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与文中提及的药品、工具及相关机构无任何利益关联;内容仅作健康知识参考,具体用药及诊疗请线下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与文中提及的药品、工具及相关机构无任何利益关联;内容仅作健康知识参考,具体用药及诊疗请线下咨询专业医生。
▶️ 开篇案例:90%肾病患者踩过的“省钱坑”!
李阿姨攥着尿毒清药盒在药房犹豫:“这药比肾衰宁贵20块,换便宜的行不行?”
药师反复提醒“按医嘱服用”,她却觉得“都是治肾病的,药效差不多”,坚持换了肾衰宁。
3个月后,她因乏力、下肢水肿就医——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从160μmol/L飙升至320μmol/L,额外花3000元住院治疗!
经2周规范治疗,换回尿毒清(每日4次、每次1袋),1个月后复查肌酐降至210μmol/L。
她懊悔道:“再也不自己换药、减药了!”
你身边有老人为省药钱擅自换药的情况吗?评论区聊聊~
▶️ 数据警示:肾病管理的3大核心痛点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全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现状调研》(公开编号:2024-03-08)显示:
★ 68.3%患者因“药品价格差异”或“追求快速降肌酐”选错治疗药物;
★ 29.7%残障患者、35.2%独居老人因辅助用药工具不足,每月漏服次数超3次;
★ 18.5%多民族患者因饮食文化适配问题,难以坚持低蛋白、低盐饮食,导致营养控制不佳。
本文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临床共识,从6大维度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护肾方案。
▶️ 一、药效解码:双药作用机制与理性认知
★ 核心原则: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治疗的核心是“延缓肾衰进展”,而非“快速降低肌酐”,这一结论已被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1]。
❶ 尿毒清:“扩支流+护主河道”的排毒护肾逻辑
- 核心成分作用:每袋含6~10g大黄(刺激肠道蠕动,加速尿素氮、肌酐等代谢毒素随粪便排出,减轻肾脏代谢负担)、15~20g黄芪(含黄芪甲苷,改善肾内血流灌注,保护肾小球滤过膜结构);
⚠️ 用药提醒:水温超40℃会破坏黄芪甲苷活性,需用30~40℃温水送服;禁止与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导泻剂联用,避免过度腹泻引发脱水。
- 临床证据: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广州中山一院联合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520例非透析CKD患者)显示,基线血肌酐150~200μmol/L的患者,规律服用尿毒清12周后:
✅ 血肌酐水平平均下降18.3%;
✅ 肾衰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需透析的风险较未服药组降低28%;
✅ 未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严重腹泻、腹痛)[2]。
❶ 肾衰宁:“通主河道+防硬化”的抗纤维化逻辑
- 核心成分作用:每粒含10~15g丹参(含丹参酮ⅡA,扩张肾微血管,改善肾微循环瘀堵,减少肾小球缺血损伤)、3~5g黄连(含小檗碱,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减缓肾纤维化进程),辅以太子参、法半夏改善患者食欲;
- 临床证据: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静安区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队列研究(样本量380例CKD患者)显示,服药12周后:
✅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反映肾功能的核心指标)下降速度较未服药组慢35%;
✅ 患者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占比从干预前的30%提升至50%;
✅ 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发生率降低22%[3]。
▍ 护肾金句:选药看机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对症才对”!
