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极端大家肯定没有意义,一个就是我当天或者放宽点,这两天去菜场买的菜,肉类也时间不长,现场开火炒给你吃的,肯定不算预制菜。另一个就是买了个料理包,直接连包装在开水里加热一会,拿出来倒盘子里就是一盘菜,这个铁定算预制菜。
西贝灾难性的公关不说了,真的灾难级别的。
聊聊预制菜这事儿,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人对预制菜的概念是不统一的。
什么程度属于预制?
这里又分为原材料和制作方式。
两个极端大家肯定没有意义,
一个就是我当天或者放宽点,这两天去菜场买的菜,肉类也时间不长,现场开火炒给你吃的,肯定不算预制菜。
另一个就是买了个料理包,直接连包装在开水里加热一会,拿出来倒盘子里就是一盘菜,这个铁定算预制菜。
这两个极端大家都没问题,概念很清晰。问题出在中间,我先提前一年腌制好的鸡翅,但是是生的,然后要做的时候再给你烤熟这算预制菜吗?
那就能吵的天翻地覆,有说算预制菜,你都提前腌制了,还不算吗?有说不算,他还是要烤。接着就会朝两个方向还发展,
1:我没有腌制,但是是一年前的肉,算预制吗?
2:我甚至烤了个半熟,只剩最后一步稍微烤一会会,比生的烤的时间短很多,算预制吗?
其他菜同理
假如一个菜品从新鲜原材料到最终做成一道菜,有10个步骤。
提前做好两三个步骤算不算预制,提前做好9个步骤就剩最后一步,算不算预制?
如果我提前做好五六个步骤,留三四个步骤在后厨做,宣传我不是预制,是新鲜现做的可不可以?
这个概念根本没有统一。
这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做工作的方式,等时间到了就行了。至于这个时间有多长,我才不操心呢。
其实食品工业发展到今天,预制一部分是最正常的情况,不然你根本吃不到那么多食材,如果都得活鸡现杀,餐饮业永远就是小馆子。而且中间不通过冷链,大量的食物会迅速腐化最终浪费,根本供应不了这么多人口营养充足。
说实话,虽然西贝后厨直播是非常灾难性的公关,但是在我个人概念里,确实很多菜不算预制,我自己家吃饭也有很多冻品,经常跑大菜场买一堆肉冻在冰箱吃上好久,也会买一些冷链供应的生的肉,鱼,虾,这种类型的生的产品然后要用的时候解冻再重新制作我认为不算预制菜。但是在很多群众心里始终觉得冷冻食品就不好,这个不是群众的问题,而是相关部门要宣传的问题,也不止有关部门模糊概念,直接宣传的部门讲这个也没有流量,现在流量KPI的情况下,抨击预制菜才能获取流量,如果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味的只是顺着流量最大的方向宣传,最终就是永远没法往前走。
如果脱贫攻坚不是大量细致做事的基层干部一点点的去做事,而只是简单的宣传一下,发点钱了事,根本就没法成功。但是很多领域,不止是食品工业,只要觉得讲清楚有点困难,我就捂住盖子,我不给你讲清楚,我不相信你们能听明白,就扯点概念模糊一下,事情混过去了就行了,结果就是确实在某个时间段把事情混过去了,但到真正爆发矛盾的时候,又站在很高的位置指着群众就是一群群盲,啥都不懂。哪有什么都懂的人?谁拍胸脯保证自己什么都懂?你平时不讲清楚,事到临头怪人不知道,这种工作这么好做,干脆机器人去做得了。说不定机器人做的还好点。
最后,罗永浩和西贝这事儿,我觉得也不算啥坏事,至少现在群众知道了,你在外面吃饭是有很多冻品的,别想着大厨一大早去菜场采购,回来一群帮工在哪洗,摘,检,切,配,大厨颠勺。。这种,现在只能去小馆子吃,商场里不会出现了。也许能倒逼着相关从业者和有关部门不再模糊概念,逼着往前走走吧。
我觉得至少要分级,到底预制到啥程度,类似老乡鸡这样也行
来源:三个老爸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