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黔西南州望谟县的清晨带着山间微凉,谢星望的手机被滚烫的祝福填满。这是她从教第25个教师节,也是扎根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第2个教师节。看着学生送来的手作礼物,针脚里藏着心意,她眼眶微热,心中满是教育者的自豪与感动。
“谢老师,这是我亲手缝的糠包,祝您教师节快乐!”
“谢老师,我们民族班做了手机包,您拿着用!”
……
9月10日,黔西南州望谟县的清晨带着山间微凉,谢星望的手机被滚烫的祝福填满。这是她从教第25个教师节,也是扎根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第2个教师节。看着学生送来的手作礼物,针脚里藏着心意,她眼眶微热,心中满是教育者的自豪与感动。
这位来自广东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的教师,怀揣教育赤诚,两度加入惠州市教育“组团式”帮扶队伍,跨越千里山海,把专业、智慧与爱心播撒在黔西南土地上,谱写出动人的教育帮扶乐章。
初心如磐:跨越山海为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是让教育公平之光照亮每个角落的重要实践。当广东发出第二批组团帮扶号召时,谢星望第一反应便是“我要去”。“第一批帮扶我就想报名,但那时孩子正要高考,只能搁置。后来看到同事发来望谟孩子的照片,那一双双清澈又渴望知识的眼睛,让我笃定必须去,帮他们看更大的世界。”
申请参加第二批组团帮扶得到上级批复后,谢星望与家人沟通。面对爱人“路途远、条件苦”的担忧,公公婆婆“那里条件很艰苦,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牵挂,她耐心开导:“我去不只是上课,更是给孩子播种希望!”最终说服家人,还动员同事同行,带着热忱踏上前往黔西南州望谟县路途。
谢星旺在上课(受访者供图)
初到望谟,崭新的校园让谢星望意外——教学楼整洁、实训设备齐全,硬件远超预期。但深入交流后她摸清“症结”:政府搭起了学校“骨架”,可“血肉”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方法传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不少人失去学习信心。
学生罗醒的话更让她深有感触。一次英语课后,罗醒低头小声问:“谢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怎么都学不好英语……”看着孩子眼中的自卑与不甘,谢星望握紧她的手:“你一点都不笨,只是没找到适合的方法,老师陪你一起学!”那一刻,她更确定: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帮孩子找回自信。
教学创新:以趣启智让知识长出“温度”
为扭转学生畏难情绪,谢星望从英语教学入手大胆创新。她深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枯燥的单词、语法只会加剧抵触,唯有让英语“活”起来,才能点燃学习热情。
“Can You Sing an English Song?”一堂英语课上,谢星望没翻课本,而是先播放轻快的英文歌。旋律响起,拘谨的学生渐渐放松,有的点头,有的哼调子。她趁机引导:“歌词的‘sunshine’‘smile’,是不是和我们每天见的阳光、笑容一样亲切?”就这样,她把单词、句型融入旋律,让学生在唱歌、互动中掌握知识。从“不敢张口”到“全班齐唱”,英语课不再是“头疼的考试科目”,成了“能表达心意的有趣工具”。
谢星旺在上环保课(受访者供图)
在此基础上,谢星望设计系列项目式学习任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保英语为主题这一课中,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生态、踊跃提出了保护环境建议;“我爱我家”为主题这一课中,大家用英文分享家庭故事,有的还当起小老师。这些任务让学生主动开口,学会用知识思考现实、表达观点,自信渐渐回到他们脸上。
曾经英语不及格的罗醒,在谢星望陪伴下稳步进步:下课后单独辅导、点拨、鼓励她在课堂展示、制定个性化计划……期末考试,罗醒英语成绩跃升至80多分。“谢老师就像一束光,”罗醒说,“她让我知道,英语不只是课本上的字母,更是看广阔世界的窗口。”
谢星旺组织学生开展乒乓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除了学业,谢星望更关心学生“心事”。她利用课后谈心,听学生讲家乡故事、未来梦想;组织乒乓球比赛、手工活动等,帮内向学生找归属感;遇家庭困难的孩子,自掏腰包买学习用品,……渐渐地,她成了学生口中的“望姐”,成了可倾诉心事的“知心人”。
育师育心:授人以渔让帮扶之花“常开”
“教育帮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只靠‘外来者’,得让本地教师成长,才能让教育火种传下去。”谢星望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核心是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除了学校安排的师徒结对之外,谢星望她还主动与青年教师姚乾勇结对,共同担任“班主任”。在师徒结对中,从备课思路到课堂设计,从作业批改到学情分析,她毫无保留分享20多年教学经验:“备课时要站在学生角度,想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课堂才有吸引力。”她常听“徒弟”们的课,课后一起复盘:“这里可加互动小游戏,那里可让学生多讨论……”
谢星旺与老师交流教学心得(受访者供图)
为提升教师教研能力,谢星望牵头申报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语言+价值”双维路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她结合课例,和老师们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讲“环保”时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职业规划”时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价值观。“立德树人,‘德’是根本。”她常说,“我们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她开设专题讲座,从班级管理“小技巧”到课程思政“大思路”,从教学方法创新到教师心理健康调节,手把手“传经送宝”。在她带动下,望谟职校教研氛围渐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互相听课评课,课堂互动多了、创新多了,学生活力更足了。
“以前觉得教研离自己远,就是按部就班上节课。”姚乾勇说,“谢老师教的不是空洞理论,是能直接用的课堂技巧。跟着她,我从‘只会教书’慢慢向‘会研究、会育人’转变,成长特别快。”
两度奔赴:此心未改再赴山海续温情
今年3月,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工作未结束前,想到即将离开,感到难舍与牵挂,于是谢星望再次主动申请参加广东省第三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今年7月,广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第二批期满,谢星望恋恋不舍地告别望谟师生,返回广东。可在家乡,她的心始终在黔西南山峦间萦绕:
放不下深入帮扶的学生和同事;
惦记罗醒总的英语成绩,牵挂课题进展;
......
“觉得好多事没做完,心里空落落的。”谢星旺说。
8月份接到帮扶任务后,她倍感荣光,家人也开始非常理解她,支持她的坚定选择,反复叮嘱她:“照顾好自己,我们在家等你。”
谢星旺和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老师交流心得(受访者供图)
如今,谢星望再回望谟职校校园。清晨,和学生迎着朝阳早读;课上,带孩子探索英语世界;课后,和本地教师打磨教案、研讨课题。熟悉的校园、亲切的笑脸,让她更坚信:“每一次选择都值得,每一分付出都有收获。”
两度跨越山海,一颗初心未改。谢星望用专业诠释师德,用责任书写帮扶担当。她像坚定的“点灯人”,在黔粤教育协作路上,在这条漫长的教育帮扶之路上,持续为学生与同行者照亮前行的方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