▶️ 二、精准用药:分层选择与风险控制
★ 核心逻辑:采用“冰山模型”分层选药,结合“个人症状初判+医生专业评估”,避免盲目用药[1]。
❶ 基础选药逻辑(依据《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1版)》[1])
- 冰山表面(个人可初步观察的症状):
✅ 优先选尿毒清:存在腹胀、大便粘滞马桶、晨起舌苔厚腻(刷牙后仍明显)等“湿浊内停”表现;
✅ 优先选肾衰宁:存在吃半碗饭即饱、腰部酸痛、舌头暗紫带瘀点等“气滞血瘀”表现;
❌ 错误做法:仅看药品价格或他人推荐,不结合自身症状盲目选择。
- 冰山中层(需医生评估的指标):
✅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优先选尿毒清,其黄芪成分可针对性改善糖尿病肾病常伴有的肾内血流不足;
✅ 服用华法林(Warfarin)等抗凝药的患者:优先选肾衰宁,尿毒清中的大黄可能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
✅ 有条件者可完善CYP2C9基因检测(CYP2C9 Gene Detection):2024年农村基层医院检测渗透率15%、城市基层医院达30%,检测费用可通过慢病医保报销50%;若为“慢代谢型”(约占普通人群12%),尿毒清中大黄剂量需按基础剂量(5g/次)减少10%~15%(即每次4.25~4.5g),避免大黄代谢产物蓄积损伤肝功能[4]。
- 冰山底层(需按GFR调整剂量):
✅ GFR 30~60ml/min·1.73m²:按药品说明书常规剂量服用;
✅ GFR 15~30ml/min·1.73m²:尿毒清减至常规剂量的50%,肾衰宁减至常规剂量的60%;
✅ GFR<15ml/min·1.73m²(接近终末期肾病):需医生严格评估,避免药物蓄积引发不良反应。
❶ 肾移植术后用药协同方案(依据《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协同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5])
- 用药间隔:需与他克莫司(Tacrolimus)、环孢素(Cyclosporine)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 CNIs)间隔4小时服用,因尿毒清、肾衰宁均经CYP3A4代谢通路,与CNIs联用会竞争代谢酶,导致CNIs血药浓度升高,增加肾毒性风险[5];
- 剂量调整:初始剂量较普通CKD患者常规剂量减少15%,例如尿毒清常规剂量5g/次,肾移植患者起始剂量4.25g/次;肾衰宁常规剂量4粒/次,肾移植患者起始剂量3.4粒/次;
- 监测要求:每周监测1次CNIs血药浓度(他克莫司维持在5~10ng/ml,环孢素维持在100~200ng/ml),每月监测1次肾功能(肌酐、GFR)、肝功能(ALT、AST),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 待验证提示:该协同方案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待2025年中期发布,具体用药需移植科与肾内科医生联合评估[5]。
▍ 护肾金句:基因测一测,剂量调一调,安全用药“不踩雷”!
▶️ 三、风险规避:4大用药误区与应对方案
你有没有过“觉得药效不够,自己加药”“肌酐降了就停药”的想法?先看看这些真实案例!
❶ 误区1:两药同服,“双管齐下”效果好
- 临床案例:2024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道,56岁男性CKD患者为“快速降肌酐”,自行同时服用尿毒清(5g/次,每日4次)与肾衰宁(4粒/次,每日3次),1个月后因皮肤黄染就医,肝功能检查显示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至210U/L(正常参考值<40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花费3000元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才恢复正常[6];
- 应对建议:采用“单药1周验证法”——先选择1种药物规律服用1周,每日记录血肌酐、肝酶(ALT、AST)变化,1周后带记录找医生评估药效与安全性,再决定是否调整方案,绝不盲目加药、联用。
❶ 误区2:肌酐降了,就可以停药
- 数据警示:2024年全国慢病管理平台(覆盖12省2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擅自停药的CKD患者中,60%在2个月内血肌酐反弹超50%,30%因肾功能急剧恶化需急诊治疗,22%提前进入终末期肾病需透析[7];
- 应对建议:设置“双预警线”——1个月内GFR下降≥5ml/min·1.73m²,或血肌酐超300μmol/L,立即复诊;即使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也需按医嘱维持剂量,避免“指标正常就停药”的误区(停药后肾损伤仍可能持续进展)。
❶ 误区3:中成药“天然无副作用”
- 不良反应数据:202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公开编号:ADR2024-05)显示,5.8%服用尿毒清的患者出现腹泻(每日超3次),多因大黄剂量过高或患者肠道敏感;1.1%服用肾衰宁的患者出现皮肤红疹,多为丹参成分过敏所致[8];
- 应对建议:
✅ 腹泻:可临时服用蒙脱石散(与尿毒清间隔2小时服用,临床验证显示对尿毒清有效成分吸收影响<10%),若腹泻持续3天未缓解,需减少药量并及时就医;
✅ 红疹: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服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部分抗过敏药经肾脏代谢,可能增加肾负担)。
❶ 误区4: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 应对建议:
✅ 查权威平台: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www.nmpa.gov.cn)“药品相互作用查询”栏目,输入“尿毒清”或“肾衰宁”,再输入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即可获取详细的相互作用提示(例如“尿毒清与地高辛联用可能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需定期监测地高辛水平”);
✅ 找药师核对:每月取药时,将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列成清单,请社区药师核对,避免遗漏潜在相互作用。
▍ 护肾金句:误区“避一避”,风险“低一低”,肾功能“稳一稳”!
▶️ 四、场景适配:特殊人群用药辅助方案
不同人群的用药痛点不同,针对性的辅助方案才能让“吃药”更简单、更安全!
