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的胜利:海外关税风暴中的沙盘推演与策略应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7:32 1

摘要:手机推送接连震动——特朗普超预期的关税政策似灰犀牛般横冲直撞,全球风险资产在流动性冲击下犹如惊弓之鸟,一片风声鹤唳。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里,海外惊雷乍起。

手机推送接连震动——特朗普超预期的关税政策似灰犀牛般横冲直撞,全球风险资产在流动性冲击下犹如惊弓之鸟,一片风声鹤唳。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4月5日生效;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中国商品面临34%的关税税率加征,将于4月9日生效。

随后,中国商务部迅速11箭齐发,以同等力度反击: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并对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

特朗普2.0时代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更将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甚至印度洋的无人企鹅岛纳入打击范围,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书房台灯的光正好点亮案头那本泛黄的《论持久战》,封面上毛主席的笔迹苍劲如铁。

此刻的贸易硝烟,恰似1930年代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穿透时空照亮今日的迷雾。

01 灰犀牛事件的“已知”与“未知”

——特朗普关税的本质

关税,这个看似简单的经济工具,是进口国对跨境商品设置的通行费,本质是一国调节贸易流动的“价格杠杆”。它像水闸般控制商品进出成本,如抬高则保护本土产业,当降低时则惠及消费者。

但特朗普已将“对等关税”已异化为政治武器,它以单边逻辑将贸易逆差归咎于他国,用无差别打击重构全球供应链。

或许没有人能料到,一国的智库团队对于加征关税税率公式的制定可以如同小学生算数般儿戏。

与2018年的贸易摩擦相比,本轮“贸易战”呈现三个新特征:

其一,交锋烈度更为激烈。

基于最新的“对等关税”叠加政策,美国对华商品整体关税水平可能达到54%至64%,这一数字不仅超出了市场预期的上限,更是远远高于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时的水平。

这种“先挥舞大棒,再谈条件”的做法,恰是特朗普一贯的风格,其目的在于制造紧张局势,搅乱市场秩序,营造出一种“要么妥协让步,要么承受打击”的压迫氛围。

其二,地缘博弈策略愈发复杂。

本次特朗普一改以往的豁免惯例,将欧盟等纳入“对等关税”的打击范围之中。考虑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存在后续反制的可能性,关税战很可能会呈现出螺旋式升级的态势,进而造成更大的预期扰动或实际影响。

其三,影响传导更为深远。

倘若美国已经宣布的关税政策全部付诸实施,那么其加权进口关税水平将会接近1930年代的高位。这一情况或许预示着第三次全球化时代即将终结,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形势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特朗普的短期动机看似“已知”:

1)增加财政收入:预计关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大约3499~5035亿美元/年

2)重构全球供应链:削弱中国国际竞争力,并促使制造业回流以解决产业空心化

3)增加谈判筹码:将此作为其他磋商(俄乌冲突、“海湖庄园协议”)的对价

在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其贸易政策始终在“3R”目标间摇摆:增加财政收入(Revenue)、限制进口保护产业(Restriction)、通过互惠协定扩大出口(Reciprocity)。

19世纪的高关税成就了制造业黄金期,但1930年《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极端保护却将全球拖入大萧条。

特朗普的选择本质上是向19世纪"麦金莱时代"的回归,但他忽略了一个本质差异,当全球供应链早已水乳交融,强行切割必遭反噬。

剧本的走向随时可能超出设计者的预期,反而引发更深层的“未知”。

02 特朗普关税的链式反应

——博弈的天平将朝哪一方倾斜

从本质上讲,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比较优势。即便产品回流到美国,只要成本居高不下,无法低于全球含税平均价格,那么回流的制造业也难以获得长足发展,反而会推高通胀,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损害。

而贸易逆差恰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必然代价,这种孤注一掷的豪赌可能动摇美国根基。

据统计,上一轮对华贸易战使得美国2018-2019年GDP 减损0.5个百分点(1080亿美元),家庭实际收入减少880亿美元。(来源:环球网)

本次粗放加征关税,将同样导致美国经济“滞”的压力大于“胀”的压力。

卖方研报显示,本次特朗普关税对美国GDP的拖累大约0.2~1.5个百分点(考虑金融冲击)。

美股衰退定价上周仓皇启动,从一个高预期的起点,步入一个逆全球化、贸易战硝烟四起的新纪元,这无疑是一剂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猛药。

对国内的影响方面,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与税率几乎覆盖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全部商品类别,平均关税水平飙升至战后罕见的高度,我国出口贸易短期承压,预计对我国实际GDP的影响或在0.25-0.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超高关税将显著削弱中国对美出口,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中国产业链的韧性正在经历一场淬火锻造。

但这场博弈的底层逻辑已悄然改变,不同于2018年贸易战初期中国PPI与地产周期高位的被动局面:

