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昆仑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2:45 1

摘要:巍然矗立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以14.72米的雄姿直指苍穹,铭记着中国军队在此役中14000余人的惨重伤亡。塔身正面镌刻的碑文力透石背:“自十二月十八日起,无日不战,无战不烈”,十二个字道尽战役之惨烈。纪念塔后面,是三座阵亡将士公墓,石碑上刻着

巍然矗立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以14.72米的雄姿直指苍穹,铭记着中国军队在此役中14000余人的惨重伤亡。塔身正面镌刻的碑文力透石背:“自十二月十八日起,无日不战,无战不烈”,十二个字道尽战役之惨烈。纪念塔后面,是三座阵亡将士公墓,石碑上刻着近3400个英烈的姓名,这些日渐模糊的碑刻,仍在静静在诉说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的英勇事迹。

昆仑关雄踞于南宁东北五十公里处,扼邕宾古道之咽喉。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峻,自古便是岭南通往中原的战略要冲。

1939年12月,昆仑关战云骤起。号称"钢军"的日军王牌部队——第5师团在攻占南宁后,立即抢占了这个战略要地,像一把铁钳死死卡住了中国重要的国际补给线——桂越国际交通线。

面对危急战局,中国调集14个师约20万兵力反攻南宁,发起以收复南宁为目的的桂南会战。而收复南宁的关键,首先要攻克天险昆仑关。中国首个机械化军——第5军作为主力部队对昆仑关发起反攻。中日两国最精锐的部队在此狭路相逢,双方都以钢铁般的意志誓要击溃对手。

1939年12月18日凌晨,昆仑关战役在炮火轰鸣中拉开序幕。经过整日激战,至夜幕降临时,第5军各部初战告捷,夺取了仙女山、老毛岭等部分昆仑关外围阵地。然而主攻部队试图从侧翼突袭昆仑关主阵地时,却遭遇日军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攻势屡屡受挫。日军第5师团训练有素,在占领昆仑关后迅速构筑起完备的防御体系。他们在关隘内外及周边高地密布碉堡、工事,形成交叉火力网,给担负主攻任务的第5军造成了极大的攻坚困难。

12月19日,第5军进攻昆仑关主阵地。正当中国军队准备全歼守敌之际,战局突变。日机群突然展开猛烈轰炸,压制了中方攻势。日军急调第21联队驰援,突破五塘、六塘、九塘阻击,于当晚突入昆仑关并重夺主阵地,战局骤然逆转。在21联队突入昆仑关的同时,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长中村正雄正率42联队疾驰增援,第5师团另一旅团也从龙州火速回援。

大敌当前,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共赴国难。中共南宁特支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领导下迅速作出部署,指示广西学生军、战工团、军民合作站等组织中的党员深入战区,发动群众破坏道路桥梁,有效阻滞日军推进;组织坚壁清野,疏散粮食物资,断绝日军补给;战地附近的群众组织了义勇救护队,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员。

宾阳县抗日游击大队300多人枪开赴昆仑关,协助部队作战。全县有6万多名青壮年应征,组成44个运输队,日夜出动,把粮食、弹药运送到前线。全县妇女为部队官兵赶做军鞋,先后捐献了两万多双。全力支援前线作战。

中村正雄曾在日记中写道:“第21旅团在日俄战争赢得‘钢军’之名,是因我们比俄军更顽强。但在昆仑关,我必须承认遇到了一支超越俄军的劲旅。”

这次战役,双方都在比拼战斗意志。在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的阵地对面,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的军装虽被鲜血浸染,他却依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

12月31日正午,经过14天血战后,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残敌溃退九塘。此役第5军将士伤亡14000多,歼敌五千多人。据《新华日报》引述一名阵亡日军士兵日记记载:正面之敌(指我军),攻击猛烈,战斗力之坚强。使我无从措手,因之死伤惨重。环观左右,旧时战友百无一二,殊觉令人心胆俱裂。

这座矗立在昆仑关北侧的纪战碑亭,镌刻着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题写的碑文。碑文记载道: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为壁垒之固,炮火交织于山谷,血肉横飞于林麓,攻战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

泛黄的历史照片,记录下将士们在古关楼欢庆胜利的永恒瞬间——不仅见证了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更镌刻着中国军人誓死卫国的铁血忠魂。

十四昼夜的血火淬炼,铸就了这座用钢铁与热血浇筑的民族丰碑。如今,前来祭奠昆仑关英烈的人们络绎不绝。当年率领战役主攻部队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后在缅甸战场壮烈殉国,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挽诗悼念。2009年,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巍巍青山铭刻烽火岁月,昆仑关战役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石质文物和完好的保存状态,成为见证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地标。这里的一砖一石都在诉说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英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烈史诗,他们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今天(9月13日)21:40

广西卫视播出的《巍巍昆仑 热血见证》

来源:广西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