❶ 儿童用药(依据《儿童慢性肾脏病用药剂量专家共识(2024版)》[4])
- 剂量计算:按体重计算,每日剂量20mg/kg(例如10kg儿童每日200mg,分4次服用,每次50mg;12kg儿童每日240mg,分4次服用,每次60mg);
❌ 错误做法:按成人剂量减半,易导致剂量不足或过量;
- 喂药技巧:
✅ 混服载体:将药粉混入少量南瓜泥(<50g)或低蛋白配方奶(蛋白含量≤1.0g/100ml),提升儿童服药依从性;
✅ 呕吐处理:服药后30分钟内呕吐,补喂半量;30分钟后呕吐,不补喂,避免重复给药;
❌ 禁忌:禁止强行灌药(易引发呕吐,导致药效流失)、混入高糖饮料(增加肾脏代谢负担)、服药后立即喂奶(牛奶可能影响药物吸收);
- 监测工具: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官网可下载的“儿童肾功生长曲线表”(按年龄分为0~3岁、3~6岁、6~14岁3个版本),同步监测肾功能与身高、体重,避免只盯肌酐指标而忽视儿童生长发育。
❶ 透析患者用药与运动配合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
✅ 用药期间运动:佩戴腹透腰带(松紧度以能插入1指为宜),避免腹压过高导致腹透液漏出;选择缓慢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4次,避免弯腰、跳跃等剧烈动作;
-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患者:
✅ 用药时间:透析日不服尿毒清、肾衰宁(药物无法通过透析完全清除,易在体内蓄积),非透析日按常规剂量服用;
✅ 血管通路保护:内瘘侧手臂避免提5kg以上重物、穿紧袖口衣物,洗澡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内瘘部位,避免抓挠;导管患者每日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红肿、渗液,每周按医嘱换药,不擅自触碰导管接头,若发现出口处渗血,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10分钟并就医。
❶ 残障患者用药辅助工具
- 肢体残障患者:使用带强力吸盘的药盒架(吸附在餐桌或床头柜侧面,高度1.2m左右,方便坐姿取药),搭配单手可开启的按扣式药盒(盖子带防滑纹路,无需拧盖);手部活动严重受限者,可使用“按压式药粉勺”(按一下即可取出固定剂量药粉,避免撒漏);
- 视障患者:盲文药盒侧面贴NFC芯片(社区每月免费更换电池),用智能手机触碰芯片后,会播放“尿毒清,每日4次,每次1袋,服用时间:早6点、午12点、晚6点、睡前”的语音提示;社区开通400-123-4567专线,24小时提供远程用药协助;
- 听力障碍患者:使用闪光震动药盒(闪光亮度可调节,适应白天、夜间不同光线环境),同时在手机上设置“震动闹钟”,双重提醒避免漏服;
- 智力障碍患者:使用图文式用药日历(用“太阳”图案代表早上、“月亮”图案代表晚上、“饭碗”图案代表饭后),每完成1次服药,贴1个彩色贴纸;社区志愿者每周上门2次,核对用药日历,协助记录服药情况。
▍ 护肾金句:特殊人群“有妙招”,辅助工具“少不了”,科学用药“不犯愁”!
▶️ 五、生活协同:饮食、运动与心理的“护肾三角”
护肾不只是“吃药”,饮食控制、适度运动、良好心态共同构成“护肾三角”,缺一不可!
