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争议升级,众多餐饮大佬声援西贝,90%网友没骂罗永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13:27 2

摘要:曾经的西贝,是食客心中 "现炒西北菜" 的代名词 —— 油泼面的滋滋声响、手抓肉的原始香气,让无数人愿为这份 "烟火气" 买单;可如今的西贝,却在预制菜争议中陷入舆论漩涡:罗永浩从一条吐槽微博升级为七连发怒轰,贾国龙从 "一定起诉" 的强硬表态转为 "往热乎上

曾经的西贝,是食客心中 "现炒西北菜" 的代名词 —— 油泼面的滋滋声响、手抓肉的原始香气,让无数人愿为这份 "烟火气" 买单;可如今的西贝,却在预制菜争议中陷入舆论漩涡:罗永浩从一条吐槽微博升级为七连发怒轰,贾国龙从 "一定起诉" 的强硬表态转为 "往热乎上做" 的软化,餐饮大佬连夜声援却挡不住 90% 网友力挺罗永浩。短短四天,这场风波从企业纠纷演变成撕裂行业的信任对决。

时间线不会说谎,让我们重新梳理这场闹剧的来龙去脉。

导火索:从一条吐槽到悬赏 10 万的升级战

9 月 10 日下午,罗永浩一条微博点燃了导火索:"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位自带流量的 "行业鲶鱼" 同时呼吁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瞬间让西贝被推上风口浪尖。

西贝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硬。9 月 11 日,贾国龙在北京门店召开媒体沟通会,晒出罗永浩一行 5 人的消费账单(5 人 15 道菜消费 663 元),强调 "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甩出狠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 他解释西贝采用 "中央厨房预加工 + 门店现做" 模式,按 2024 年 3 月六部委新规不属于预制菜范畴。当天,西贝宣布 9 月 12 日起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并推出 "罗永浩同款菜单" 接受监督。

但罗永浩并未退让。9 月 11 日晚,他在微博发布 10 万元悬赏令,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直言 "难受的肯定不是我"。这场原本的消费纠纷,就此升级为证据对决。

转折:后厨实探与直播翻车的 24 小时

9 月 12 日成为关键转折点。当天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公开 13 道菜品的作业指导书,坚称罗永浩的指责 "不实",并正式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参观。

但是不久就自行删除了,但记者们的实地探访,却揭开了更复杂的真相。

在上海静安区西贝餐厅的后厨探访中,记者点选罗永浩 "同款套餐" 后发现,多款核心菜品的制作过程与门店宣传的 "现做" 理念存在明显差距。草原嫩烤羊排来自标注 "速冻生制品" 的包装,而招牌葱香烤鱼使用的冷冻海鲈鱼,包装上明确标注保质期长达 18 个月,配料表中含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复配水分保持剂。

工作人员坦言,这些冻鱼无需复杂处理,解冻后不用处理,塞进烤箱烤透,撒点调料就能上桌 —— 连鱼的新鲜味,都被冻得没了踪影。

冷柜内的预制半成品更触目惊心:蘑菇汤、牛肉片及 "完熟番茄牛肉酱" 等酱料包整齐码放,均需通过水浴加热后直接使用。当被问及盛装酱料的塑料包是否为食品级材质时,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坦言 "不清楚"。连标榜 "现熬" 的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实际是用 "风味鸡汤半固态调味料" 兑水制成,这款调料包含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等添加剂,保质期长达 12 个月,与家庭现熬鸡汤的认知相去甚远。

速冻炸茄子的处理流程同样暴露预制本质:外层裹粉和基础调味已在工厂完成,门店仅需复炸即可出餐。面对 "是否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质期" 的追问,工作人员仅以 "按标准来" 含糊回应,始终未正面答复。

更令人意外的是厨师的坦诚:"有些菜做好放两天还能用",这与西贝宣传的 "新鲜现做" 形成尖锐矛盾。记者查阅其他冻品包装发现,不少食材标注 7 月、8 月生产,至 9 月中旬已冷冻一两个月,且部分包装的保质期标注模糊不清,所谓 "新鲜" 更像营销话术。

