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人照是毛泽民和毛泽覃的家人合影,她曾亲眼看见毛主席吸烟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2:39 1

摘要:周文楠是毛泽覃第二任妻子,毛主席的弟媳。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期间,毛泽覃和周文楠在广州结婚。1927年9月8日,周文楠生下儿子毛楚雄。

1948年,毛泽民儿子儿媳和毛泽覃第二任妻子一家三口,在哈尔滨合影

左起:周文楠(毛楚雄烈士生母)、王琑玎(周文楠之女、毛楚雄妹妹)、韩瑾行(毛泽民儿媳)、毛华初(毛泽民儿子)、王瑛樵(周文楠丈夫)

周文楠是毛泽覃第二任妻子,毛主席的弟媳。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期间,毛泽覃和周文楠在广州结婚。1927年9月8日,周文楠生下儿子毛楚雄。

1926年,在广州结婚时合影 左:毛泽覃、岳母周陈轩、周文楠

1927年,周文楠和母亲周陈轩、儿子毛楚雄合影

从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开始,三兄弟离家闹革命,他们的妻儿被坏人追捕、入狱,东躲西藏,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

毛泽民的原配妻子叫王淑兰,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小脚女人,他们育有一女毛远志。

众人只知道杨开慧和毛岸英入了狱,不太了解王淑兰和女儿、周文楠和幼子曾先于杨开慧同时入狱。而且,周文楠入狱3次。

毛泽民、原配妻子王淑兰

1929年,王淑兰在狱中结识了女革命党人罗醒,罗醒带着8岁的儿子王华初坐牢。

出狱后,罗醒把儿子托付给善良的王淑兰,不久,罗醒牺牲。王淑兰给儿子改名毛华初,她带着一双儿女苦熬日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抗战。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派出数架飞机侵入长沙,在小吴门一带狂轰滥炸,长沙城一片混乱,周文楠一家在长沙无法生活。

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和族侄毛特夫奉韶山党组织的指示,将周陈轩、周颂年(周文楠哥哥)、周文楠及毛楚雄接到韶山,住进毛泽东的家,这一住就是13年。

1950年,周文楠接母亲周陈轩去哈尔滨,离开韶山时在毛主席旧居前合影留念

周文楠一家人回韶山居住时,毛泽民发妻王淑兰带着两个孩子在外漂泊多年,已在此居住。

周文楠一家的到来,使困顿的王淑兰母子生活上有了好转,毛华初和毛楚雄送去了学校上学,周外婆和王淑兰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受尽磨难的两家人总算安定下来。

1938年,王淑兰先后把儿子和女儿送往延安,她一个人四海为家,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再也没有回上屋场居住。

1940年,周文楠也去了延安。1942年,周文楠在延安和“保小”教员王瑛樵结婚,婚后育有一女王琑玎。

王瑛樵

1946年,19岁的毛楚雄随王震去往延安时,在参加“中原突围”战役时牺牲。很令人痛惜。

周陈轩、周文楠、毛楚雄和王淑兰、毛华初这两家老老小小曾在上屋场同居一室,周文楠和毛华初又在延安成长,他们的亲情非同一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北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很快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目标。

毛主席的战略指导能力高出蒋介石不只一筹,共产党抢先一步“抢占东北”,占据了有利态势。国民党动作迟缓,失去先机。

短短3个月内,中共先后派遣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

周文楠和丈夫王瑛樵带着2岁的女儿,还有毛华初、毛远志兄妹俩在延安告别毛主席,随大部队开赴东北,听从上级分配,做着最基层、艰难的土改、清匪工作。

毛远志因怀了孩子,和丈夫曹全夫又返回张家口。

毛华初开赴东北前,毛主席怕他冷,送给他的毛领衣服

1948年土改结束后,毛华初调哈尔滨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工作,任副处长,他在这里认识了妻子韩瑾行。

