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维文真实处境暴露,李双江一语成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2:50 3

摘要:阎维文生在山西平遥,小时候因为跳舞进了山西省歌舞团,十七岁那年转到军区宣传队学唱歌,二十二岁时成了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在1984年的春晚上他唱了《小白杨》,把新疆边防哨所的故事随着歌声留在了人们心里,之后的三十年里他拿了青歌赛的冠军,连续十三年上了百花迎春晚

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阎维文和李双江是军旅歌声的代表 《小白杨》的沙沙声已经响了三十年 这声音和《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一起 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回忆 当人们再次关注时 才发现这两位艺术家并没有停下脚步 只是走到了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去了。

阎维文生在山西平遥,小时候因为跳舞进了山西省歌舞团,十七岁那年转到军区宣传队学唱歌,二十二岁时成了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在1984年的春晚上他唱了《小白杨》,把新疆边防哨所的故事随着歌声留在了人们心里,之后的三十年里他拿了青歌赛的冠军,连续十三年上了百花迎春晚会,用《说句心里话》和《母亲》这些歌让人们记住了军旅歌曲的时代。

李双江的声线承载了更久远的时光,1963年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新疆军区文工团开始了他的歌唱生涯,他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卖出了百万张,创下了金唱片的记录,1976年他在朝鲜演出时,一曲《再见吧妈妈》让全场观众都深受感动,后来他转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当教授,一直坚持用真心去唱歌的理念,带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歌手。

步入新世纪后,阎维文慢慢转向了文化保护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他带着录音设备走遍了十九个省份,把陕北信天游、新疆木卡姆、川剧高腔这些快要消失的民歌都录了下来,这些努力后来变成了《西域情歌》这样的专辑,但很少在热门榜单上看到它们,202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他写的文章《工夫在诗外》,在这篇文章里,他第一次详细说了自己对声乐传承的想法,他认为技术要为文化服务,民族唱法得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李双江的教学生涯也很有坚持,他八十二岁登台时嗓子有点颤,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教给学生的那些关于“圆甜连美”的要点,他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歌声要装着感情,不是用来显摆技巧,这种看法跟阎维文近年来的做法很一致,两个人在不同的方面继续着艺术的传递。

争议在2024年慢慢出现,阎维文在平遥举办演唱会,用古城门票抽奖的方式卖票,有人觉得这是强迫消费。他67岁了,在直播里推销汽车品牌,结果被人说成是丢了晚年的尊严。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参与军营的艺术指导工作,他的新公益专辑《永恒的生命线》也还在准备中。

两位歌者的生命轨迹,折射着艺术传承的复杂光谱。他们用半世纪时光验证了李双江那句箴言——最好的唱法,终究是把心融进旋律。当掌声渐稀,那些在偏远村落采集的民歌录音,那些在讲台延续的教学笔记,或许才是永不褪色的军装勋章。

两位歌者的人生路子上,有着艺术传承的各种样子,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证明了李双江说过的那句话,唱得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用心去跟着曲子走,当掌声慢慢少了的时候,那些从偏僻村子录下来的民歌声音,还有在课堂上留下的教学记录,可能才是真正不会消失的荣誉象征。

来源:悠游之翼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