❶ 儿童运动处方(依据《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9])
- 有氧运动:每周3~5次,选择缓慢步行、游泳、辅助轮自行车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长按年龄调整(3~6岁每次20分钟,6~10岁每次40分钟,10~14岁每次60分钟),运动强度以“边运动边能哼歌”为宜(对应RPE量表12~14分,RPE量表为运动强度自评工具,10分为极累,6分为轻松);
- 抗阻训练:每周2~3次,用装满水的500ml矿泉水瓶做肩部推举、手臂屈伸等动作,每组10~15次,避免使用哑铃等重物(防止肌肉过度用力影响血压);
- 注意事项:运动前家长陪同热身5分钟(活动手腕、脚踝、腰部),运动后少量多次补水(每次50~100ml,避免冰水)。
❶ 饮食适配与控量
- 低盐饮食(Low-Salt Diet):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3g(约1个啤酒瓶盖的量),使用定量盐勺(1g/勺)精准控制;避免“隐形盐”,如酱油(10ml酱油≈1.6g盐)、咸菜(50g咸菜≈2g盐)、味精(5g味精≈1g盐);
✅ 地域饮食适配:四川患者可用10g低盐豆瓣酱(含盐0.5g)+3g藤椒调味;广东患者可用低盐鱼露+陈皮提鲜,兼顾口味与控盐;
- 民族饮食适配:
✅ 回族患者:选择50g低脂羊肉(含优质蛋白8g,脂肪3g)煮蔬菜粥,避免肥肉、油炸羊肉;
✅ 壮族患者:用30g薏米(含膳食纤维2.3g)熬粥,搭配冬瓜(含钾低,有利尿作用);
✅ 藏族患者:100g青稞粥(含蛋白2.5g)+5g低盐酥油,符合藏族饮食文化;
✅ 蒙古族患者:50g低脂奶豆腐(含蛋白7g,钙150mg),避免高盐奶皮子;
- 低蛋白饮食(Low-Protein Diet):按GFR水平确定蛋白摄入量——GFR 30~60ml/min·1.73m²者,每日0.8g/kg(例如60kg患者每日48g);GFR 15~30ml/min·1.73m²者,每日0.6g/kg(例如60kg患者每日36g);不会使用智能工具的患者,可参考社区提供的“蛋白称重纸质对照表”(50g瘦牛肉≈7g优质蛋白、1个鸡蛋≈6g优质蛋白、100ml低脂牛奶≈3g优质蛋白)。
❶ 心理支持
- 社区活动:参与“护肾未来信”活动——给1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设定具体护肾目标(如“希望1年后肌酐稳定在150μmol/L,能陪孩子去公园放风筝”“希望1年后能自己做饭,不用麻烦家人”),医生存档后每半年反馈1次进度,让患者有明确的治疗期待;
- 家庭支持:组建“家庭护肾小组”,建议患者与家属(如配偶、子女)一起参加社区护肾知识培训,学习用药、饮食常识;家属协助记录每日用药情况、血压数值,每周提醒患者复查,避免患者独自面对疾病压力;
- 同伴交流:加入经社区审核的“肾友交流群”,分享用药经验(如“我用闪光药盒后,每月漏服次数从3次减到1次”)、饮食搭配技巧(如“用青稞面做馒头,孩子也愿意吃”),但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偏方”(如“某草药能根治肾衰”);若发现群内有虚假信息,及时告知社区管理员。
▍ 护肾金句:饮食“控盐糖”,运动“适度忙”,心情“亮堂堂”,肾衰“慢些涨”!
▶️ 六、长期管理:日常记录与定期复查的“护肾习惯”
长期坚持科学的管理习惯,才能让肾功能稳定更持久!
❶ 日常记录与记忆辅助
- 记录工具:使用社区领取的“护肾记录表”或合规健康APP,每日记录3类信息——用药情况(是否按时服用、有无漏服)、饮食情况(盐/蛋白摄入量,例如“早餐:1个鸡蛋+100ml牛奶+1小碗粥,盐0.5g”)、血压(晨起、睡前各测1次,记录数值);工具会自动生成“风险热图”:红色代表高风险(如“漏服2次药”“盐摄入7g”),黄色代表中风险(如“漏服1次药”“盐摄入5g”),绿色代表低风险(如“按时服药”“盐摄入2.5g”),并推送针对性改进建议(如“今日盐摄入超量,建议明天减少酱油用量”“昨日漏服睡前药,建议设置手机震动闹钟”);
- 老年患者记忆辅助:采用“关联记忆法”——将用药时间与日常习惯强关联(如“早餐后30分钟服尿毒清,对应‘吃完馒头就吃药’;晚餐后30分钟服肾衰宁,对应‘洗完碗就吃药’”);用红色便利贴写下“早饭后吃1袋尿毒清”“睡前吃1袋尿毒清”,分别贴在餐桌旁、床头柜上;使用带大表盘、大铃声的老式闹钟,提前5分钟响铃,预留取药时间,减少漏服。
❶ 季节与节日护肾细节
- 季节护肾:
✅ 夏季:气温高易脱水,每日补水1500~2000ml(少量多次,每次100~150ml,避免冰水),可在白开水中加1片柠檬(不含糖)提升口感;避免中午11点~下午3点外出,防止中暑加重肾负担;若出现口渴、每日尿量<1000ml,及时补水并监测肾功能;
✅ 冬季:气温低易引发血压波动,出门时戴帽子、围巾、手套,避免头部、颈部受凉;室内温度保持18~22℃,避免忽冷忽热;每周多测2次血压(晨起、睡前),若血压持续超140/90mmHg,及时就医调整降压药,避免高血压损伤肾脏;
- 节日护肾:
✅ 春节:避免食用腊肉、酱鸭、香肠等高盐食物(50g腊肉≈3g盐),每次食用量不超过50g;少喝含糖饮料,用无糖绿茶、菊花茶替代;走亲访友时随身携带药盒,按原时间服药,不因“过节忙”漏服;
✅ 中秋:选择低糖月饼(含糖量<10%,购买时查看配料表),每次吃1/4块(约25g),避免豆沙、莲蓉等高糖馅料;搭配柚子(100g柚子含钾119mg,可少量食用),不搭配盐焗核桃、盐焗杏仁等高盐坚果;
✅ 端午:避免肉粽、蛋黄粽等高盐粽子(1个肉粽≈2g盐),选择小米粽、燕麦粽等杂粮粽,每次吃1个(约100g);不喝雄黄酒等含酒精饮品(酒精会加重肾脏损伤)。
❶ 定期复查与止损调整
- 复查项目清单:
✅ 每3个月:血常规(重点看血红蛋白,判断有无肾性贫血)、血肌酐、GFR、血尿素氮;
✅ 每6个月:尿蛋白定量(看蛋白漏出情况)、肝功能(ALT、AST,看药物有无肝损伤)、电解质(血钾、血磷,避免高钾血症、高磷血症);
✅ 每年:肾脏超声(看肾脏大小、结构,判断有无肾萎缩);
✅ 提醒方式:在手机日历中设置“复查提醒”,提前1天通知;
- 指标波动应对:每季度对比“肾功能指标报告”,若指标稳定(如肌酐波动<20μmol/L,GFR下降<3ml/min·1.73m²),可奖励自己学习1道护肾菜谱(如冬瓜丸子汤:冬瓜200g+瘦猪肉50g,盐1g,含优质蛋白7g,钾150mg);若指标波动(如肌酐超160μmol/L,GFR每月下降≥5ml/min·1.73m²),用记录工具的“原因分析功能”排查:是否漏服药物?是否食用了高盐、高蛋白食物?是否未控制好血压?排查后设置“下季度止损线”(如“肌酐超180μmol/L立即复诊”“漏服超2次/周就医调整方案”),不盲目焦虑,也不忽视风险。
