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团队正手忙脚乱调设备,罗永浩一开口就戳破窗户纸——今晚有俩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的公关,一个是自己这边的直播组。他说本来是出差,临时决定要讲这事,“设备凑活看,重点是真相”。
文丨小麻薯
编辑丨小麻薯
罗永浩的直播闹得沸沸扬扬,西贝的夜晚却静得有点反常。9月12号晚八点半,他踩着点打开了镜头。
镜头里团队正手忙脚乱调设备,罗永浩一开口就戳破窗户纸——今晚有俩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的公关,一个是自己这边的直播组。他说本来是出差,临时决定要讲这事,“设备凑活看,重点是真相”。
这事起源于罗永浩的一顿饭。他说3个人去西贝点了15个菜,筷子都没放下就喊饿,“分量小得像喂猫”。更气人的是西贝的“100%无预制菜”承诺——他翻出一堆证据:媒体拍的西贝冰箱里,保质期9个月的牛肉堆在角落,速冻儿童餐鸡翅裹着冰碴,冷冻黄鱼的包装上标着“非直接提供消费者”。海鲈鱼的配料表更刺眼,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这些添加剂排了一串,“虽然合法,但跟‘新鲜现做’差着十万八千里”。
罗永浩举着证据拍桌子:“西贝说100%无预制菜,这不是把消费者当瞎子吗?”他特意翻出贾国龙之前的采访,“按国家规定没有一道预制菜”,然后直接打脸:“现在国家根本没出预制菜国标,你说符合标准,纯纯胡扯。”
其实预制菜本身不招人恨。罗永浩一开始就说,“肯德基麦当劳是预制,大家都知道,没人骂”。但西贝不一样——卖的是“西北菜现做”的人设,价格比快餐贵3倍,却偷偷用预制菜。就说那个“古法呛面馒头”,21块钱一个,全家的红糖馒头才1.5元,路边摊1块钱。他特意查了餐饮圈的价:黑珍珠一钻餐厅的肉包16元,米其林两星的海参包28元,“你一个白馒头卖21,是不是觉得消费者的钱风刮来的?”
儿童餐更离谱。网友调侃“年龄比儿童还大”——速冻鸡翅的保质期能到18个月,给小孩吃的东西,居然是大半年前冻在仓库里的。罗永浩念着网友的评论,“从包装袋拿出来的就是预制菜,西贝别偷换概念”“预制菜没问题,但别当现做卖高价”,每一句都戳中痛点。
再看老乡鸡,人家就做得明白。菜单上标着三种标:绿标是现做的生鲜生切,半预制是中央厨房加工后现场再做,预制是加热就能吃。罗永浩说自己没吃过老乡鸡,但就冲这份透明,“得给个大拇指”。“要是所有餐厅都像老乡鸡这样,消费者能闹这么大意见?”
西贝的问题,根本不是预制菜,是“又当又立”。消费者愿意为现做买单,愿意为好味道花高价,但不愿意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更不愿意被蒙在鼓里。贾国龙一开始嘴硬,说“100%无预制菜”,还开放后厨让媒体看,可证据摆到面前,他也软了——跟《中国企业家》对话时说“想回去干活,赶紧准备开放厨房,有错就改”。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北京多家门店的外卖订单直接腰斩,单日销售额少了200万,店员说“委屈得慌,订单少了一半”。
罗永浩能拿到90%的支持率,不是因为他会骂,是因为他说到了人心坎里。大家要的不是禁止预制菜,是“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就像你去超市买牛奶,会看保质期和成分表;去餐厅吃饭,凭什么不能知道菜是现做还是预制的?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上周带孩子去西贝吃儿童餐,早知道是速冻的,绝对不会买。”还有人说:“21块钱的馒头,我宁愿买黑珍珠的肉包,至少人家明码实价。”这些话特实在——消费者不是怕贵,是怕“贵得不明不白”,怕“花了钱还被当傻子”。
前面说了罗永浩拆穿西贝的谎言,说了西贝的高价有多离谱,说了老乡鸡的透明有多难得。其实这事本质就是“信任”二字——企业把消费者当回事,消费者才会买账;企业把消费者当冤种,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可问题来了:餐饮行业的透明化,到底要靠企业自觉,还是制度规范?
要我说,光靠自觉肯定不够。像西贝这样的企业,不是不知道透明的重要性,是觉得“撒谎能赚更多钱”。所以必须有规矩——比如立法明确预制菜的标准,要求餐厅必须标注“现做”“预制”,让消费者一眼看明白。罗永浩呼吁的“行业透明化”,其实就是这个理。咱们普通人出去吃饭,图的就是个“放心”:菜是现做的,贵点也认;是预制的,提前说清楚,我也能选。西贝这次栽了,就是丢了“诚信”这俩字——做生意,最不该丢的就是这个。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小麻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