当天晚 8 点 30 分,罗永浩的三平台直播彻底引爆舆论。开播 5 分钟在线人数突破 10 万,他放出的后厨视频与记者探访内容高度吻合:冷冻鲈鱼、预制鸡汤、标有 "解冻" 步骤的作业指导书,每一样都戳中消费者痛点。"这就是所谓的现炒?" 罗永浩的犀利质问,让西贝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直播尚未结束,西贝的态度已悄然转变。12 日晚间,《中国企业家》发布贾国龙的对话视频,这位创始人收起了起诉的狠话:"如果西贝真有毛病,就改,就认;老罗吃到饭不是热乎的,那就往热乎上做。

" 他表示将开放厨房,但 "对接下来的发声不抱希望了"。从 "一定起诉" 到 "认怂改改",短短 24 小时的态度反转,让网友直呼 "这是被打服了?"

升级:大佬连夜站队与七连发的舆论混战

9 月 13 日,风波进入白热化。凌晨时分,"餐企老板内参" 公布了一份长长的声援名单:巴奴杜中兵凌晨转载支持文章,

吉祥馄饨张彪直言 "信任西贝",

朱光玉李扬更是带情绪控诉 "平台公知勒紧餐饮人脖子"。

最引人注目的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他发文称 "感谢西贝、海底捞让我找到放心吃饭的地方",却在几小时后悄悄删除,只留下 "回到自己的世界" 的感慨。

大佬们的抱团并未扭转舆论风向。罗永浩在 13 日上午发起微博七连发,火力直指行业站队:"贾国龙的朋友们想搞死西贝吗?" 他晒出西贝刚获得的预制菜设备专利证书,嘲讽 "一边说不是预制菜,一边偷偷搞专利";又翻出华与华负责人的不当言论,暗指其 "洗地吃相难看"。最狠的是他点破行业潜规则:"所谓的国家规定根本没有预制菜国标,这就是定义游戏!"

网友用脚投票的结果更具戏剧性。罗永浩 12 日晚直播中发现,90% 以上评论都在支持自己,这让习惯 "一半人骂" 的他颇为意外。弹幕里 "支持知情权" 的呼声,与餐饮大佬 "预加工很正常" 的辩解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行业认知与消费者期待的巨大鸿沟。

核心困局:标准打架不如真诚沟通

这场风波的荒诞之处在于,双方争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西贝拿着六部委 "中央厨房预加工不属于预制菜" 的规定自证清白,可消费者看到的是 "冻鱼解冻即烤" 的实际操作;贾国龙强调 "门店现做" 的流程合规,网友却盯着 "没有明火灶" 的后厨和 "不会热油炒菜" 的厨师。

信任崩塌往往始于细节。西贝作业指导书里 "解冻" 作为首步操作,与菜单上 "现炒" 的宣传形成刺眼矛盾;开放后厨本想证明清白,却暴露了厨师处理冻鱼时的生疏和对酱料包安全性的无知;贾国龙承诺 "往热乎上做",却回避了 "冻了 18 个月的鱼如何新鲜" 的核心质疑。正如罗永浩在直播中所说:"天下苦预制菜不透明久矣,我的诉求只是知情权。"

餐饮大佬们的集体声援更像一场误判。他们强调 "预加工是行业常态",却忽视了西贝长期以来对 "现炒" 的刻意营销;抱怨 "公知勒紧钢丝绳",却没看到消费者对 "明厨亮灶" 的真实渴望。于东来的删博行为,恰恰印证了这种行业立场与大众感受的撕裂。

事件发展到现在,西贝或许能赢得法律意义上的 "定义之争",却在信任战场上一败涂地。当厨房失去明火,当厨师变成流程操作员,当 "西北风味" 靠调料包标准化生产,西贝失去的可能不只是当下的口碑,而是消费者对餐饮最朴素的期待 —— 真诚比标准更重要,新鲜比话术更动人。

这场风波终会过去,但留下的拷问不会消失:当连锁餐饮都在拥抱工业化,谁来守护餐桌的温度?当预制菜成为行业潜规则,又该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西贝的答案是 "往热乎上做",但消费者想要的,可能只是一句坦诚的标注:这道菜,是预制的。

来源:云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