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个是美国的政治统帅,一个是朝鲜战场上二十余万美军的军事统帅,可美国的两位头面人物之间,爆发了一场不可化解的巨大冲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演了一出“将相不和”的戏码。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个是美国的政治统帅,一个是朝鲜战场上二十余万美军的军事统帅,可美国的两位头面人物之间,爆发了一场不可化解的巨大冲突。
1951年4月,杜鲁门愤然将麦克阿瑟解职,而麦克阿瑟为了回击,甚至在1952年考虑参与总统竞选。六十年代初期,杜鲁门还曾粗鄙地骂麦克阿瑟为“蠢货”!
那么,双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麦克阿瑟又是如何惹得杜鲁门给他下了一个“蠢货”的评语呢?
一、五星上将功高自傲
麦克阿瑟向来是个高傲的人。
1919年,39岁的麦克阿瑟就出任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培养了无数美军军官,其人望之高,堪称美军内部“军队偶像”。
除此外,麦克阿瑟参加过一战、二战,从欧洲战场的战壕战到太平洋战场的岛屿战,实战经验丰富,且多次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可谓是“天之骄子”。
1944年,麦克阿瑟率领美军发起“跳岛战术”,从新几内亚一路推进至菲律宾,成功收复马尼拉,彻底扭转太平洋战场局势,将日军打得一溃千里。
1945年8月,麦克阿瑟又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统帅,主导战后日本改造。这种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经历,进一步放大了麦克阿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甚至演变为自负。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统帅。甫一上任,麦克阿瑟就秀了一手“神操作”。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大胆地在仁川登陆,从后方一举将北朝鲜人民军拦腰斩断。
金日成的人民军本已接近把南朝鲜军赶下海岸,可自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登陆后,节节败退,几乎被赶进了长白山。
战功让本就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更加狂妄了。加上早年间的顺遂与各自破纪录的经历,让他自带“精英光环”,因此当杜鲁门警告他中国军队可能参战时,麦克阿瑟完全不屑一顾,笃定志愿军只是一群装备低劣、缺乏补给,不堪一击的“泥腿子”,于是得意洋洋地在日本东京喝茶开香槟。
麦克阿瑟的确有目中无人的“资本”,可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群被他轻视的“泥腿子”却狠狠教会了他“谦虚”两个字该怎么写。
1950年11月25日黄昏,西线志愿军率先发起进攻,目标直指“联合国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南朝鲜军第2、第7师。
第38军仅用1昼夜就歼灭德川南朝鲜军第7师,第42军也在宁远击溃南朝鲜军第2师,两支部队随即向“联合国军”后方穿插,切断西线美军的退路。
防线被撕开、退路被切断后,西线美军陷入混乱,开始向清川江以南疯狂溃退。志愿军乘胜追击,在价川、军隅里等地围歼美军残部,美军第2师遭受重创,伤亡达4000余人,重装备损失殆尽,撤退途中丢弃的坦克、汽车、火炮绵延数十公里……
东线战场,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第20、26、27军在极寒条件下,对美军第10军发起突袭。
至1950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全线撤退至“三八线”以南,麦克阿瑟叫嚣的圣诞攻势彻底破产。此战,“联合国军”共伤亡3.6万余人,其中美军伤亡2.4万余人,损失坦克、装甲车近300辆,火炮1000余门,汽车2000余辆,完全丧失了战场主动权……美国人感恩节前回家的梦也只能破灭了。
麦克阿瑟大败的消息传回美国,也让美国朝野上下震惊万分。毕竟这是美军自二战以来遭遇的最严重失败。身为主帅的麦克阿瑟难辞其咎。
二、麦克阿瑟的大计
在朝鲜战场上吃瘪的麦克阿瑟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的高傲也不允许他就此认输。为了扳回一局,麦克阿瑟想出了一个大计来对付我国。
早在1950年7月31日至8月1日,麦克阿瑟就对台湾进行了访问。当时,麦克阿瑟在得知美国政府同意向蒋介石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和向台湾派驻军事调查团,但未完全采纳自己要求国民党空军对大陆实施空袭的激进建议后,认为有必要亲自去台湾给蒋介石撑腰打气。
访问期间,麦克阿瑟向蒋介石承诺,他将派一个小型联络组到台湾,主要协调军火及防御事项,联络组只向东京盟军总部与台湾“总统”的总部负责,这就绕过了身在美国本土的杜鲁门政府。
麦克阿瑟还与蒋介石发表联合声明要建立“美台共同防御圈”,暗示美国支持台湾反攻大陆。
杜鲁门自然不会放任不管。他立即发表声明表示麦克阿瑟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重申台湾地位未定论和海峡中立化政策。
1950年10月,杜鲁门亲自飞赴威克岛会见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却摆起了架子,故意推迟抵达让总统等待。会晤中,麦克阿瑟不但多次打断杜鲁门讲话,还仅着敞领衬衫,不穿正式军装。种种举动,都让杜鲁门感受到了羞辱。
1950年12月,麦克阿瑟大败后,公开发言表示,要用原子弹轰炸中国,利用台湾引起中国内战威胁,将战争扩大至中国本土。麦克阿瑟甚至在1950年底提交了一份清单,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4枚用于轰炸“敌人进攻部队”,4枚用于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其余的则投向中国东北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工厂,如鞍山钢铁厂、抚顺煤矿、沈阳兵工厂。
三、杜鲁门大骂蠢货
对于麦克阿瑟的计划,杜鲁门强烈反对。他一向主张所谓的“有限战争”,将朝鲜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冒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联合台湾进攻中国大陆。
“将相不和”的局面在美国发生了。杜鲁门在1956年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我们的宪法中有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文官对军队的控制。政策应由民选政治官员制定,而不是由将军或海军上将制定。
显然,当时的麦克阿瑟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通过,已经在利用权力干涉美国国会了。1951年4月5日,共和党众议员马丁在国会公开朗读了麦克阿瑟的密信。信中,麦克阿瑟明确提及:“应动用蒋介石军队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此观点遭政府否决令人费解。”
麦克阿瑟还曾多次绕过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直接联络共和党领袖,以军人身份干预美国国内政治。
这场“将帅之争”最终还是杜鲁门胜出了。面对麦克阿瑟的逼宫,杜鲁门在1951年4月11日凌晨的记者会上将其解职。麦克阿瑟甚至是通过电台广播得知了自己被开除解职的消息,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杜鲁门在蓄意羞辱报复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作为美国民众眼中的“军事英雄”,威望很高。在最初,美国民间的舆论强烈反对杜鲁门开除麦克阿瑟。
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回到家乡,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家乡阿肯色州为纪念他,还举行了一场游行。故而,麦克阿瑟一度考虑过参加1952年的总统竞选。只是,被杜鲁门嘲讽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则的他完全敌不过艾森豪威尔。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1973年的一篇文章,援引了杜鲁门在1960年代的私下言论:“我解雇他,因为他不尊重总统的权威,他是个贱人的愚蠢儿子。”
杜鲁门这句私下爆出的“蠢货”评价,虽然粗俗,却表现出他对麦克阿瑟无视政治后果、妄图扩大战争行为的极度愤怒与否定。
很多年后回看麦克阿瑟的战略构想——轰炸中国本土、利用台湾引发中国内战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战略冒险,是将美国拖入更大灾难的愚蠢计划。好在,这位“蠢货”被解职了。
不过,麦克阿瑟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吗?恐怕未必。单论履历,美国三百余年历史,能出其右的军人寥寥无几。对于麦克阿瑟这样的人,傲慢是比愚蠢更大的罪恶!
来源:正观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