当前PPI处于历史低位,地产与库存周期完成深度出清,对美直接出口占GDP比重已明显回落,而一带一路正逐步成为发展的新动能,都为政策腾挪提供了战略纵深。

反观当下的美国,制造业显著走弱,美债超发财政扩张沦为"带着镣铐跳舞",曾经引以为傲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因居高不下的通胀粘性陷入被动。

这种"攻守易形"的本质,在于两国经济周期的错位与战略储备的消长。

今年,中国已然对扩大内需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布局。然而,鉴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幅度超出了预期,预计降息降准或加速落地,4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加大内需刺激力度的可能性显著提升。

目前,已宣布但尚未完全落地的逆周期政策涉及育儿补贴、加大城中村改造实施力度等方面,而未来储备的政策工具还包括“两新”“两重”的扩围扩容、服务消费补贴以及加大商品房收储力度等,财政政策的有力推动有望成为重要的对冲稳定力量。

更重要的是,尽管产业链的“压力测试”直接冲击中国家具、计算机电子、服装和纺织业、机械设备和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等方向,对美依赖度较高的行业面临一定风险——

但从科技技术自主的倒逼加速,到供应链的“去中心化”重构,再到内需消费市场的“韧性迁移”,危机中同样孕育着破局的方向。

03 投资者如何应对

——论持久战的胜利

关税战无赢家,但退让注定代价更高。

回望1938年主席写下的《论持久战》,其核心思想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放弃速胜幻想,在相持阶段积蓄力量,等待战略反攻的临界点。

对中美而言,关税争端显然并未结束,这是一场持续发展的“现代持久战”。权益市场从不缺机会,恐慌下的错误定价更将成为大量超额来源。

事实上,对于特朗普的回归,市场做出了诸多预测,但从目前来看,主流的声音似乎都没有全然猜中开头。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与其预测,不如配置。

市场剧烈波动时,恰是检验资产配置成色的试金石。此刻更需要冷静审视两个关键维度:

第一,流动性资产是否构筑了足够的安全垫,既要覆盖生活应急所需,又能在错杀机会出现时储备充足弹药;

第二,进攻性资产是否经得起压力测试,当泥沙俱下时,那些估值合理、现金流稳健、技术壁垒清晰的企业,往往会在情绪退潮后率先浮出水面。

短期内,资金会寻求避险,债券、内需经济与股息交易将占优。

扩大内需将是必由之路,政策可能较快且超预期。这亦是当下普遍共识,但我们警惕若风险映射传导,诸多安全资产有波动蔓延可能,同时PPI敏感权重不具备拔估值空间,短期不妨以债基、红利与自由现金流ETF作为底仓构筑缓冲垫,攥紧现金为王的“当下掌控”。

中期来看,能够脱敏贸易冲突的破局之路,唯有产业趋势。

中国科技公司早在7年前就开始寻求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此次在“万箭齐发”的冲击下,其受到的波动影响远低于美股同行。

以AI终端与应用为核心的产业趋势并未停滞,继续采用杠铃策略的结构,在进攻端逢低配置以科创综指ETF为代表的“中国硬科技”,以捕捉技术奇点带来的指数级增长趋势。

对普通人而言,当历史的进程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我们更需要多一重思考与保护。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新常态,而未来可能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削弱各市场间的关联性,全球多元配置有望发挥更大的效力。

和“预测”要不到的超额,便向“配置”要。不浪费每一次危机,也不轻易错过每一轮崭新的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

在股海沉浮这十来年间,挖掘基依次见证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从涨停到跌停、千股从跌停再到涨停……

无数次感叹股生完整了,也无数次在挫折中感到这次似乎整完了。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看似“这次不一样”,其实“每次都一样”。

灰犀牛从未消失,它只是总会换上新的皮囊。而A股历经三十载风雨,在哀嚎遍野之际,总会有如勇士逢险、绝处逢生。

十七年前,同样的春日惊雷中,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华尔街。彼时的中国用“四万亿”托举经济,在信心低谷中建起高铁网络,在沉寂里孕育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08年美国启动直升机撒钱救市,2025年特朗普又用关税大棒切割全球贸易;当年中国依靠基建投资对冲外需崩塌,如今则以科技自主与内需崛起重构规则

这场博弈的烈度或许远超预期,但它已不止于经济较量,更是一场关于“谁能定义未来规则”的文明竞逐。

这场竞逐没有速胜,也无需速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这不过是又一个需要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娄山关。

正如《论持久战》所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今天,这份伟力正转化为产业链的韧性、科技树的偏移与资本的理性。我们深知对手的“已知的未知”,也必须警惕“未知的未知”,但更应看清一个根本现实:

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超过美日德总和,当东盟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个国家与地区时,任何关税壁垒都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碎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来源:华夏基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