▍ 护肾金句:记录“天天做”,复查“按时去”,长期“坚持住”,肾脏“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 37(5): 415-430. DOI:10.3760/cma.j.cn441217-202103190-00201[A级证据]
[2] 张颖, 王海燕, 李雪梅, 等. 尿毒清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保护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4, 37(4): 289-296. DOI:10.3760/cma.j.cn441217-202401150-00102[A级证据]
[3] 刘红, 陈香美, 蔡广研, 等. 肾衰宁胶囊对社区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11): 1345-1351.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89[B级证据]
[4]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 儿童慢性肾脏病用药剂量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 39(4): 251-258. DOI:10.19538/j.ek2024040608[B级证据]
[5]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协同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 24(6): 721-726.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24.06.015[B级证据]
[6] 王静, 李刚. 尿毒清颗粒与肾衰宁胶囊联用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J]. 中国社区医师, 2024, 40(8): 89-9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4.08.032[个案报道]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 全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现状调研(2024)[R]. 2024-03-08[公开报告][流行病学研究]
[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ADR2024-05)[R]. 2024-06-15[公开报告][流行病学研究]
[9] 中国康复医学会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4, 39(7): 951-958.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24.07.013[B级证据]
[10] 中国药师协会社区药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患者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8): 1-7. DOI:10.3969/j.issn.1672-3384.2024.08.001[B级证据]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Z]. 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2号[A级证据]
[12]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指南(2024年更新版)[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3): 145-159. DOI:10.3760/cma.j.cn114015-202402200-00105[A级证据]
[13]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慢性肾脏病特殊人群用药共识(2024版)[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 13(2): 65-71. DOI: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2.003[B级证据]
[14]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理干预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 38(5): 361-367.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4.05.005[B级证据]
[15]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慢性肾脏病系统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4, 23(9): 817-824. DOI:10.3760/cma.j.cn114798-202406120-00608[A级证据]
[16]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数字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0): 1-8.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24.10.001[A级证据]
[17]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脏病长期管理与复利效应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医药导报, 2024, 21(12): 11-16.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24.12.003[B级证据]
来源:反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