韩瑾行有一个很厉害的姑姑韩幽桐,她被周总理誉为“当代穆桂英”。

韩幽桐(1908—1985)有一个知名的表哥马骏烈士(周恩来天津南开同学),她在表哥的影响下,成为中国著名的女法学家、革命家、教育家。

韩瑾行在姑姑的影响下,成为一名革命女青年。

周文楠此时也来到哈尔滨,这两家人又团聚了。

毛华初和妻子韩瑾行

当时的形势发展很快,国民党节节败退到长江以南。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号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与此同时,党中央又动员后方的干部、军队南下,在收复的土地上去开辟新天地。

毛华初因思念十几年未联系的母亲,选择南下回湖南家乡。

1949年5月,毛华初作为南下前线的副总指挥,带着怀孕的妻子浩浩荡荡南下了。

1950年2月,王淑兰和儿子、儿媳、孙女在湘潭合影

1955年,王淑兰和女儿毛远志(后左一)、孙女毛宁利、孙子毛宁科、外孙女曹立亚在北京合影

毛华初第一时间找到还在山沟沟里苦苦煎熬的母亲,立即接回家奉养,直到为母亲养老送终。

周文楠和丈夫留在哈尔滨工作,直到去世。他们都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成为普普通通的干部。

让韩瑾行忘不了的是和大伯的两次合影。

1960年10月8日,毛主席和韩瑾行合影

周文楠和毛华初很早就跟随毛主席,至今没见到他们和毛主席有合影。

韩瑾行有幸和大伯有两张合影。

那是1960年10月,韩瑾行去北京看病,这是她第二次见毛主席。

行前毛华初给大伯写封信,主席安排了秘书高智去火车站接她并送她去医院,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1960年9月,韩瑾行康复出院。

临回湖南前,韩瑾行给主席写了一封信说:

“伯伯!我作完手术已基本恢复健康,即将返湘工作,适逢贵阳市曹大姐来京(罗哲烈士遗孀)我想同她一道去看望您老人家,您老同意,请告高秘书转告我。”

8号下午高秘书来电话通知,准备接她去中南海。

1960年10月8日,右起:烈士罗哲妻子曹云芳、毛主席、韩瑾行、曹云芳儿子梅昆生

一见面,毛主席亲切地嘘寒问暖,问王淑兰的身体健康,问毛华初的工作状况,问韩瑾行的身体恢复情况。

毛主席对罗哲烈士的妻儿关怀备至。罗哲是毛主席早期倚重的共产党人,1928年牺牲。毛主席没有忘记烈士遗孀,一直在照顾她们。

1960年, 毛泽东接见株洲籍罗哲烈士夫人曹云芳和其外孙女。

正谈话间,毛主席顺手从桌上拿了一支烟递给韩瑾行,韩瑾行慌忙说:“伯伯,我不会吸烟。”

“啊,不吸烟好!”主席边说边把那支烟又放进了烟盒里,把烟盒放在了桌子上。

韩瑾行一时没有明白咋回事,心想:伯伯自己为什么不吸呢?

只见主席从自己衣袋里取出一支烟头,右手又在衣袋里摸来摸去。韩瑾行以为他在找火柴,便拿起桌上的火柴问:“伯伯!您是要找火柴吗?”

周文楠、王英樵、韩瑾行合影

原来,毛主席不是在找火柴,他摸出一个小烟咀,熟练地把那节烟头按上去,韩瑾行给伯伯连忙点了烟。

毛主席看出了韩瑾行脸上的疑惑表情,他指了指桌上的烟说:“那烟是公家待客用的,这是我自己的。”

韩瑾行恍然大悟,微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涌起一股热流。她没想到,伯伯如此公私分明,如此这般节约,连根烟都分这么清。

王淑兰和儿子、孙子孙女在上屋场合影

韩瑾行回去以后,给孩子们讲了无数遍毛主席吸烟头的事。她还饱含深情地记在自己的日记里,这件事和这两张照片一起成为她和孩子们最珍贵的东西!

这无数个瞬间,汇聚成河,就是毛主席的家风!

来源:珠遗沧海

相关推荐