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股还能冲?工业富联、卧龙电驱背后,A股“科技+制造”博弈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4:15 1

摘要:“今天打开A股行情软件,不少股民怕是又陷入了‘瞳孔地震’:工业富联股价再创阶段新高,距离历史峰值就差一口气;卧龙电驱也在新能源赛道里‘油门踩满’,周线级别已经连涨五周!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盯着这两根陡峭的K线,心脏跟着怦怦直跳?一边是‘涨这么多了,现在冲进去会不

开头爆点:

“今天打开A股行情软件,不少股民怕是又陷入了‘瞳孔地震’:工业富联股价再创阶段新高,距离历史峰值就差一口气;卧龙电驱也在新能源赛道里‘油门踩满’,周线级别已经连涨五周!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盯着这两根陡峭的K线,心脏跟着怦怦直跳?一边是‘涨这么多了,现在冲进去会不会接盘’的灵魂拷问,另一边是‘万一继续涨,踏空了更难受’的不甘焦虑……别慌!作为盯了A股科技、制造赛道快十年的老炮,今天我就把工业富联、卧龙电驱的‘底裤’扒个干净,再带你看透背后行业的‘命门’,让你搞清楚现在到底该不该出手,出手了又该怎么拿!”

工业富联近期的火爆,离不开“AI算力”这张王牌。但多数投资者只看到“股价涨了”,却没深究“凭什么涨”。

1. 业务硬逻辑:从“苹果代工厂”到“AI算力基建狂魔”

不少老股民对工业富联的印象,还停留在“给苹果做代工”。但如今的它早已“鸟枪换炮”: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AI服务器相关营收占比突破40%,远超消费电子业务。

背后逻辑是全球AI大模型“军备竞赛”的爆发——OpenAI、谷歌、百度等巨头要训练大模型,必须靠算力服务器“堆料”。而工业富联是全球少数能大规模量产高端AI服务器的厂商:以英伟达H100、H200系列服务器为例,其产能占全球出货量的30%以上(数据来源:IDC 2025年中报告)。

更关键的是,它并非单纯“组装厂”,而是深度参与技术自研:在液冷散热、服务器定制化设计领域,其技术可使服务器功耗降低20%、算力密度提升30%,这对追求极致算力的科技大厂而言,堪称“刚需”。

2. 业绩与机构的“用脚投票”

业绩是检验价值的硬标准。2024年全年,工业富联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其中AI服务器业务贡献超70%的利润增量;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再暴增80%,机构一致预测全年净利润增速仍能维持在50%左右。

机构持仓数据更具说服力: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持有比例从去年底的12%提升至18%;公募基金持仓占比也从5%跃升至10%,不少顶流科技主题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工业富联赫然在列。

机构为何敢在“高位”加仓?核心是“算长期账”——AI算力需求至少还有3-5年高增长期,而工业富联的产能规模与技术壁垒,能支撑它持续吃尽行业红利。

3. 风险在哪?警惕“预期透支”与“竞争突袭”

“香饽饽”也有隐忧:

预期透支风险:当前股价已部分反映“未来1-2年高增长”,若后续AI服务器订单增速不及预期,或大模型进展慢于市场想象,股价可能回调;

竞争突袭风险:国内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正发力AI服务器,海外戴尔、惠普也试图分羹。尽管工业富联有先发优势,但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技术面看,工业富联股价站在所有均线之上,量能温和放大,属“强势趋势”;但日线级别KDJ指标已进入超买区间,短线或有震荡。因此,长期看好AI算力者,当前位置不算“绝对高位”;短线博弈者,需警惕回调风险。

若说工业富联是“科技先锋”,卧龙电驱更像“制造老将”——在新能源赛道默默“长跑”多年,近期才被更多人关注。

卧龙电驱的核心是“电机”,但应用场景已从传统工业(冶金、矿山电机),延伸至新能源多个黄金赛道:

新能源汽车:为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链提供驱动电机、辅助电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营收同比增长120%;

风电:风电主轴电机、变桨电机受益于国内风电装机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45%),该业务营收增速超80%;

工业自动化: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在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提升背景下,营收增速维持30%以上。

这种“多赛道布局”让它“东边不亮西边亮”: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最激烈时,工业电机、风电电机业务的增长,仍能支撑整体业绩。

卧龙电驱能在多赛道立足,靠三大优势:

技术: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超5%(2024年研发费用超10亿元),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手握数百项电机能效、轻量化、智能化专利;

