奖励草诏番书之功。

李白出京,在朝各官都来相送,只有杨国忠高力士二人怀恨,不来送别。

李白游行名山胜迹

李白不马上回家,只到有名山胜迹的地方任意游行,逢州支款,遇县给钱,触景题诗,随乡饮酒,好不快活。

一日,正闲玩间,见一伙军牢打扮的人,持刀拿棍押着一辆囚车,囚车中的汉子,头如圆斗,形容伟俊,魁梧有英气,目光闪闪。

李白劫住囚车询问,原来这人叫郭子仪,在陕西节度使哥舒翰帐下做偏将,因奉兵令查视粮米,却被手下人把粮草烧了,罪责难逃,押赴军前正法。

李白见郭子仪不是那庸禄之辈,便有心救他,随囚车一起去见哥舒翰。一路上,有意问他军机韬略,郭子仪都对答如流。

到节度使住所,哥舒翰听说是满朝闻名的李学士来到,大为荣幸,亲自出营门迎接。

宾主落座,李白说明来意,要求他宽恕郭子仪。

哥舒翰沉默半晌,说自己一向赏罚必行,若释放郭子仪,事关重大,理应奏闻天子。

李白一听,这好办,当即写了一道奏疏,说郭子仪雄才伟略,堪称可用之人,请陛下宽恕失火之罪。

哥舒翰乐得情法两全,便命将郭子仪先收禁候旨定夺。

玄宗这边,见是李白所赞的人,岂能有错,传旨赦郭子仪之罪。

郭子仪感激李白救命之恩

圣旨到,郭子仪感激李白救命之恩,发誓终生为报。

李白见事已了结,自去别处游玩,临走,又再三嘱咐哥舒翰重视郭子仪。

郭子仪日后果然屡立大功,渐渐登上显位,不辜负李白慧眼识英雄。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

来源:谁还不会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