产能:国内布局六大生产基地,欧洲、北美也有工厂,总产能超每年1000万台电机,可快速响应全球大客户订单;

客户:下游绑定行业巨头——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比亚迪、特斯拉(间接供应),风电领域有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工业领域有西门子、ABB等,大客户粘性强、订单稳定。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65%,其中新能源相关业务贡献超80%利润;机构预测全年净利润增速能维持60%左右,在新能源板块中估值“中等偏下”,不算昂贵。

卧龙电驱的风险集中在两点:

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机生产依赖铜、稀土等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毛利率(2024年铜价大涨时,公司毛利率从25%跌至22%);

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期: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或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下游客户压价会影响公司盈利。

技术面看,卧龙电驱股价突破去年平台压力位后,在新平台震荡整理,成交量未明显萎缩,资金承接力良好。若后续新能源汽车、风电行业数据持续向好,仍有向上空间。

为何投资者一看到股票涨多了,就纠结“还能不能进”?本质是对“价值”与“周期”的认知不足。

散户最易犯的错是“追高杀跌”——股票涨了怕踏空就冲,跌了怕套牢就割。但在机构眼中,“高”与“低”不看股价涨幅,而是看“估值与业绩增速是否匹配”。

以当前为例:工业富联PE(市盈率)40倍,净利润增速50%(PEG<1,估值合理);卧龙电驱PE 35倍,净利润增速60%(同样估值合理)。只要业绩能持续高增长,“高位”可能只是“新起点”。

AI算力属于“长周期赛道”——AI技术革命才起步,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未来5-10年都是高景气;新能源属“中期赛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0%(2025年数据),未来增速会放缓,但风电、工业电机等细分领域仍有空间。

理解赛道周期后,投资逻辑更清晰:工业富联适合拿3-5年,赚“长期成长”的钱;卧龙电驱适合拿1-3年,赚“中期景气+细分扩张”的钱。

过去A股定价权在散户手中,股价易“暴涨暴跌”;如今机构(公募、私募、北向资金)持仓占比越来越高,更看重“基本面”与“长期逻辑”。

像工业富联、卧龙电驱这类行业龙头,机构会通过“持续买入+长期持有”掌握定价权,股价波动也越来越“机构化”——涨得慢但持续性强,回调少但一旦回调,幅度可能不小(因机构砸盘威力大)。

明白公司与行业逻辑后,最终要落到“怎么操作”。给大家三个建议:

若看好这两家公司但怕高位站岗,可采用“分仓策略”:

激进型投资者:最多拿30%仓位布局,剩余资金留作做T或补仓;

稳健型投资者:仓位控制在10%-15%,以“轻仓试错”心态参与,即使下跌也不会伤筋动骨。

投资不是买了就不管,需跟踪行业与公司动态:

工业富联:关注全球AI大模型进展(如OpenAI新模型发布)、英伟达业绩指引(它是英伟达核心代工厂)、公司订单公告(如大客户大额订单);

卧龙电驱:关注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风电装机量数据、铜/稀土价格走势、公司产能扩张公告(如新建工厂进度)。

这些数据能帮你判断“行业景气度是否变化”,从而决定“持有”或“止盈/止损”。

长期主义者:若相信AI算力和新能源制造的长期趋势,当前位置不算高,逢回调可加仓(如工业富联回调至20日均线、卧龙电驱回调至30日均线附近);

短期博弈者:严格设止盈止损——工业富联可设“股价跌破5日均线止盈”“从最高点回撤10%止损”;卧龙电驱同理。短线博弈要“快准狠”,别抱“万一涨回来”的幻想。

结语: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

最后想跟大家说:工业富联和卧龙电驱的“高位”,是市场对它们“过去业绩”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潜力”的博弈。你觉得它们“贵”,可能是只看到“当下价格”;机构觉得“有空间”,是看到了“未来价值”。

投资从没有“绝对的买卖点”,只有“适合自己的策略”。若你能看懂AI算力的“星辰大海”,相信新能源制造的“持续渗透”,现在的位置可能只是“半山腰”;若你单纯被“涨势”吸引、想赚快钱,大概率会被市场波动“教育”。

最后问问屏幕前的你:工业富联和卧龙电驱,你更看好谁的长期潜力?或者你觉得现在还有哪些被低估的科技、制造股? 评论区聊聊看法~点赞最高的3条评论,我会送《2025年A股核心资产研报合集》(涵盖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赛道)!也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懂这两家公司的投资逻辑~

来源:星愈情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